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磊
- 作品数:2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小切口瓣膜修复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十年回顾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总结小切口瓣膜修复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效果、远期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 146例1278条肢体,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以波长810 nm的半导体激光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手术后每年进行随访观察,利用超声多普勒确认治疗后的浅静脉是否闭合、深静脉是否反流。结果术后当天患者既可下床,无淋巴漏、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和1、2、3、4、5、6、7、8、9、10年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7.96%、97.95%、96.01%、95.60%、95.55%、95.37%、95.01%、94.43%、93.39%、89.02%、88.42%。结论小切口瓣膜修复结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技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创伤小、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疗效稳定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春喜顾瑛曾晶韩丽娜赵文光王晓玲牛磊
- 关键词:瓣膜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探讨利伐沙班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凝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120例予常规抗凝,观察组80例予利伐沙班抗凝。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间行1∶1匹配,设置卡钳值为0.2,完成匹配后两组各纳入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总有效率、出血率、复发率、血栓、肿瘤相关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抗凝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出血率、复发率及血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口服优势并不明显,但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VTE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方面同样安全且有效,可以作为围手术期拒绝接受皮下注射或无法耐受皮下注射抗凝患者的替代药物。
- 李杨刘烺飚武亚东牛磊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利伐沙班
- λ型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λ型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至2021年07月连续入组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并采用λ型食管空肠吻合20例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且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2~76(60.9±5.6)岁。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1例(其中SiewertⅡ型9例;SiewertⅢ型2例),胃体近端腺癌9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及D2淋巴结清扫并腔内采用λ型食管空肠吻合行消化道重建。手术总时间235~295(249.4±48.5)min,消化道重建时间(48.2±23.2)min,术中出血量(63.4±48.4)ml;恢复排气时间(3.1±2.2)d;首次饮水或进食时间(3.1±2.2)d、住院时间(7.3±4.4)d;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漏合并腹腔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术后炎性肠梗阻1例,均给予保守治疗痊愈。20例患者均有完整随访,全组患者营养指数(PNI):术前为53.5±8.4,术后1周为47.3±5.6,术后6个月时为50.3±5.6,术后12个月时为52.4±4.2。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5.0%(1/20),胆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5.0%(1/20),无食管空肠吻合口输入袢闭合端再通,无吻合口狭窄、梗阻、肿瘤复发。结论λ型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安全、可行,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不仅保持肠道连续性,还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患者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好。
- 刘烺飚牛磊蔡军
-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ROUX-EN-Y疗效比较研究
- 腹膜假性黏液瘤52例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腹膜假性黏液瘤诊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5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腹胀及腹痛,经超声、CT、腹腔穿刺活检证实4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2例术后死亡,余恢复良好;45例随访2月-11年,7例死亡。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虽属低度恶性,但病死率高,超声、CT、腹腔穿刺活检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减瘤术为本病主要治疗手段,改进切除范围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生存率亦有显著意义。
- 牛磊王春喜陈贵进
- 关键词:腹膜假性黏液瘤细胞减灭术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析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特殊处理、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死亡率0.81%。198例恢复顺利,48例术后出现常见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为19.35%,包括肺部并发症17例(肺部感染8例、左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3例),大量腹水12例,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9例,腹腔严重渗血5例,消化道出血2例,左膈下脓肿1例,胰漏1例,肺栓塞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春喜李胜君牛磊魏志成梁发启
-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
- 严重粘连性巨脾外科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严重粘连性巨脾切除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严重粘连性巨大脾脏患者切除术,分析术前相关资料、术中病理解剖特点、特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59例均获得临床痊愈,无围术期死亡及胃、肠道穿孔等严重损伤,其中15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腹水以及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发生率为25.4%。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仔细的脾周粘连组织分离以及脾蒂的正确离断,是确保严重粘连性巨大脾脏切除的关键。
- 牛磊王春喜朱丽文
- 关键词:巨大脾脏脾切除门静脉高压症
- 游走性脾脏并扭转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游走性脾脏合并扭转的手术方法,总结游走性脾脏扭转的病理学特征和手术操作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1例游走性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具体手术步骤,以及难点处理策略。其中,腹腔内7例,盆腔4例。所有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游走脾脏切除,术中均见脾蒂扭转。分离、钳夹、离断脾蒂4例,一次性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7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81.82±32.33)min;出血量50-210 ml,平均(100.45±47.79)ml。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热、腹腔积液,无呼吸道和腹腔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术后7-9 d拆线,均于手术后10-14 d出院。1例血小板减少者术后2 d即恢复正常水平。术后随访2-15年,10例存活,1例术后2年死于肺动脉栓塞。结论外科切除脾脏是治疗游走脾脏并扭转的可靠方法,根据扭转脾蒂的特点选用安全适宜的离断方法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关键。
- 王春喜陈婧如宋清彬王琦张勇牛磊
- 关键词:游走脾脾切除术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未留置鼻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未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至2018-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分为围术期留置鼻胃管组(对照组)和未留置鼻胃管组(观察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监测指标,检测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首次肠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长于或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b水平和CRP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5 d的Hb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发生咽喉疼痛与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未留置胃管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
- 刘烺飚牛磊尹杰蔡军韩承新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鼻胃管近期疗效
- 复杂性脾脏切除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复杂性脾脏切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86例复杂性脾脏切除病例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分析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各种病理解剖特点、术中特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病人均获得临床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胃、肠道穿孔等严重损伤;其中62例恢复顺利,24例(27.9%)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主要为肺部感染4例、左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腹水6例以及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6例、左膈下脓肿、胰尾部血管出血、胰漏、肺栓塞各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脾周粘连的合理有效分离及脾蒂的微出血离断,是确保复杂性脾切除安全的关键。
- 王春喜夏绍友牛磊朱丽文刘子蒙梁发启
- 关键词:脾切除巨脾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激光微创治疗术后血浆ET-1、NO水平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一氧化氮(n itricoxide,NO)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轻重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495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和495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G riss方法测定血浆ET-1、NO,利用密度梯度法测定血液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计数(c ircu lating endothe lial ce llscounting,CEC)同时测定手术后临床治愈时血浆CEC、ET-1、NO水平。结果:495例病人血浆ET-1水平和血中CE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O水平则低于正常人水平,且以重症患者最明显。术后2周均达到临床治愈时,其血浆ET-1水平和血中CEC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则明显升高,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检测血液中CEC、ET-1和NO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轻重,了解疾病进程,动态观察血液中CEC、ET-1和NO水平有助于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 王春喜牛磊顾瑛韩丽娜曾晶周静
- 关键词: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内皮素-1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