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艳梅

作品数:2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光纤
  • 5篇脉冲
  • 5篇绝缘体上硅
  • 5篇击穿电压
  • 5篇激光
  • 5篇激光器
  • 5篇光纤激光
  • 5篇光纤激光器
  • 4篇导通
  • 4篇导通电阻
  • 4篇电阻
  • 4篇锁模
  • 4篇锁模光纤激光...
  • 4篇重复频率
  • 4篇脉冲重复频率
  • 4篇被动锁模
  • 4篇被动锁模光纤...
  • 4篇槽栅
  • 3篇电路
  • 3篇锁模激光

机构

  • 20篇天津理工大学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天津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20篇石艳梅
  • 5篇刘继芝
  • 5篇王洛欣
  • 4篇姚素英
  • 4篇潘洪刚
  • 4篇丁燕红
  • 4篇卢晋
  • 4篇轩秀巍
  • 3篇代红丽
  • 3篇张卫华
  • 2篇苏林
  • 2篇薛玉明
  • 2篇秦娟
  • 2篇刘菲
  • 2篇薛力芳
  • 1篇姜道连
  • 1篇李明吉
  • 1篇童峥嵘
  • 1篇胡凯
  • 1篇张明明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电脑与电信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新课程研究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成电路新工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
2025年
培养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集成电路新工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校企通过“紧扣国家战略与全球需求,共筑发展引擎,共培双师队伍,共研实用案例库,共创人才培养新课程”等多维合作方式,建立了“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集群联动发展机制。依托集成电路设计–全尺寸微纳器件制备–封装测试–系统与应用全产业链的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了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良性发展的育人生态系统。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源动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为培养新一代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新路径。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for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is a pivotal factor in 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for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s have established a cluster-drive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tegrating “industrial chain-educational chain-innovation chain-talent chain”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on, such as “aligning with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global demands, jointly building the engine for development, co-cultivating a dual-qualified teaching faculty, collaboratively developing practical case libraries, and co-creating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a.” By establishing a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platform for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of IC design-full-size micro-nano device preparation-packaging and testing-system and application, we have created a nurturing ecosystem in which enterpris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develop together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IC manufacturing and education. It stimulates the source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promotes student growth. In order 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of excellent integrated ci
刘慧敏张蓉石艳梅郭映苏林胡凯王荔田
关键词:集成电路
具有纵向源极场板的绝缘体上硅器件新结构
2017年
采用软件仿真一系列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Laterally double-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LDMOS)结构,为缓解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SOI)器件的击穿电压VB和漂移区的比导通电阻Ron.sp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一种具有纵向源极场板的双槽SOI新结构。该结构首先采用槽栅结构,以降低比导通电阻Ron.sp;其次,在漂移区内引入SiO_2介质槽,以提高击穿电压VB;最后,在SiO_2介质槽中引入纵向源极场板,进行了电场重塑。通过仿真实验,获得器件表面电场、纵向电场曲线及器件击穿时的电势线和导通时的电流线等。结果表明,新结构的VB较传统LDMOS器件提高了121%,Ron.sp降低了9%,器件优值FOM值达到15.2 MW·cm^(-2)。
代红丽赵红东王洛欣石艳梅李明吉
关键词:绝缘体上硅击穿电压比导通电阻
具有纵向漏极场板的低导通电阻绝缘体上硅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新结构被引量:1
2014年
为降低绝缘体上硅(SOI)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同时提高器件击穿电压,提出了一种具有纵向漏极场板的低导通电阻槽栅槽漏SOI-LDMOS器件新结构.该结构特征为采用了槽栅槽漏结构,在纵向上扩展了电流传导区域,在横向上缩短了电流传导路径,降低了器件导通电阻;漏端采用了纵向漏极场板,该场板对漏端下方的电场进行了调制,从而减弱了漏极末端的高电场,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利用二维数值仿真软件MEDICI对新结构与具有相同器件尺寸的传统SOI结构、槽栅SOI结构、槽栅槽漏SOI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保证各自最高优值的条件下,与这三种结构相比,新结构的比导通电阻分别降低了53%,23%和提高了87%,击穿电压则分别提高了4%、降低了9%、提高了45%.比较四种结构的优值,具有纵向漏极场板的槽栅槽漏SOI结构优值最高,这表明在四种结构中新结构保持了较低导通电阻,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
石艳梅刘继芝姚素英丁燕红
关键词:槽栅低导通电阻击穿电压
降场层对SOI LDMOS击穿特性的影响
2013年
借助二维器件仿真软件MEDICI对double RESURF(双重降低表面电场)SOI LDMOS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降场层的浓度、长度、深度等参数的变化对器件击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降场层浓度、长度还是深度,都存在优值,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击穿电压由单RESURF结构的222 V提高到double RESURF结构的236 V,而相应的漂移区浓度由6×1015cm-3提高到9×1015cm-3,减小了器件导通电阻.降场层的存在缓解了器件耐压与导通电阻的矛盾关系.
石艳梅张卫华
关键词:RESURFSOI表面电场击穿电压
槽栅槽源SOI LDMOS器件结构设计与仿真
2015年
为了提高SOI(silicon on insulator)器件的击穿电压,同时降低器件的比导通电阻,提出一种槽栅槽源SOI LDMOS(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器件新结构.该结构采用了槽栅和槽源,在漂移区形成了纵向导电沟道和电子积累层,使器件保持了较短的电流传导路径,同时扩展了电流在纵向的传导面积,显著降低了器件的比导通电阻.槽栅调制了漂移区电场,同时,纵向栅氧层承担了部分漏极电压,使器件击穿电压得到提高.借助2维数值仿真软件MEDICI详细分析了器件的击穿特性和导通电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最高优值的条件下,该结构的击穿电压和比导通电阻与传统SOI LDMOS相比,分别提高和降低了8%和45%.
石艳梅刘继芝姚素英丁燕红张卫华
关键词:比导通电阻击穿电压
一种可实现三次Fano共振的MIM型纳米棒二聚体
一种可实现三次Fano共振的MIM型纳米棒二聚体,采用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型纳米棒二聚体结构,分别通过不同平面内纳米棒LSPR模式的耦合激发磁表面等离激元(MSPs),得到三次Fano共振;在xy平面上,两个尺寸...
刘菲薛力芳石艳梅
文献传递
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波长交错器
马秀荣童峥嵘曹晔刘艳格吕联荣姜道连石艳梅吴志芳方伟张明明王力维
该课题研究项目实现了输入输出信道间隔50/100GHz,邻道隔离度≥50dB,色度色散≤±1ps/nm(C波段)的波长交错器主要指标,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指标;提出一种基于新型三阶Solc-Sagnac干涉仪的波长交错器...
关键词:
关键词:高双折射光纤
一种基于8字腔和硅基微环结构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
一种基于8字腔和硅基微环结构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在传统8字腔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选频装置,偏振控制器2的一个端口硅基微环连接,硅基微环的另一端与波分复用器的b端连接形成的闭合回路成为被动锁模激光器的谐振腔,复合双腔共同选...
潘洪刚卢晋石艳梅轩秀巍李翠萍王洛欣
文献传递
一种可实现三次Fano共振的MIM型纳米棒二聚体
一种可实现三次Fano共振的MIM型纳米棒二聚体,采用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型纳米棒二聚体结构,分别通过不同平面内纳米棒LSPR模式的耦合激发磁表面等离激元(MSPs),得到三次Fano共振;在xy平面上,两个尺寸...
刘菲薛力芳石艳梅
文献传递
基于衬底偏压的PSOILDMOS击穿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绝缘体上硅(SOI)器件较低的纵向耐压,提出一种基于衬底偏压(SB)的部分SOI(PSOI)横向高压器件新结构。在衬底偏压的作用下,部分漏端电场被引入到源端,使器件电场优化分布,同时,硅窗口的存在,使衬底耗尽层也承担了部分电压,器件击穿电压由漏端下方的硅层耗尽层、埋氧层、衬底耗尽层以及由于衬底偏压作用转移到源端下方的耗尽层共同承担,显著提高了器件耐压。借助二维数值仿真软件MEDICI详细分析了衬底偏压对器件击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项层硅厚度为2μm时,该结构击穿电压比传统SOI结构及SBSOI结构分别提高了89%和60%。
石艳梅姚素英刘继芝丁燕红
关键词:高压器件击穿电压绝缘体上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