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晶 作品数:32 被引量:9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2010年平顶山地区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1358例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3.4%,其中EV71阳性623例,占阳性标本72.4%,CA16阳性57例,占阳性标本6.6%。3~7月送检标本最多,占全年所送标本的90.7%。3岁以下儿童的肠道病毒感染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加强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监测,及早了解病原构成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王慧晶 吕锐利 李军伟 孙南叶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 EV71 CA16 平顶山市鲁山县19株布鲁氏菌的分型鉴定与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对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药敏)分析,掌握布鲁氏菌病原学特征,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3年9—12月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病人(效价>1:100++)的血液样本,用血培养法分离获得的疑似布鲁氏菌,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血清凝集法鉴定种型和血清型;用全基因组测序法鉴定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型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布鲁氏菌对10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19株疑似布鲁氏菌株均为羊种3型、序列型(ST)8型布鲁氏菌;19株布鲁氏菌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0.00%,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1.58%(6/19),47.37%(9/19),94.74%(18/19)。结论鲁山县19株布鲁氏菌是羊种3型、ST8型;对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石岩 耿忆敏 王景阁 杨小凤 张小磊 陈阳阳 张璐 王慧晶 郭晏强 赵嘉咏关键词:布鲁氏菌 分型鉴定 药物敏感性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2009—2019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的系统聚类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平顶山市3358例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运用SPSS 22.0对病原学构成和重症率等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年份的病原构成聚为3类,不同县(市、区)的重症率均聚为2类,各类间病原学构成和重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高发年份为2009、2010、2012年和2014年,高发县为汝州市和鲁山县,高发月份为1—7月,高发年龄组为1岁及以下年龄组。结论系统聚类分析可用于手足口病病原学的分析。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在时间、地区、人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布特征,应加强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李宗瑾 李艳艳 张俊杰 王慧晶 郭晏强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学 系统聚类分析 2009-2018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近十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情况,为科学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标本,按照Cox A16、EV 71和肠道病毒通用型等类型进行分型。结果平顶山市2009-2018年各年病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8,P<0.01),优势病原由EV 71逐步转变为其他型肠道病毒,各年EV 71比例与重症率呈正相关;流行高峰期,各月的优势病原基本与当年优势病原保持一致;城区的EV 71比例低于郊县;不同性别、年龄和人群类别间病原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45;χ^(2)=28.12,P=0.002;χ^(2)=30.06,P<0.01);重症和轻症病例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95,P<0.01)。结论应加强Cox A6、Cox A10等其他型肠道病毒监测,以有效防控手足口病。 李宗瑾 李艳艳 张俊杰 王慧晶 郭晏强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学 肠道病毒 平顶山市1起中学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调查 2010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方法]对平顶山实验高级中学的17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学生进行调查,并采集咽拭子和鼻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09年9月18-27日,平顶山实验高级中学确诊15例甲型H1N1流感,罹患率为0.64%(15/2 346)。男生罹患率为16.92%(11/65),女生罹患率为4.5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是1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 张锦娟 邢东民 郭雪 罗学东 王慧晶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平顶山市流感监测中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平顶山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105262例,ILI患者12252例,ILI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11.64%。病例以0~岁年龄组为主,占66.67%。全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355例,经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5例,总阳性率为12.68%。其中季节性H3为21例,占46.67%,B型23例,占51.11%;新甲H1N1病例1例,占2.22%。结论2012年流感流行高峰在1~3月,ILI构成以0~岁年龄组为主,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和B型为优势流行株。 杨秋峰 王慧晶 张俊杰 李军伟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 2008—2013年平顶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平顶山市的运行情况,评价其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预警工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平顶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领先时间作为预警系统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其运行效果。结果 2008—2013年平顶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13 021条,经现场调查确认发生暴发或流行12条;预警信息涉及病种24种,预警信息较多的病种有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丙型肝炎和麻疹,共计11 888条,占预警信息总数的91.30%。预警信号发出高峰在5—7月,共发出预警信号4 880条,占预警信息总数的37.48%。从发出预警信号到填报异常信息卡的预警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40 h。预警系统灵敏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0.09%。预警系统探测到的12起传染病暴发事件中,8起事件预警信号领先时间出现负值。结论平顶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灵敏度较高,但阳性预测值较低,建议适时合理调整预警阈值,使预警系统在基层传染病预警工作中真正发挥传染病预警的作用。 吕锐利 王慧晶关键词:传染病 预警系统 2013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调查 2014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健康人群中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情况。方法在平顶山市选择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发地区汝州市,开展健康人群感染状况调查。在2013年采集100例儿童及成人的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分4个年龄组,0~3岁、3~7岁、7~16岁、成人组,用实时荧光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合计检测100人次的标本中,阳性21人次,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阳性率达21.00%。结论在我市健康人群中肠道病毒隐性感染情况比较普遍。3~7岁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通常引起手足口病的CA16和EV71亚型的隐性感染在健康人群中较为少见。 王慧晶 李军伟 孙南叶关键词:肠道病毒 手足口 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平皿计数法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和B类评定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以提高实验室结果科学性。方法采用平皿计数法检测饮用水中菌落总数,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某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40 7和0.055 4,菌落总数报告分别为(45±4)CFU/ml和(5.1±0.6)CFU/ml(k=2.26,P=95%)。结论 A类和B类不确定度均应进行评定,可用多次重复性检测评定不确定度,在标准限值附近的样品应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李宗瑾 王轶 郭晏强 李爱军 王慧晶关键词:生活饮用水 菌落总数 不确定度 2017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2017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group A type 16, Cox Al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 EV71)病原学检测,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采集的320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226份,总检出率为70.63%;其中Cox Al6、EV 71、EV 71+Cox Al6和其它肠道病毒等4种(类)病毒的检出数分别为42份、82份、1份和101份,分别占肠道病毒阳性总数的18.58%(42/226)、36.28%(82/226)、0.44%(1/226)和44.69%(101/226)。患者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应持续加强当地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并建议进行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动态掌握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明确的病原学依据。 李琼 李蓬 王慧晶 郭晏强 李爱军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实时荧光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