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世深
- 作品数:33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目前最为基本、核心的一项刑事政策,它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灵魂所在。然而它的提出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长期惩治、预防和控制犯罪经验的总结,是新形势下传统刑事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刑法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但当前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界、司法界仍然存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识把握不够一致的地方,甚至有较大的偏差,实践中这一政策的贯彻上也存有诸多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就这一政策的历史渊源、提出的历程、提出的依据、与其他刑事政策的关系、内涵、意义、实施等问题全面进行阐述,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以求能够正确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狄世深
-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从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谈起——再探滥用职权罪被引量:6
- 2003年
-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观点颇多,但实际上,其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将本应定玩忽职守罪的过失行为,以及将虽出于故意但已构成其他更为严重犯罪的行为定为滥用职权罪的做法令人质疑。在目前情况下,应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以及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理第397条滥用职权罪同其他相关条文间的法条竞合关系。另外,没有必要将滥用职权罪的主体再次恢复为“国家工作人员”,应提高和增设该罪的法定刑,将该罪和玩忽职守分列两个条文,重视对该罪未遂的惩处。
- 狄世深
- 关键词:滥用职权罪法条竞合罪过形式法定刑未遂形态
- 转型期犯罪心理因素探析被引量:3
- 2005年
- 我国转型期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拜金思想泛滥、道德滑坡、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个体心理失衡和腐败现象严重导致的个体心理失衡等四个方面。
- 狄世深
- 关键词:犯罪心理腐败现象道德滑坡收入差距个体心理
- 论关于被害人特殊生物身份刑法规定的修改
- 2016年
- 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权益,应在《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唆或针对高龄老年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应将"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中"童工"的年龄上限提高至"未满18周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还应在《刑法》总则中界定"儿童"的年龄。为了加大对幼女的保护,应同时取消"嫖宿幼女罪"和"引诱幼女卖淫罪",并修正"强奸罪""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组织卖淫罪"和"强迫卖淫罪"的刑法规定。
- 狄世深
- 关键词:刑法被害人
- 刑法中行为对象人法定身份评析
- 2016年
- 我国《刑法》中的行为对象人法定身份可分为被害人身份和非被害人身份两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被害人法定身份中最重要的保护对象。法庭属于国家审判机关的组成部分,聚众对其进行冲击的危害性并不小于聚众冲击其他国家机关的危害性,因此,应提升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法定最高刑,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法定刑一致起来。非被害人的行为对象人大多是犯罪的受益者,当其具有一定身份时,就使得行为人或者构成犯罪,或者构成更重犯罪,或者被从重处罚。鉴于单位行贿罪的对象为"国家工作人员",应提升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使其比单位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处罚更重。
- 狄世深
- 关键词:刑法定罪量刑
- 遗传与犯罪的当代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研究遗传对犯罪的影响会对相关犯罪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同卵孪生子犯罪是证实遗传因素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卵孪生子有着较高的犯罪一致率。"冲动基因"是引发犯罪的高风险因素,但它仍需要许多其他诱因共同作用才足以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性染色体为XYY型染色体异常的男性自控能力差,容易实施攻击性行为,构成暴力犯罪。面对遗传与犯罪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的现状,可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针对相关犯罪做一些预防性工作,并在研究遗传因素对犯罪影响的同时,将其同各种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 狄世深
- 关键词:犯罪性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
- 玩忽职守型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被引量:1
- 2003年
- 玩忽职守型犯罪近年来呈现出数量日益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基建监管岗位上比较多发、有些往往隐藏在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多与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诈骗、走私等犯罪相交织、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广等特点。究其原因,存在于思想、体制、立法和司法等诸多方面。要有效遏制其发展态势,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侦查机制和办案责任制,并提高其法定刑,进一步增强打击力度。
- 狄世深
- 关键词:犯罪特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侦查机制办案责任制刑法
- 我国刑事立法中行为人的亲属身份述评
- 2015年
- 研究我国刑事立法中行为人的亲属身份,有利于推进对相关行为人正确定罪量刑。这类身份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生,"家庭成员"和"近亲属"是一种交叉重合关系。《刑法》中虐待、遗弃二罪的行为人与被害人互为家庭成员,其中遗弃罪的主体范围比虐待罪要窄,只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近亲属"做最大范围的把握才符合立法者本意,而对近亲属间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抢劫等行为中的"近亲属"则界定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较小范围比较合适。
- 狄世深
- 关键词:《刑法》刑事立法行为人定罪
- 刑法中身份犯散论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辨正身份犯概念:身份犯是指刑法中具有一定身份的行为人才能构成的犯罪,或者具有一定身份的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予以从严或从宽处罚的情形。身份犯一般可分为纯正身份犯和不纯正身份犯两种,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身份犯亦可分为自然人身份犯和单位身份犯.
- 狄世深
- 关键词:刑法身份犯贪污受贿犯罪定罪原则量刑标准
- 刑法中身份的概念与特征辨正被引量:3
- 2006年
- 刑法中的身份是指刑法中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个人人身方面的客观要素。它具体包括行为人的身份、刑事被害人的身份和行为对象人的身份三种,其中后二者是交叉关系。在这些身份中,既包括刑法明文规定的身份,也包括虽然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却对定罪、量刑有影响的身份;既包括自然人的身份,也包括单位的身份。刑法中的身份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客观人身性、有效性、针对性、相对性和先在性。
- 狄世深
- 关键词:刑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