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3篇聚集性
  • 3篇家族
  • 3篇家族聚集
  • 2篇阳性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1篇动态检测
  • 1篇血亲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乙型肝炎血清
  • 1篇乙型肝炎血清...
  • 1篇突变
  • 1篇前C区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慢性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科
  • 5篇赵英仁
  • 3篇陈天艳
  • 3篇何英利
  • 3篇刘锦锋
  • 3篇杨瑗
  • 3篇金李
  • 3篇马晓华
  • 3篇王静
  • 3篇李倩
  • 2篇弋锐田
  • 2篇闫志
  • 1篇叶峰
  • 1篇冯玉岭
  • 1篇杜丹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系的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后,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0年不良结局家系,ELISA法检测不良结局家系中血亲和非血亲人群的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血亲与非血亲人群各项指标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使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收集不良结局家系102个,HBsAg阳性率血亲组为67.6%(571/845),显著高于非血亲组的8.4%(23/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964,P〈0.01);且血亲组HBsAg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41~50岁到达最高峰。血亲组HBeAg阳性率为37.9%(188/496),抗-HBe阳性率为42.9%(213/496),随着年龄的增加,HBeAg阳性率逐渐下降。40岁以上人群中,血亲组HBeAg阳性率为30.6%(63/206),显著高于非血亲组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P〈0.05);40岁以下人群中,血亲组HBeAg阳性率为43.1%(125/290),非血亲组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人群中,1级血亲及2级血亲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32.1%(44/137)和33.3%(5/15),均显著高于非血亲组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55和3.886,均P〈0.05)。HBsAg阴性的血亲人群抗-HBc阳性率为29.9%(81/271),在31~40岁组(50%)和51~60岁组(60%)出现2次高峰。结论不良结局家系中血亲组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血亲组,且血亲组HBeAg血清学转换明显延迟,可能与聚集性HBV感染性家系不良结局相关。
杨瑗金李王静王科马晓华李倩何英利刘锦锋陈天艳赵英仁
关键词:家族聚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血亲
不良结局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系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热点突变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及前C(PreC)区突变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分布特点。方法共纳入39个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利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慢性HBV携带者53例,CHB患者56例,肝硬化患者43例和肝细胞癌(HCC)患者28例进行基因分型及BCP/PreC序列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HCC患者中,A1762T/G1764A、C1766T、T1768A、A1846T、G1899A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29%、25.00%、25.00%、28.57%和17.86%,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7.74%、1.89%、0、7.55%和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86、8.885、14.503、4.859、4.603,均P〈0.05);其中C1766T、T1768A突变在HCC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HB患者的8.93%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8、6.868,均P〈0.05)。A1762T/G1764A在C基因型中的突变发生率(59.12%)显著高于B基因型(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P〈0.05);A1752V、C1799G突变发生率在B基因型分别为90.32%和96。77%,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4、38%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值分别为110.409、142.82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慢性HBV携带者比较,高龄、男性、ALT、AsT、HBVDNA〉1×10^4IU/mL、A1762T/G1764A、G1896A、C1766T、T1768A、G1899A、A1846T突变与HCC独立相关。与非HCC比较,高龄、男性、ALT、AST、G1896A、C1766T、T1768A、A1846T突变与HCC独立相关。结论A1762T/G1764A、C1766T、T1768A、A1846T、G1899A突变与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的疾病进展相关,主要与HCC进展相关;A1762T/G1764A、A1752V、C1799G突变在C基因到与B慕因型中存在苹异。
杨瑗金李杜丹何英利刘锦锋王静王科马晓华李倩闫志弋锐田陈天艳赵英仁
关键词:家族聚集病毒突变
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父亲HBsAg阳性家庭传播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调查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的家庭成员间HBV传播特点以及父母HBsAg状态不同时子代HBsAg流行与分布特点。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集的不良结局家系的每位成员进行一般信息登记及血清学检测,分析家庭成员间HBsAg流行分布情况。对266个核心家系中父母亲HBsAg状态不同时,子代性别及HBsAg流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证者父母、同胞、子女、配偶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8.2%、76.8%、9.5%。父亲HBsAg阳性母亲HBsAg阴性核心家系中子代男性比例显著升高(男性:女性=2.02),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阳性父亲HBsAg阴性(1.22)或父母HBsAg均阳性(0.96)的核心家系;另外,父亲HBsAg阳性母亲HBsAg阴性的核心家系中子代男性HBsAg阳性率(37.4%)显著高于女性(13.8%),在母亲HBsAg阳性父亲HBsAg阴性或父母HBsAg均阳性的核心家系中子代不同性别间HBsAg阳性率无差异。结论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母婴传播仍然是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父婴传播在该特殊人群的HBV传播中也发挥一定作用。父亲HBsAg阳性可能与子代男性比例升高相关,并且HBV在父-子间传播中显著高于父-女间传播。
杨瑗金李何英利刘锦锋王静王科马晓华李倩冯玉岭闫志弋锐田陈天艳赵英仁
关键词:乙型家族聚集家庭内传播乙型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狂犬病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典型特征为恐水,又名恐水症。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当今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霞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狂犬病在我国曾一度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城乡养犬、猫等宠物的家庭迅速增加,野犬、猫的数量均呈现增多的趋势,近10年来狂犬病疫情又有抬头和迅速回升的趋势。一旦发病,成功救治者罕见,死亡率几乎100%。
王科叶峰赵英仁
关键词:狂犬病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IL-17水平的动态检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IL-17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其α-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的水平,并对这20例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17、肝功、HBeAg定量及HBVDNA定量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7较健康人无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组血清IL-17在18周后出现明显升高,而无应答组血清IL-17呈现水平波动;应答组中HBeAg转阴者较未转者血清IL-17水平在18周升高明显。结论: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可能参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α-干扰素治疗后期的持久抗病毒作用。
刘莉王科赵英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