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清 作品数:13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甲状腺髓样癌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超声声像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为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3%~10%[1],MTC早期即可通过淋巴结发生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故早期明确诊断并可及时手术治疗对该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先晓 王艳清 黄婧颖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 超声声像图 MTC CARCINOMA 涎腺淋巴上皮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2025年 目的总结涎腺淋巴上皮癌(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LEC)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涎腺LEC的17例患者(21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边界、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分级等,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1个涎腺LEC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均显示为以实性为主的低回声结节,其中实性低回声20个,形态规则20个,呈分叶状7个,边缘尚清晰17个,均未见钙化灶。Ⅰ~Ⅱ级血流信号占比85.71%。病理大体标本:病灶均呈结节状,实性20个,呈分叶状5个,边界不清晰5个;6例患者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镜下可见:病灶边界清晰16个;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CK5/6阳性率达到93.33%,P63阳性率为94.12%,EBER阳性率为94.12%,Ki-67增殖指数35%~90%。结论超声检查在涎腺LEC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典型表现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缘清晰但部分呈分叶状、血流信号以Ⅰ~Ⅱ级为主等。病理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李先晓 王艳清 王艳清 申发燕 洪亚玲关键词:彩色超声 涎腺 淋巴上皮癌 病理 重型胎盘植入相关超声声像图特征的价值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类型重型胎盘植入(植入型和穿透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纳入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34例植入型(植入组)和34例穿透型(穿透组)胎盘植入患者,对其临床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差异。结果穿透组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较植入组早(P=0.040)。94.12%的患者既往有剖宫产史,剖宫产≥2次的18例患者中,14例为穿透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胎盘位置、胎盘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P=0.063)。穿透组胎盘后方子宫肌层均表现为局部中断或消失,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植入组以局限性小陷窝(44.12%)及广泛陷窝(50.00%)为主,而穿透组则以广泛陷窝(44.12%)及陷窝融合成片(47.06%)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穿透组2例患者出现膀胱线中断或消失外,其余患者均连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两组在宫颈血窦和宫颈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5)。73.53%和17.65%的植入型患者分别出现胎盘基底血流增多成团和跨界血管,而穿透型患者均出现跨界血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产前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诊断胎盘植入,而且可以评估胎盘植入的深度,能为全面而准确的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王艳清 黄美 李先晓关键词:产前诊断 超声 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诊断迷走锁骨下动脉的价值分析 2023年 异常的锁骨下动脉是最常见的主动脉分支变异,发生在胚胎期的第4周和第5周[1],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其他心内及心外畸形[2]。三血管气管(Three-vessel and trachea,3VT)切面是胎儿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主要切面[3],与弓降部冠状切面联合应用可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4]。以往文献多报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超声特征,但同时对双侧迷走锁骨下动脉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迷走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3VT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对迷走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产前超声检出率。 黄美 王艳清关键词:锁骨下动脉 超声特征 胚胎期 主动脉弓 肉芽肿性乳腺炎28例超声表现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选择28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27例为单侧乳房病变,1例为双侧乳房病变;29个病变乳房中,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17例,弥漫性病灶2例;27例病灶局限于腺体内,2例病灶与皮下脂肪层分界不清。声像图表现为片状不均质低回声型13例,低回声结节型6例,管状低回声型5例,弥漫型病变2例,混合型病变3例。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多样。超声能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提供帮助,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王艳清 方苇 陈双龙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孕前、孕期及产后1年肌瘤的最大直径,揭示孕期肌瘤大小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前、孕13^(+6)周前、孕14~27^(+6)周、孕28~36^(+6)周、37周至分娩及产后1年这6个时间点,观察子宫肌瘤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探讨剖宫产同时剔除宫体部肌瘤是否安全可行。结果孕13^(+6)周前比孕前肌瘤明显增大(P<0.001);37周至分娩比孕28~36^(+6)周的肌瘤明显减小(P<0.05);产后1年比37周至分娩的肌瘤明显缩小(P<0.001);剖宫产剔除子宫体部肌瘤组较未剔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子宫体部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子宫肌瘤较孕前及产后1年显著增大,且孕13^(+6)周前增大迅速明显,孕28~36^(+6)周是峰值,37周至分娩有所缩小,产后1年明显缩小;剖宫产同时行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剔除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需的。 任璐璐 颜晓红 洪艺煌 林锦蓉 王艳清 陈琼华关键词: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输卵管动态三维超声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不孕症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是指在1年内性生活正常,且并未采取避孕措施,但没有怀孕的妇女[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不孕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临床上相关学者的关注。腹腔镜是检查输卵管堵塞的金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且操作难度较高,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黄美 王艳清 林锦蓉 胡诗音 张晓东关键词:输卵管堵塞 妇产科疾病 不孕症诊断 避孕措施 表现为肿块的乳腺腺病瘤影像学分析(附28例报告)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表现为乳腺肿块的乳腺腺病瘤的临床表现及彩超、X线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0侧)表现为乳腺肿块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8例(30侧)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术前乳腺彩超检查诊断正确者17例(18侧),误诊11例(12侧),其中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6例(7侧)、乳腺癌4例(4侧)、乳腺囊肿1例侧。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乳均表现为致密型或腺体型腺体。表现为不对称密度增高影或可疑结节,与周围腺体分界模糊,形态不规整者7例(7侧,误诊为乳腺癌);可见明确肿块影,边界隐约可见5例(6侧,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无阳性发现16例(17侧)。1例侧巨大肿块者,肿物周边腺体水肿表现为密度增高团块,边界较清楚,团块内密度均匀,误诊为乳腺巨纤维腺瘤。结论乳腺腺病瘤的彩超、X线表现无特异性,但两者可互相补充。对于可疑病例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陈双龙 付莉 王艳清关键词:乳腺肿瘤 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及患者睡眠状态调查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异位妊娠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血清β-HCG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结果:205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行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测184例,单纯经血清β-HCG检测186例,联合检测204例,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纯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上,联合检测显著高于单纯检测,而阴性预测值上联合检测低于单纯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203评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PSQI评分均大于5分,提示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结论:针对异位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检测的早期诊断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黄美 涂金花 林锦蓉 苏毅明 王艳清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测 异位妊娠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B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6例NEBC和50例IDC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它们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6例NEBC患者中,1例超声未检出结节性病灶,余25例均见单发结节,其中4例(16%)结节呈囊实性改变,21例(84%)结节呈低回声改变,而50例(100%)IDC结节均呈低回声,未见囊性改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多数NEBC与IDC结节边界欠清或不清(72%vs 82%,P=0.319)、形态不规则(76%vs 94%,P=0.060)、内部回声不均匀(84%vs96%,P=0.176)、结节内部测及Ⅱ?Ⅲ级血流信号(72%vs 88%,P=0.161)。与IDC相比,NEBC结节周边少有毛刺或蟹足样改变(8%vs 70%,P<0.001),周边不常伴有高回声晕(32%vs 60%,P=0.022),内部细小钙化不常见(24%vs 48%,P=0.046),后方回声衰减少见(12%vs 40%,P=0.013),NEBC结节横径均大于前后径(纵横比≥1,0%vs 38%,P<0.001)。NEB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ID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3%vs 36.00%,P=0.131)。结论 NEBC与IDC超声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特征,术前超声应详细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NEBC术前超声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王艳清 张晓东 林锦蓉 付丽 陈双龙关键词:乳腺 超声检查 神经内分泌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