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玲
- 作品数:28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起源、分布与疾病进展
- 2008年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髓衰竭和发展为急性白血病(AL).MDS异常克隆起源于多向祖细胞或其以上的干细胞.新近研究发现某些类型的MDS干细胞来源于正常的干细胞.对于不同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异常克隆在各细胞系列的分布不同.随着异常克隆比例的增加疾病恶化.MDS异常克隆的研究,对于了解MDS发病机制,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 秦玲王椿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畸变
- CEA-rv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对Lovo细胞株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重组基因痘苗(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取制备好的CEA-rv,用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分别制备DCs和CIK细胞;用负荷CEA-rv的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CEA-rv-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CBMC、CIK、Ag-CIK、Ag-DC-CIK和CEA-rv-DC-CIK对Lovo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脐血DCs高表达CD86、CD40,中度表达CD83和CD80。实验组细胞(CEA-rv-DC-CIK)对Lovo细胞的杀伤能力(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EA-rv负荷的DCs能增强CIK细胞对Lovo细胞的杀伤活性,为CEA阳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新帅秦玲冯笑山高社干祁岩超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IK细胞CEA-RV
- 腹茧症的超声诊断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术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腹茧症患者术前行腹部高频和低频超声检查,结合文献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该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2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确诊9例,其中高频超声诊断8例,低频超声诊断1例。声像图表现为小肠、子宫附件、阑尾等腹腔脏器异常聚集形成的非均质性包块,并被一层实性膜状结构或蜂窝状疏松组织包裹。结论对于有良好透声窗的腹茧症患者超声检查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结合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 陈胜江秦玲杜来景张芳王锦锋陈望张周龙陈梅
- 关键词:超声检查腹茧症
- 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一例
- 2021年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慢性克隆性骨髓增生性疾病[1]。发病率为1~2/10万,常见于老年人[2],儿童的发病率低,且合并骨髓纤维化(marrow fibrosis,MF)的报道极少。目前尚无针对儿童患者诊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本例为国内首次报道,且应用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迅速达到血液学缓解,肝脏、脾脏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并有效减轻骨髓纤维化,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张艳芝秦玲
- 关键词: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伊马替尼肝脾肿大
- 预激方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预激方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用CAG预激方案治疗14例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1 1例,M...
- 秦玲阮林海刘珂赵小强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在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中的分布被引量:3
- 2011年
-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收集我院诊治的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66(53-91)岁。按WHO标准分型:1例为含5q的复杂核型异常,诊断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骨髓红系和粒系均有病态造血,巨核系明显减少。3例+8,包括2例RCMD(其中1例骨髓红系和粒系病态造血,巨核系缺如;
- 秦玲王椿杨景森秦尤文阮林海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病态造血原位杂交荧光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发病机制。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分析11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染色体变异和遗传病族谱。结果 11例患者中多数有鼻衄症状,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或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不同部位的内脏动静脉畸形,行染色体检查的9例患者均发现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10例患者有本病相关家族史。结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显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影像学检查、染色体分析和遗传学族谱分析是诊断本病的有力方法。
- 秦玲刘珂赵小强伍星
-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染色体遗传学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el(20q)异常细胞克隆在骨髓细胞系列和凋亡细胞中的分布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探讨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del(20q)]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1)患者异常细胞克隆在骨髓各细胞系列和凋亡细胞中的分布,应用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分选(FACS)del(20q)的MDS患者骨髓CD15+、GPA+、CD3+CD56-CD16-、CD19+、CD3-CD56+CD16+细胞,应用Annexin V-FITC和PI通过FACS分选该患者骨髓Annexin V+PI-(凋亡细胞)和Annexin V-PI-细胞(活细胞),然后应用LSI D20S108探针和TelvysionTM 20p探针对分选细胞分别进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检测。同时选取4例核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应检测。结果显示,该MDS RAEB-1患者的骨髓CD15+细胞和GPA+细胞中MDS克隆百分比分别为70.50%和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9%和6.17%);而在CD3+CD56-CD16-,CD19+,CD3-CD56+CD16+细胞中分别为3.23%、4.32%、5.77%,低于对照组(5.76%、4.85%、6.36%)。该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为16.09%,MDS细胞克隆在凋亡细胞和活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32.48%和70.11%。结论:MDS患者del(20q)异常克隆主要分布于粒系与红系细胞。
- 秦玲王椿秦尤文谢匡成颜式可高彦荣王小蕊赵初娴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
- 不同方法检测de(l20q)异常克隆在骨髓细胞系列中的分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了比较FACS联合间期FISH和细胞形态学分类联合FISH的方法检测del(20q)的MDS-RAEB-1患者异常克隆在骨髓各细胞系列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分选(FACS)de(l20q)的MDS患者骨髓CD15+、GPA+、CD3+CD56-CD16-、CD19+和CD3-CD56+CD16+细胞,细胞形态学分类该患者有核红系、粒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然后应用相应探针对分选细胞分别进行FISH检测。同时选取4例核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应检测。结果 FACS和形态学分类联合FISH两种方法检测de(l20q)患者的异常克隆在骨髓粒系(CD15+)和红系(GPA+)中的百分率分别为70.50%/71.20%和93.30%/92.40%,检测结果非常接近(P>0.05)。两种方法检测异常克隆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均为阴性。后者检测浆细胞未见de(l20q)异常克隆。结论两种方法检测de(l20q)异常克隆在骨髓各细胞系列中的分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前者检测简便,后者更为直观。
- 秦玲付黎明刘珂阮林海
- 关键词:克隆流式细胞仪形态学
- 含有5q-复杂核型的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非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非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非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 秦玲王椿秦尤文王小蕊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病态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