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涛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B细胞对日本血吸虫发育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诱导BALB/c小鼠B淋巴细胞对日本血吸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取T细胞缺陷的BALB/cnude小鼠18只.以及T/B细胞联合缺陷的BALB/cSCID小鼠23只.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1)条。用细菌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100μg/ml.0.2ml/只,2周1次,共2--3次)nude小鼠(NL组,9只)和SCID小鼠(SL组,12只)。同时设置对照组,即以PBS处理nude小鼠(N组.9只)和SCID小鼠(S组,11只)。感染后28d、36d,分别解剖N、NL、S和SL各组小鼠(n=4/5,4/5,5/6,6/6).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血吸虫成虫,计算成虫检获率,测量体长,记录雌雄合抱数。取肝组织经5%KOH溶液消化后.计数虫卵,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摘除眼球取血,检测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取脾组织制备脾细胞悬液,检测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Bcells,Bregs)所占比例。结果感染后28d,NL、N组雄虫体长分别为(7.66±2.85)mm和(5.28±1.64)mm(P〈0.01).雌虫体长分别为(9.64±1.99)mm和(7.49±1.63)mm(P〈0.01)。感染后36d,NL组每克肝组织虫卵数(1088±297)明显高于N组(715±404)(P〈0.05),sL组的(217±33)明显低于S组(573±160)(P〈O.01)。感染后28d、36d,N组脾淋巴细胞中CDld CD5+CDl9+Bregs所占比例分别为(12.73±0.96)%和(37.15±3.04)%(P〈0.05),与N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28d,N、NL组血清中TGF—β水平分别为(101.75±46.72)pg/ml和(260.90±45.34)pg/ml,IFN-γ水平分别为(7.91±1.62)pg/ml和(14.11±3.72)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后36d,S、N组血清中IL-10分别为(41.85±3.14)pg/ml、(66.25±4.16)pg/m],SL、NL组分�
- 汤宏斌程腊英熊涛董惠芬蒋明森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B淋巴细胞调节性B细胞白介素10干扰素Γ
- 血吸虫病轻疫区居民的血防知识状况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健康教育是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血吸虫病不仅仅是生物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血吸虫病主要还是由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1-4〕。人们的行为和卫生习惯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得到改善的,掌握了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必备知识,就能够指导他们提高自己的血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 刘镕熊涛杨孟祥董惠芬蒋明森
- 关键词:血吸虫病知识状况血防疫区
- 血吸虫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血吸虫侵入宿主后对宿主产生损害,同时宿主会设法清除感染的血吸虫,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于对方,在长期共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相互适应机制。近年来,血吸虫一宿主相互关系中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关系,如宿主免疫调节、血吸虫免疫逃避等。血吸虫谷胱苷肽S转移酶等分子对宿主具有免疫保护性作用。
- 唐春莲熊涛蒋明森董惠芬
- 关键词:宿主免疫调节
- 基于Teflon/纳米金的新型NO微传感器制备及性能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基于纳米金修饰玻璃纤维构建的新型一氧化氮(NO)微传感器的性能。方法以玻璃纤维为基底材料,采用原位化学种子-生长技术制备了一种NO微传感器,并使用安培响应法考察该微传感器的各种性能。结果该NO微传感器对NO反应非常灵敏,其线性范围为7.2nmol/L至11.7μmol/L,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3.6nmol/L。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纳米金柱电极的电化学微传感器,该NO微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吴汪泽熊涛甘甜卢忠心乔治
- 关键词:一氧化氮纳米金原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