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蔚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自交可育甜荞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组分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探究甜荞产量组分的相关性以及数量性状的遗传率和质量性状的分离模式,为甜荞育种提供参考,构建了两组自交可育的甜荞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产量组分的遗传分析,统计各世代农艺性状,分析各世代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遗传率。结果表明:1)各世代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大,其中以单株种子粒数变异系数最大。2)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种子粒数与主茎分枝数、花数显著相关。结实率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3)株高具有较高的遗传率。4)F2代群体落粒性性状分离模式为3∶1。
- 闫玉莹王传蔚张锦阁陈庆富
- 关键词:甜荞重组自交系遗传率落粒性
- 多年生荞麦植物菜用品质评价
- 本研究选取从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移栽的3个常见的多年生荞麦种类(19个大野荞收集系、3个毛野荞收集系、1个硬枝万年荞收集系)合计23个收集系,在不同季节、不同茎段的黄酮、γ-氨基丁酸、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
- 王传蔚
- 关键词:膳食纤维
- 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群体F_4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普通荞麦构建的包括两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4代植株的株高、结实率、单株粒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种子粒数、结实率、花数在双亲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RIL群体各性状变异范围较大,说明其选择性也大。7个农艺性状均呈连续变异,且大多符合偏正态分布,说明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株粒重与其他农艺性状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且与单株种子粒数相关性最大;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种子粒数、千粒重是影响RIL群体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种子粒数贡献最大。
- 闫玉莹张锦阁王传蔚陈庆富
- 关键词: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中的硒含量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找到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毒性较小的苦荞硒含量测定方法,以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采用冷消化-热消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苦荞籽粒中的微量元素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的最佳条件为pH=2,邻苯二胺为络合剂5 mL,40℃水浴60 min,运用甲苯萃取,于333.5nm波长下测定样品吸光度,此条件下测得的硒含量在0~2 μg/mL,此范围内线性(R2=0.999 2)、精密度(RSD=1.09%)、稳定性(RSD=1.52%)和重现性均较好(RSD=2.0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4%;与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苦荞硒含量比较,相对标准偏差(RSD)<10%,且2种方法的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准确度较高.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中硒含量具有操作简单,测定速度快,毒性小等优点.
- 李月卢俊顾亮亮陈庆富闫玉莹王传蔚张永兰
- 关键词:硒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苦荞
- 3种多年生荞麦植株顶端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
- 2015年
- 为了对3种多年生荞麦植物中的23个居群的菜用品质进行评价,采用蒽酮法测定各植株顶端不同季节及不同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多年生荞麦顶端幼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并随节位数降低而减少;2)春季含量最高,与夏秋两季的差异水平达极显著,夏秋两季之间差异不显著;3)3种荞麦中,大野荞、毛野荞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差异不显著,硬枝万年荞可溶性糖含量最少,与大野荞的差异显著,与毛野荞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8个多年生荞麦居群,其顶端3个茎节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0.23%-15.37%,春季适宜采摘顶端3-4节食用,夏秋季采摘顶端1-2节食用。
- 王传蔚闫玉莹顾亮亮石桃雄陈庆富
- 关键词:可溶性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