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秋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瓣膜
  • 2篇病人
  • 1篇弹簧
  • 1篇调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搭桥术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多发伤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栓治疗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宿迁市钟吾医...

作者

  • 9篇王秋静
  • 6篇陈娟
  • 3篇张金美
  • 3篇程咏
  • 3篇常芸
  • 1篇曹世斌
  • 1篇陈玉红
  • 1篇许勤
  • 1篇顾银燕
  • 1篇张莉
  • 1篇张海琴
  • 1篇张小敏
  • 1篇陆洋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以我院心胸外科306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92.8%的患者的INR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住院期间仅有4%的患者发生因抗凝治疗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抗凝不足可导致血栓,抗凝过量则有出血甚至致死的风险。加强对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王秋静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临床护理
一种可穿戴式医用设备附件安装带
一种可穿戴式医用设备附件安装带,包括带体和多个活动连接附件;所述的带体两端可相互固定构成圈形结构;所述的带体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穿接槽;所述的活动连接附件包括挂钩和包体;所述的挂钩呈倒U形结构;所述的包体呈四周和底部封闭...
陈娟刘成友王秋静刘姗姗
文献传递
心肌梗死后左室室壁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左心室功能明显受损,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临床并非少见,自然预后差。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室室壁瘤切除,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8例,女56例,年龄49-81岁,平均65.5岁。
程咏常芸陈娟王秋静张金美曹世斌
关键词:心肌梗死后左室室壁瘤围手术期护理
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手术21例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小切口行复杂心脏手术操作,以减轻手术创伤,同时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1].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我科行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手术2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程咏常芸陈娟王秋静张金美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手术二尖瓣手术体外循环护理
止血带使用时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对溶栓的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止血带使用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中对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每组30例。扎止血带时间对照组15min,实验组I30min,实验组Ⅱ45min。结果治疗后第3天,实验组I与实验组Ⅱ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5天,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溶栓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溶栓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时,在溶栓的不同时间段,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叮有所小同,溶栓过程中止血带可以使用45min。
张莉陈玉红顾银燕陈娟张金美王秋静许勤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止血带
一种配置输液用的智能化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置输液用的智能化一体机,涉及配置输液用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配液时产生的泡沫较多或者污染瓶口,配置的药液不够规范,配液效率低的问题。所述输液液体存放处内设置有存放筒,且存放筒设置有多个,所述...
刘姗姗王秋静朱崟辉
文献传递
一例多发伤气管插管后气道黏膜坏死伴感染病人的护理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多发伤病人,气管插管是维持通气创造生存条件和抢救时间的有效手段,目前临床使用的均为高容低压气囊[1],极少发生气道黏膜坏死[2]。气道黏膜损伤坏死后容易形成瘢痕造成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3],后果严重。我科于2014年2月13日收治一例多发伤气管插管后气道黏膜坏死伴感染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转出ICU,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张海琴王秋静陆洋
关键词:多发伤气管插管护理
早期下床活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早期下床活动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为术后12~24 h下床活动,对照组为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根据早期活动纳入标准对病人进行评估,按首次下床活动规范流程分别对2组病人指导进行下床活动,同时2组均按照下床活动计划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2组术后1~7 d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术后1~7 d的深吸气量,术后第2、4、7天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术后第1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7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深吸气量术后第1~7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氧分压术后第2、4、7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二氧化碳分压术后第4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2、7天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下床活动时间越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越能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张小敏陈娟常芸程咏王秋静
关键词:早期下床活动呼吸功能恢复
一种快捷式安瓿取放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捷式安瓿取放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空腔,盒体的上端面设有放药口,在放药口的一侧设有取药口,盒体的空腔内与下端面之间设有放置安瓿瓶的隔板,隔板和下端面的空腔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与取药口相邻的盒...
刘姗姗陈娟王秋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