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兵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不同植被栽植方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以柠条、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谷子、洋芋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不同植被栽植方式对试验地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2 m土层储水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Ⅰ类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及生物多样性,建议推广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Ⅰ类植被配置方式。
- 白芝兵任改
-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地表径流土壤侵蚀量
- 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四面山5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14类,代表14个群系,分类的结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四面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DCCA二维排序的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TWINSPAN分类所得到的14个群系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均有其相应的分布范围,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间没有显著的分界界线。由海拔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是决定四面山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面积人工营造杉木林也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 白芝兵张洪江任改
- 关键词:重庆四面山
- 重庆四面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抗冲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3年
-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重庆四面山4种水源涵养林土壤的抗冲性进行试验研究,并探讨土壤抗冲性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坡度、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楠竹林土壤抗冲性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最小,其抗冲刷系数分别为20.153、14.717、10.819和4.615 L.min/g;林地土壤抗冲性A0层强于A层,并随水流冲刷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函数增大;在研究范围内,25°是林地土壤抗冲性的转折坡度;<3 mm根系是四面山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根系的主要成分,林地A0层土壤抗冲性受<1 mm、1~3 mm、3~5 mm根系根量及死生物量的影响,A层主要受3~5 mm根系根量及其根长的影响。
- 任改张洪江白芝兵
-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坡度根系水源涵养林四面山
- 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其物种多样性
- 本文以重庆四面山50个植物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
- 白芝兵
- 关键词:植物群落排序物种多样性重庆四面山
- 文献传递
- 河岸缓冲带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 2015年
- 以披碱草、高羊茅、紫穗槐、柽柳为试验材料,研究这4种植物不同配比方式构造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全氮、全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缓冲带前段栽植草本,中段栽植灌木,末段栽植小乔木,并在小乔木林下栽植草本的缓冲带类型(缓冲带3型)对径流中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佳,建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白芝兵任改
- 关键词:缓冲带水土保持全氮全磷
- 重庆四面山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通过对重庆四面山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样地的调查,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该地区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将该地区现存杉木群落划分为2个群系组(杉木林和杉木针阔混交林),8个群系,10个群丛。结果表明,杉木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杉木林群系组中,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杉木针阔混交林群系组中,丰富度指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多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变化较为复杂,没有统一规律。杉木群落各层的丰富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在特定区间内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在海拔1180m以下低海拔区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海拔1180~1351m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波动状态;而在海拔1351m以上高海拔区域,又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的均匀度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较为复杂,未表现出明显规律。
- 白芝兵张洪江程金花任改杜士才李根平古德洪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重庆四面山
- 厦深铁路广东段环境边界噪声预测浅析
- 2015年
- 分别根据实际监测和国内修正模式计算预测厦深铁路广东段沿线环境边界噪声,探讨铁路环境边界噪声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根据实际监测计算预测,噪声水平昼间为47.98 dB(A)~66.81 dB(A),夜间为42.59 dB(A)~54.64 dB(A);列车时速200 km/h 时,昼间和夜间噪声级分别低于限值14.82 dB(A)和13.17 dB(A);根据国内修正模式的计算预测,噪声水平昼间为56.12 dB(A)~72.60 dB(A),夜间为42.89 dB(A)~59.38 dB(A);列车时速200 km/h 时,昼间和夜间噪声级分别低于限值6.09 dB(A)和9.31 dB(A);由国内修正模式计算预测沿线边界噪声等效声级时,桥梁测点因“二次噪声”所产生的4.0 dB(A)修正值有所偏大,建议为1.5 dB(A);本条铁路线边界噪声预测中根据国内修正模式计算预测的沿铁路线边界噪声等效声级较实际监测计算预测值大,昼间大6.0 dB(A)左右,夜间大3.0 dB(A)左右.
- 崔强未林袁晓龙白芝兵马西军张翔宇
- 关键词: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