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超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腺脓肿12例诊疗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总结前列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升诊断符合率,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回顾2006年2月至2014年9月本院12例诊断为前列腺脓肿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总结其诊疗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为寒颤、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9例尿培养阳性,培养结果以大肠杆菌为主(7/9),穿刺液培养亦以大肠杆菌为主(8/9),其中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引流术及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脓肿电切去顶引流术,术后予以抗感染而控制病情;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单纯抗感染治疗复发2例.结论 直肠指诊、PSA、经直肠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尽早诊断前列腺脓肿,CT可准确反应脓肿的大小、位置及分隔情况,可作为诊断前列腺脓肿的常规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经尿道前列腺脓肿电切去顶引流术可有效控制病情.
- 王淇超徐乃进孙卫兵曹敬毅吴刚王乾关升赵炎
- 关键词:前列腺疾病脓肿
-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复发34例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复发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检验及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术后出现尿道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复发率为10.9%。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情况、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状态是导致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膀胱肿瘤侵及前列腺是主要原因。结论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复发率相对较低,但预后多不佳。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前列腺部受累或手术尿道切缘阳性的患者,建议行全尿道切除,并加强术后随访。
- 曹敬毅王淇超孙卫兵王乾吴刚
-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切除术尿道
- 气肿性肾盂肾炎1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一种由产气细菌引发的急性坏死性感染性肾疾病,以肾实质内或肾周积气为特点,常导致肾实质弥漫性坏死,易引发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1]。为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以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收集了11例EPN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处理措施以及临床结果,现报道如下。
- 王淇超关升王琦齐清会孙卫兵
- 关键词:肾盂肾炎引流术
- 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对临床教学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对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实习学生62名,随机分为培训组及对照组,各31名学生,其中培训组采用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操作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课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成果差异。结果培训组技能考核及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外科解剖掌握程度、手术步骤了解、腹腔镜操作熟练度及学习积极性提高的占比分别为93.5%、83.9%、90.3%及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5.2%、48.4%及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对教学满意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学生经前列腺模型培训后,在出血控制率、安全性及腺体切除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实习学生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且有助于增强实习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值得临床教学合理运用。
- 王淇超曹敬毅孙卫兵
- 关键词:泌尿外科团队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满意度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摩西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摩西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1例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摩西钬激光组3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组(TURBT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次数、病理结果准确率、术后随访期复发率。结果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保留导尿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摩西钬激光组有33例符合病理分期要求,TURBT组10例符合。两组患者病理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10.0±2.4)个月。摩西钬激光组肿瘤复发3例(8.6%,3/35),TURBT组复发2例(7.7%,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摩西钬激光术应用于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手术安全、有效,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 曹敬毅王乾王淇超吴刚孙卫兵
- 关键词:膀胱癌
-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52例行手术治疗的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软镜组(22例)及腹腔镜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输尿管软镜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合理选择运用。
- 王乾王淇超鞠文彬孙卫兵曹敬毅吴刚赵炎
- 关键词:肾盂囊肿输尿管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3例诊断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要点及易患因素,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2002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大连医科大学3所附属医院13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为腰痛、体重下降和贫血貌;13例术前运用CT进行评估,诊断符合率为23.1%。9例尿培养阳性。病程长(≥1年)者易发展为弥漫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肾肿瘤或肾结核;CT是XGP术前诊断及术前评估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 王淇超杨玻
-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320例的复发及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及进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自2014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32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按解剖位置分为前壁﹑侧壁﹑后壁﹑顶壁﹑三角区﹑颈部,按病理分期为Ta﹑T1。分析不同部位肿瘤的复发及累积进展率。明确肿瘤位置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8.5(17.1~48.5)月,总复发率35.00%﹑累积进展率7.81%(25/320)。与其他部位相比,膀胱三角区﹑颈部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5.00%﹑41.30%,累积进展率分别为15.00%及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三角区及颈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容易出现复发及进展,需要积极的临床干预。
- 曹敬毅王乾王淇超孙卫兵吴刚
- 关键词: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复发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估经腹路径及经后腹腔路径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行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73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路径组(32例)及后腹腔路径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经腹路径组患者肿瘤大小为(5.62±1.51)cm,大于后腹腔路径组患者的(4.41±1.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经腹路径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9±53.8)min,高于后腹腔路径组的(151±4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路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腹路径更适用于体积较大的肿瘤。
- 王淇超曹敬毅蒋思雄孙卫兵吴刚王乾赵炎关升
-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7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2例)和非糖尿病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NMIBC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复发频次、TNM分期、病理高级别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膀胱灌注均是影响NMIBC患者复发的相关性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肿瘤大小及膀胱灌注是影响NMIB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膀胱灌注是保护性因素。结论NMIBC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比预期更早出现转移且易出现复发,应严格随访,早期全膀胱切除术可能是必要的。
- 王淇超王乾曹敬毅孙卫兵董宇宁吴刚
- 关键词:膀胱肿瘤糖尿病膀胱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