程玮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w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w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 w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6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脱发发生率、粘膜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 w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宋琪程玮
- 关键词:吉西他滨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2例的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过程,研究其治疗方法和疗效,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均曾取得完全缓解,疗效尚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再次移植因供者问题及经济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此时放化疗治疗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金凤祥江继发程玮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复发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经病理学证实的CML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联合化疗方法,观察组给予IM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17例,未缓解45例,总有效率5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8例,未缓解74例,总有效率26.0%,两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8,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是CML的理想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血液学毒性是其主要副作用,其余反应较轻,患者耐受良好。
- 程玮宋琪
-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
- 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在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Treg细胞、Th17细胞在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80例成人原发性ITP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一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完全反应、有效、无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计算Treg/Th17,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成人原发性ITP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reg/Th17降低(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高,Th17细胞百分比低,Treg/Th17高(P均<0.05)。治疗后,完全反应、有效、无效者组间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及Treg/Th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取4.740%时,诊断IT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77.5%;当Th17细胞百分比取1.775%时,诊断ITP的AUC为0.872,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8.7%;当Treg/Th17取2.585时,诊断ITP的AUC为0.901,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0.0%。结论成人原发性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reg/Th17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可辅助用于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
- 汪嘉佳李哲江继发程玮金凤祥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REG细胞TH17细胞疗效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ICAM1表达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影响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ICAM1在ccRCC预后判断以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0-01-18-2010-09-08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ccRCC手术冷冻标本17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ICAM1在ccRCC中的表达,并分析ICA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应用生存分析研究ICAM1表达对ccRCC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影响。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c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来评价ICAM1表达对ccRCC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173例ccRCC标本组织中,ICAM1阳性率为83.2%(144/173);173例对应的癌旁正常肾小管上皮组织中,ICAM1均为阴性。ICAM1在男性(χ~2=9.208,P=0.002)、T3/T4期(χ~2=5.207,P=0.022)、非N0M0期(χ~2=4.306,P=0.038)以及肾盂侵犯(χ~2=4.124,P=0.042)等亚组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6.9%(74/130)、65.9%(27/41)、75.0%(12/16)和67.9%(19/2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ICAM1高表达时,ccRCC患者的CSS显著下降(P<0.001),5和10年累积CSS与ICAM1低表达患者相比,分别下降了21.6%和14.1%。Cox回归分析提示,ICAM1是判断ccRCC患者CS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5。ICAM1在ccRCC早期诊断中的AUC值为0.916,P<0.001。结论 ICAM1高表达时,ccRCC患者预后差,ICAM1是判断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可能成为ccRCC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 施学兵王潞江继发金凤祥程玮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免疫组织化学肾肿瘤预后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方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早期死亡,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完全缓解者,其余均完全缓解,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67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高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缩短诱导时间,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 江继发李哲程玮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 外周血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及其降解产物(FDP)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102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外周血FIB、FDP水平与预后的关联性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骨髓中瘤细胞比例、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外周血FIB、FD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化疗前:(4.71±0.68)g/L比(4.02±0.65)g/L、(50.56±9.14)mg/L比(37.52±8.25)mg/L;化疗3个周期后:(4.15±0.62)g/L比(3.42±0.53)g/L、(42.28±9.51)mg/L比(6.59±1.6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化疗前和化疗3个周期后外周血FIB、FDP仍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外周血FIB、FDP联合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大于任意指标单独检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IB、FDP高水平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FIB、FDP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可根据二者水平变化积极完善治疗,以确保患者获益最大化。
- 程玮金凤祥江继发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多发性骨髓瘤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骨髓粒系增生而不伴有明显的发育异常,费城(Ph)染色体阴性,老年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因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就诊。主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盗汗、骨痛、紫癜和体质量减轻等。
- 施学兵江继发程玮金凤祥
-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报告
- 免疫固定电泳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两种诊断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5例(77.8%),免疫固定电泳检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5例(100.0%);两种方式的多发性骨髓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P=0.001<0.05)。结论与血清蛋白电泳比较,免疫固定电泳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程玮
-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