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斌
- 作品数:15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血清脑钠肽、尿酸和卡维地洛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39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脑钠肽和尿酸水平。并予以卡维地洛治疗90~120d,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结果心功能Ⅲ级组患者脑钠肽和尿酸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均〈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高于心功能Ⅲ级组患者(P均〈0.05);卡维地洛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改变。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随心功能分级的恶化。血清脑钠肽和尿酸相应升高,应用卡维地洛治疗能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但其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唐学弘曹树军张银王文斌赵智勇李馨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脑钠肽尿酸卡维地洛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PCI术前是否服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0例)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75例)。在急诊PCI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其中瑞舒伐他汀钙均给予10mg,每晚1次。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顿服。采用心肌灌注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灌注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急诊PCI术后MBG3级患者明显多于常规治疗组(53.3%比30.0%)(P〈0.05)。而MBG 0~1级患者少于常规治疗组(12.0%比21.4%)(P〈0.05)。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9.3%tL22.9%)(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和预后。
- 程国杰王金波曹树军胡硕强王文斌郭丽敏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心肌灌注预后
- 《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决定时间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决定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适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图解组;常规组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图解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向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简明扼要的STEMI医学知识紧急培训,帮助其迅速了解STEMI的发病机制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两组患者均在做出再灌注治疗决定并签署急诊PCI知情同意书后,尽快施行急诊PCI,并收住冠心病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结果图解组(n=49)患者的再灌注决定时间、进门-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n=50)[(15.1±11.5)min比(25.9±12.9)min,(105.7±28.4)min比(117.1±29.2)min,P均<0.05]。结论简明心肌梗死图解可以缩短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决定时间、缩短进门-首次球囊扩张时间。
- 韩兰唐曹树军胡硕强俞晓薇杨红英王文斌韩琦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5例研究对象为AMI组,选择同期住院的3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抽血测定血浆BNP和MMP-9浓度,对照组于排除冠心病后抽血测定上述指标。AMI患者住院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AMI组患者血浆BNP、MMP-9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和MMP-9浓度呈正相关(r=0.383,P<0.05),BNP浓度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649,P<0.05),而MMP-9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66,P<0.05)结论:AMI患者血浆BNP和MMP-9浓度均明显升高,两者均与AMI后心脏功能变化有一定关系。
- 程国杰曹树军张银韩兰唐胡硕强王文斌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型利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心功能
- 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5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3天肾功能,了解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hs-CRP水平对CIN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545例患者中,男391例,女154例;发生CIN 108例,发病率为19.8%。CIN患者年龄、糖尿病、hs-CRP、血糖及再灌注时间与非CIN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IN患者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hs-CRP水平是CIN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hs-CRP水平采取四分法,显示和CIN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术前的hs-CRP水平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IN的发生密切相关,是CIN独立的危险因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 王立中曹树军张银张建维胡硕强王文斌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造影剂肾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且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紧密型医联体模式运行前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首次医疗接触至器械时间(FMC2D)、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2B)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差异.结果对照组46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及吸烟史、收缩压、心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罪犯血管分布、置入支架数量、造影剂用量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FMC2D中位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24.3min比143.2min,P<0.05),FMC2D达标率明显提高(78.5%比28.9%,P<0.05).两组患者的D2B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1.8min和55.1min,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明显缩短了STEMI患者的FMC2D时间,提高了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
- 王文斌张弓程国杰唐学弘佟子川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C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D患者4 50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COPD的患者950例,其中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者900例。将其分为非COPD组(3 550例)、轻度COPD组(309例)、中度COPD组(281例)、重度COPD组(186例)和极重度COPD组(124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状况及随访期间临床事件情况。结果同非COPD组相比,COPD组年龄(69.7±10.1)比非COPD组(66.2±12.1)更大(P<0.05);COPD组吸烟史、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心衰病史等更常见(P<0.05)。终点事件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复发心肌缺血事件)显示:极重度组发生率最高,随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但各组均高于非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的严重程度能够影响CHD患者的预后,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CHD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心肌缺血事件明显增加。
- 曹树军张建维马莉张银韩兰唐王立忠王金波俞晓薇胡硕强王文斌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肺功能
- 术前尿酸水平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38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共81例为高尿酸血症组,余尿酸正常者为正常尿酸组(n=304)。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1%(81/385);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高血压(58%比41%)、既往MI病史(11.1%比4.9%)、Killip>1级(26%比16%)、多支病变(63%比5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在TIMI分级<2级、CTFC>40、TMPG<2级所占比例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增加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注意。
- 王金波张建维曹树军马莉韩兰唐俞晓薇张银王立中胡硕强王文斌
- 关键词:尿酸无复流现象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不同用药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09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的STEMI患者18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1例。患者均行PCI术,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冠脉内用药,对照组患者静脉内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率(86.81%)高于对照组患者(61.5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率(87.91%)高于对照组患者(41.76%)(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沪〉0.05)。结论STEMI冠脉内替罗非班给药疗效安全可靠,建议临床推广。
- 王文斌曹树军王立中王金波胡硕强张银
-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950例,分成COPD组及非COPD组,COPD组150例,非COPD组800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状况及随访期间临床事件情况。结果 COPD组年龄[(69.8±10.2)岁]比非COPD组[(66.1±12.1)岁]更大(P<0.01);同非COPD组相比,COPD组吸烟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病史更常见(P<0.05);COPD组射血分数[(51.4±15.2)%]较非COPD组[(54.5±14.3)%]低,具有统计学差异。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复发缺血事件,COPD组均明显高于非COPD组(P<0.05),COPD组1个月内再次住院率、全因住院率明显高于非COPD组。结论 COPD患者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有更高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
- 曹树军张建维马莉张银韩兰唐王立忠王金波俞晓薇胡硕强王文斌
- 关键词:死亡率再次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