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男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手术
  • 2篇麻醉方法
  • 2篇芬太尼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腰背
  • 1篇腰背痛
  • 1篇腰痛
  • 1篇依托咪酯
  • 1篇应激反应
  • 1篇伤患者
  • 1篇全麻
  • 1篇外科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脑损伤患者
  • 1篇麻醉手术
  • 1篇麻醉效果

机构

  • 4篇大连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王英男
  • 1篇徐丹
  • 1篇周蕾
  • 1篇伍玉哲
  • 1篇国松
  • 1篇汤新
  • 1篇秦丹

传媒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产后腰背痛与孕妇分娩方式和麻醉方法等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产后腰背痛与产妇分娩方式、麻醉方法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97例产妇于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腰背痛情况,分析产后腰背痛与产妇分娩方式、麻醉方法的关系。【结果】897例产妇产后腰背痛发生率为24.75%(222/897);顺产和剖宫产产妇妊娠期、产后1个月腰背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产产妇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Q)评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麻醉方式妊娠期、产后1个月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产后3个月、6个月椎管内麻醉组腰背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未麻醉和静脉麻醉组(P〈0.05),未麻醉和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麻醉方式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和ODQ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和未麻醉,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和椎管内麻醉与产妇产后发生腰背痛密切相关,均可增加产后腰背痛发生风险。
秦丹国松王英男
关键词:产后期腰痛背痛分娩麻醉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的临床试验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行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83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配方血压变化比对照组相对要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稳定。观察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部手术镇痛作用较好,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汤新王英男伍玉哲
关键词: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68例进行麻醉效果的胸外科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乙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对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麻醉中心率数值明显优于乙组,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胸外科手术时,瑞芬太尼相较芬太尼更加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早。
周蕾王英男徐丹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麻醉效果安全性
不同麻醉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手术的临床价值探索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则应用全屏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患者的应激反应表现。结果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83±1.24)min、拔管时间、苏醒时间(5.87±1.01)min、言语应答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手术前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前与手术结束时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结束时,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全屏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且对抑制手术中出现的应激反应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王英男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大骨瓣减压手术颅脑损伤患者应激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