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斌
- 作品数:31 被引量:260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骨髓基质细胞与聚己内酯的生物相容性(英文)被引量:1
- 2006年
- 背景: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研究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而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聚己内酯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对照观察。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4~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kg左右。方法:①抽吸双侧股骨骨髓并混入RPMI1640完全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然后进入传代培养。②进行细胞接种并分为聚己内酯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接种细胞,聚己内酯组将骨髓基质细胞与聚己内酯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及酶学测定。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与聚乙内酯生物材料附着情况。结果:对照组细胞多向梭形细胞或多角形细胞转化。聚己内酯组骨髓基质细胞能在聚己内酯上贴附、繁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并且聚己内酯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结论: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可能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研究。
- 艾合麦提.玉素甫刘大鹏王振斌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聚己内酯生物相容性
- 前路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感染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异体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感染患者57例,其中结核性感染(A组)36例,布氏杆菌性感染(B组)13例,化脓性感染(C组)8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53.1±7.95)岁。术后严格随访至少12个月,现对已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3种颈椎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颈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脊髓损伤Frankle分级以及颈椎Cobb角评价手术疗效,并根据Bridwell融合标准评价异体骨植骨融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2.5±28.8)min,平均出血量(112.2±48.7)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7±8.1)个月。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从术前(6.43±1.64)分改善至(0.81±0.74)分,改善率87.4%;根据颈椎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优42例(73.7%),良11例(19.3%),中3例(5.2%),差1例(1.8%),优良率为93%;Bridwell融合标准:52例达到Ⅰ级融合,总的有效融合率达到91%;脊髓损伤Frankle分级:术前34例(59.6%)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其中A组23例(63.9%),B组6例(46.2%),C组5例(62.5%),末次随访时除了3例Frankle分级D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核性感染组中,2例因假关节形成、1例因后凸畸形伴神经功能障碍进行二次手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或植骨块脱出及感染复发。结论对于结核性、布氏杆菌性及化脓性下颈椎感染性疾病,采用前路手术可达到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的目的。术中植入异体骨和钛板等内置物安全、可靠,且能提高手术疗效。
- 王振斌涂来勇卡哈尔.艾肯木楚戈赵疆
- 关键词:前路手术钛板内固定
-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7
- 2010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0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0-04)及所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假体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并发症、髋关节残余疼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7个临床对照研究,共624例高龄患者(>60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295例。Meta分析发现:①全髋关节置换组在疗效上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OR=2.88和95%可信区间为(1.84,4.49),P<0.05]。②实验组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WMD=43.35和95%可信区间为(23.96,62.74),P<0.05]。③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336.36和95%可信区间为(196.34,476.37),P<0.05]。④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4和95%可信区间为(0.29,1.02),P>0.05]。⑤实验组髋关节残余痛少于对照组[OR=0.30和95%可信区间为(0.18,0.50),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原发髋关节疾病和较强活动能力者。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持续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谨慎。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论证强度较弱,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 陈广栋王振斌陈建常路兰鸿李秀清汪惠才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META分析人工假体
- X线透视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疗效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X线透视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X线透视机引导下,对81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01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 PVP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骨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后脊柱稳定。术后6例9椎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副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X线透视机引导下PVP是一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 王振斌赵疆卡哈尔.艾肯木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转移瘤
- 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 骨髓是一个具有多种细胞成分的复杂器官,有造血及成骨能力。骨髓细胞的成骨能力来源于骨髓基质系统的基质干细胞(Stromalstem cell),在体外,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作用已得到肯定。由于骨髓具有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的...
- 王振斌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培养成骨细胞
- 文献传递
- lncR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膝骨性关节炎差异性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膝骨性关节炎(KOA)差异表达的lncRNA,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患者(KOA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5例,采用lncRNA基因芯片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检测,借助Feature Extraction软件、Genespring软件处理图像和进行相关数据提取,将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基因组面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非监督层次聚类等高级分析,构建lncRNAs和mRNAs的共表达网络,最终确定差异基因和差异lncRNA及其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通过基因芯片在KO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筛选出具有差异性mRNA表达总数为840个(约占总差异基因总数的44%),其中上调的mRNA个数为160个(约占差异性mRNA数量的19%),下调的mRNA个数为680个(约占差异性mRNA数量的81%);两组之间具有差异性的lncRNA为1063个(约占总差异基因总数的56%),其中上调的差异性lncRNA为290个(约占差异性lncRNA数量的27%),下调的差异性lncRNA为773个(约占差异性lncRNA数量的73%)。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s主要参与金属离子结合、细胞组分、蛋白结合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参与的通路有Wnt通路、细胞粘附分子(CAMs)、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性mRNA表达总数为840个,差异性的lncRNA为1063个,在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可能有2条lncRNAs(lncRNAs MEG3、lncRNAs CIR)参与了KOA的发病,此次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该病机制的研究与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刘振峰方锐孟庆才王振斌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差异基因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8月非手术治疗的2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硬膜外封闭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年。245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腰痛及腿痛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治愈75例,显效81例,好转89例,36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率87.12%。结论: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经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和治愈。非手术治疗可作为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疗法。
- 卡哈尔.艾肯木项泽文赵疆王振斌楚戈陈继征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症非手术治疗疗效
- 可降解聚己内酯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探讨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5只,双侧股骨髁制成4.5mm×12mm的骨缺损动物模型。将PCL圆柱体植入到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n=60),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植入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n=60),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物质(n=5)。于术后3、6、9和12个月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取材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99mTc-MDP扫描γ-显像比值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空白组于术后12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大体标本及X线片检查显示:实验组随着PCL材料的降解,骨缺损逐步被增生的骨质填充,无迟发性炎性反应出现;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为结缔组织充填;空白组大体观察缺损区未发现骨组织形成。骨密度测定表明:实验组骨密度增加,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9mTc-MDP扫描γ-显像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放射性核素聚集。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个月,实验组随着PCL材料的逐步降解,PCL纤维移行处界面形成较多的密质骨样组织;对照组HA-组织之间可见较多的排列不规则的胶原纤维包绕。结论PCL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慢降解和骨引导能力,可修复骨缺损。
- 艾合麦提.玉素甫陈统一陈中伟刘大鹏王振斌
- 关键词:聚己内酯骨缺损降解
- 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融合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腰椎椎体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和内固定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及丢失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2 w的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而术后1年的复位丢失率低于B组,术中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11%)明显高于B组(8.89%),术后1年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王振斌涂来勇卡哈尔楚戈顾文飞张恩丰赵疆
- 关键词:后路椎体间融合后外侧融合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术
- 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在医学上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3
- 2005年
- 聚己内酯是一种被FDA批准的可生物降解的聚酯材料。由于其具有在组织中可降解的能力,因此成为组织工程中可能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材料。对聚己内酯的一些重要特性和当前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艾合麦提.玉素甫王振斌朱良
- 关键词:聚己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