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宇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同临床情况下小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其特别的结构及致病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过在不同临床病理状态下,小密LDL含量是否存在差别尚少见报道,本文首先研究不同临床状态和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密LDL的水平是否存在区别;另外有报道,它汀类降血脂药物可以降低小密LDL的含量,血脂康为国产传统中药精炼而成的纯生物制剂,研究表明其具有明确的降血脂作用,本文的另一个内容就是研究血脂康对小密LDL的影响.
- 吴永健俞虹秦学文王兴宇孙余华陈纪林寇文溶陆宗良
- 关键词:高脂血症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
- 凝血因子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与凝血因子 (F )基因 arg35 3g1n及 del(- 32 3) ins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 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2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 F 基因 arg35 3g1n及 del(- 32 3) ins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并与 2 79例北京地区的非卒中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F 基因 arg35 3g1n及 del(- 32 3) ins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F 基因arg35 3g1n及 del(- 32 3) ins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 马丽媛赵勇王兴宇刘力生刘一仙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中风
- 血浆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血浆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2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G110 5 3T及 5G/4G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并与 2 79例北京地区的非卒中对照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AI 1基因G110 5 3T及 5G/4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PAI 1基因G110 5 3T及 5G/4G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 马丽媛赵勇王兴宇刘一仙刘力生KlausLindpaintner
- 关键词:PAI-1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基因βThr26Asn多态性分析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β基因 TNFβThr2 6 Asn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 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1 0 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患者及 1 0 1例对照进行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TNFβThr2 6 Asn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TNFβ Thr2 6 Asn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NFβ基因 Thr2 6
- 马丽媛赵勇王兴宇刘力生刘一仙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
- 载脂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a)基因C93T和G12 1A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 ,在 12 4 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 12 4 9例非脑血管病人群中采用PCR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型 ,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 χ2 检验。结果 载脂蛋白 (a)基因C93T和G12 1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中无明显区别 ,也与脑梗死家族史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93C和 12 1A等位基因携带者均不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结论 Apo(a)基因C93T和G12 1A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不明显。
- 于丽天李丽王兴宇刘力生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 α-ENa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了解氨氯吡嗪脒敏感性上皮细胞Na+通道α亚基(α-ENaC)基因Thr663Al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28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进行α-ENaC基因Thr663Ala多态性检测和分析。结果Thr663Ala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hr663Ala多态性663Ala携带者构成比(70.75%)以及663Ala等位基因频率(48.64%)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86%和40.89%);同ThrThr纯合子相比,663Ala携带者缺血性中风的比值比为1.429(95%可信限为1.009~2.025),人群归因危险性百分比为11.63%。结论α-ENaC基因Thr663Ala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 赵勇马丽媛刘一奾王兴宇刘力生Klaus Lindpaintner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
- ACE基因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9
- 2001年
- 为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 I/ D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 ,利用 PCR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2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 2 80例非卒中者的 ACE基因 I/ D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I/ D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但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无差异 ,与英国人群相比则有显著差异。提示 ACE基因 I/
- 赵勇马丽媛刘一奾王兴宇刘力生Klaus Lindpaintner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ACE基因
- ANP基因Va17 Me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心房利钠肽 (ANP)Va17Me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利用PCR和分子杂交技术对该位点在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 94人 )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并与非卒中人群 (2 80人 )进行比较。结果 7Me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 2 5 5 %和 5 36 % ,有统计学差异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 7Met携带者(包括ValMet杂合子和MetMet纯合子 )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5 1%vs10 0 % ) ,同ValVal纯合子相比 ,7Met携带者缺血性中风的比值比为 0 484(95 %可信限 :0 2 5 6~ 0 916 ) ,特异危险性百分比和人群归因危险性百分比分别为 - 5 0 6 2 %和 - 2 5 8%。结论 提示
- 赵勇马丽媛刘一奾王兴宇刘力生Klaus Lindpai ntner
- 关键词:心房利钠肽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
- 高脂蛋白(a)血症遗传模式及其遗传度的探讨
- 1999年
-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血症的家族聚集性、遗传模式及其遗传度。 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3 个高脂蛋白(a)血症家系(先证组,104 人)及26 个正常对照家系(对照组,153人)以二项分布(p+ q)n 的数学模型及χ2 检验判定家族聚集性。以Penrose法和Falconer回归法进行遗传模式及其遗传度的估算。 结果:先证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31.94% ,与对照组8.82% 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将其按父母、同胞、子女分组分析,调整其它影响因素,先证组同胞中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项分布显示,先证组实际频数大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 结论:高脂蛋白(a)血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患性,遗传度为90.6% 。
- 裴卫东高岩张健吴锡桂惠汝太陈佰玲王兴宇孙余华刘东海徐晨叶珏刘力生
- 关键词:多基因遗传遗传度高脂蛋白血症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2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并与 2 79例北京地区的非卒中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 马丽媛赵勇王兴宇刘力生刘一仙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