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鸣 作品数:12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高效抗肿瘤γ型干扰素突变体的制法和用途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一类新型、高效的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它是由C端缺失11个氨基酸的人γ型干扰素通过中间连接肽与痘苗病毒生长因子第三环进行连接的融合蛋白(HulFN-γ-VVGFC)。它兼有人γ型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与E... 侯云德 王晓鸣 陈望秋 丁炎平文献传递 带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的γ干扰素新分子具有较高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1991年 人γ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成熟的 IFN-γ由143个氨基酸组成.C端长度参差不齐,但不影响生物学活性;如果去掉 C 端13个氨基酸,其抗病毒活性只有原来的千分之一.我们的工作证明 IFN-γ从 N 端至 C 端的132个氨基酸为其生物学活性的基本结构.在许多癌细胞表面,上皮生长因子(EGF)受体明显增多.其配体除了 EGF 外,还包括了转化生长因子(TGF),痘苗病毒的生长因子(VGF)等.这类 EGF 王晓鸣 金奇 李玉英 张智清 赵明 侯云德关键词:干扰素 抗肿瘤 细胞增殖活性 高效抗肿瘤γ型干扰素突变体的制法和用途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一类新型、高效的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它是由C端缺失11个氨基酸的人γ型干扰素通过中间连接肽与痘苗病毒生长因子第三环进行连接的融合蛋白(HuIFN-γ-VVGFC)。它兼有人γ型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与E... 侯云德 王晓鸣 陈望秋 丁炎平文献传递 人γ干扰素突变体(rIFN-γ132-PGIL)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4 1989年 利用DNA重组技术,去掉人γ干扰素(IFNγ)基因3′端含编码多肽羧基(C)端11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与编码P,G,I,L的DNA序列相连接,构成IFNγ突变体(rIFN-γ132-PGIL)基因,将后者插入pBV220P_RP_L串连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CIts857基因的调节下,通过升温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30%以上,抗病毒活性平均可达4.9×10^-8U/L,比母体菌株高10倍。SDS—PAGE结果表明,rIFN-γ132—PGIL分子量为17kd。 王晓鸣 李玉英 金奇 张智清 赵小侠 侯云德关键词:Γ干扰素 生物学活性 带有EGF受体干扰序列的γ干扰素新分子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提高 被引量:4 1991年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天然IFN-γ分子的N端132个氨基酸与带有上皮生长因子(EGF)样多肽C端保守序列融合,构建了干扰素重组体IFN-γ132PGIX_(16).其中X_(16)由EGF样多肽C端16个氨基酸组成,PGI为连接肽序列。将此重组体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V220P_RP_L串连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cIts857基因的调节下,通过升温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与其母体天然IFN-γ相比,不仅保持了较高的抗病毒活性,抗病毒滴度达530MU/L菌液,而且明显地提高了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在EGF存在的条件下,干扰素重组体的抗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其母体分子(p<0.01).提示重组体分子IFN-γ132PGIX_(16)同时具有EGF受体干扰活性. 王晓鸣 金奇 李玉英 张智清 赵明 侯云德关键词:IFN-Γ 抗肿瘤细胞 增殖活性 一种简便高效的寡核苷酸指导的基因定位突变技术 被引量:2 1991年 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工程的发展,寡核苷酸指导的基因定位突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筛选出所设计的突变克隆仍是比较耗时的。虽然,突变的理论值达50%,而在实际工作中则远远低于此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突变引物的设计是否合理,退火及合成是否完全,模板制备是否符合标准以及M13系统正链转染特性等。过去,人们为提高突变率曾对此方法进行过多次改进。例如,为了富集含突变引物的双链,有用S1外切酶消化法、碱性蔗糖超速离心法、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溴化乙碇存在下的凝胶电泳,以及用羟基磷灰石吸附单链,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比较复杂,流程又长。近来,PCR技术已经用于基因定位突变,并可将突变率提高至99%以上,但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的随意性仍有一定局限。 王晓鸣 金奇 赵小侠 侯云德关键词:基因定位 突变技术 带有EGF受体干扰序列的γ干扰素重组体(IFN-γ132PGIX16)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王晓鸣IFNβ基因编码序列在SV40早期启动子控制下在中国地鼠卵细胞中表达 被引量:3 1989年 含有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IFNβ)基因编码序列的HindⅡ片段,去掉了IFNβ基因5′全部侧翼调控序列,与SV40早期区RNA起始部位下游60个bp处连接,与可选择标记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一道共转化dhfr缺陷的中国地鼠卵(CHO)细胞,经过初步筛选,在未经病毒等诱导条件下,在转化细胞株中测到构成性表达水平为852U/2×10~6细胞·ml·48小时的IFNβ干扰素活性。 王晓鸣 于曼 王嘉玺 吴淑华 胡裕文 侯云德关键词:启动子 人β-干扰素重组质粒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水平与MTX的关系 被引量:1 1991年 人IFNβ基因编码序列与pSC_7-dhfr^-载体重组构建的由SV_(40)早期启动子控制的组成性表达cDNA克隆,转染CHO-dhfr^-细胞,用氨甲喋呤(MTX)逐渐加压,观察其表达情况。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一特性,其基因拷贝数可在MTX的选择压力下扩增, 于曼 李彤 王晓鸣 王嘉玺关键词: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人β干挠素基因在SV40晚期启动子控制下在小鼠骨髓瘤细胞中表达 1989年 人成纤维细胞干挠素(Hu-IFN-β)基因的HindⅡ片段,插入载体pSV2-dhfr质粒中SV40晚期启动子(Lp)下游PvuⅡ位点处。用此重组质粒与带有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XGPRT)基因的质粒pSV2-gpt共转染次黄嘌吟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缺陷的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在含有霉酚酸和氨基喋呤的选择培基中,筛选出有效地组成性表达的细胞株。在未加氨甲喋呤压力倍增的条件下,Hu-IFN-β抗病毒活性为1275U/10~5细胞,1ml,48小时。 王晓鸣 于曼 王嘉玺 吴淑华 胡裕文 侯云德关键词:共转染 重组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