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鸿 作品数:8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生烃底限及其差异探讨 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地层深部拓展,弄清烃源岩层生烃底限对于确定含油气盆地有效勘探领域范围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烃源岩层生排烃机理,采用有机元素变化分析法、生烃潜力法、残留烃量法和排烃量法4类7种方法对该区烃源岩的生烃底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用不同方法确定的沙河街组烃源岩生烃底限相差不大,全区生烃底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值(Ro)介于3.23%~3.97%,平均为3.71%,全区生烃底限对应的深度H值介于5 244~5 525m,平均为5 433 m;2凹陷北部生烃底限Ro介于3.61%~3.97%,平均为3.81%,其生烃底限H值介于5 415~5 545m,平均为5 488 m;3凹陷南部生烃底限Ro介于3.20%~3.74%,平均为3.48%,其生烃底限H值介于5 265~5 375m,平均为5 278 m。结论认为:该区南、北地区生烃底限存在差异,北部地区生烃底限对应的热演化程度(Ro)值和深度值明显高于南部地区,这与凹陷北部沙河街组发育巨厚膏盐层有关,主要体现为南、北地区在有机质类型、地层温度和压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唐令 庞雄奇 徐田武 胡涛 潘志鸿 郭坤章 于瑞 邵新荷 张雪 徐源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 热演化程度 印度尼西亚西纳土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4 2017年 西纳土纳盆地是发育在东南亚巽他克拉通内的裂谷盆地,也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主力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成藏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系统总结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差异是造成盆地内烃源岩演化、储集层发育、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气可采储量区域上集中在Anambas地堑和Penyu次盆东北部,主要油气田(藏)类型包括挤压背斜、披覆构造和地层—构造型;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盆地内远景地层圈闭以上始新统—下渐新统Belut组冲积扇相砂砾岩和上渐新统—下中新统Gabus—下Arang组河流下切谷砂岩为有利储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较大。 倪仕琪 王志欣 刘凤鸣 庞萌 张志宇 潘志鸿关键词:油气地质 油气分布规律 勘探潜力 渤海湾盆地东部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与有利成藏区预测评价 被引量:6 2015年 经典油气地质理论在指导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油气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基于逻辑判断和定性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精细勘探的需要。为此,在渤海湾盆东部海域地层发育与岩相展布、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油气生成与资源评价等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油气门限及其控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烃源灶(S)、储层相(D)、封盖层(C)、低势区(P)等既能客观描述又能定量表征,这4类功能要素控制着渤海湾盆地东部海域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低势区主要表现为低位能的构造隆起(P1=M)、低压能的断裂带(P2=F)、低界面能的相对高孔渗岩体(P3=L)。每一类功能要素都表现出确定的控藏边界、范围、概率,97%的油气藏分布在两倍烃源灶排烃半径范围内,96.5%的油气藏分布在颗粒不粗也不细(0.1 mm 庞雄奇 朱伟林 吕修祥 夏庆龙 潘志鸿 庞莹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油气藏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被引量:9 2018年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结合埋藏史建立了以时间、深度为参数的孔隙度模型。该模型将成岩作用分为4段,即浅部压实作用、压实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溶蚀作用结束以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可以模拟出地史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该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精度较高,可以推广到相同沉积相带储层孔隙演化模拟,为濮卫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潘志鸿 庞雄奇 庞雄奇 徐田武 徐田武 胡涛 唐令 倪仕琪 徐源关键词:成岩作用 埋藏史 孔隙演化 沙三段 东濮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超低透砂岩成藏机理研究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为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根据包裹体。划分油藏成藏期次,在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石英加大边中的包裹体代表了生排烃高峰期的一次油气的充注。埋藏分析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为一期成藏,多个充注阶段。 李佳潼 潘志鸿 高超 王莎 邓晶晶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包裹体 油气充注 确定岩性油气藏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岩性油气藏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内岩性油气藏在烃源岩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确定在低势区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确定在沉积相单因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概率;确定在区域... 庞雄奇 于瑞 彭俊文 李倩文 潘志鸿文献传递 塔中地区深层低丰度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评价及其对油气藏贡献 被引量:14 2016年 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丰度偏低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性及其对油气藏的贡献评价正成为影响我国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塔中地区为例,通过有效烃源岩TOC下限确定、有机质丰度的测井响应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烃源岩判别标准,研究了低丰度(TOC≤0.5%)烃源岩的地化和地质特征,利用物质平衡数值模拟法和生烃潜力法评价了低丰度烃源岩对油气藏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未成熟、成熟、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的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TOC下限分别是0.50%、0.30%、0.20%和0.15%;碳酸盐岩烃源岩测井响应与泥质烃源岩的测井响应有相同点也有差异,其中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和弹性参数响应特征相同且与TOC关系较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主要受沉积环境、岩石颜色、岩性的影响.低丰度烃源岩的厚度为24-500m,占地层总厚度的37%左右,是高丰度烃源岩厚度的1.54-5.92倍.根据排烃量、有效排烃量、可供聚集烃量和可供资源量评价,低丰度烃源岩对油气藏的相对贡献分别为32.6%、27.4%、30.7%和29.6%,在理论研究和资源评价中不可忽略. 霍志鹏 姜涛 庞雄奇 汪文洋 陈君青 宋建阳 沈卫兵 潘志鸿关键词:有效烃源岩 烃源岩评价 石油地质 确定致密砂岩浮力成藏下限对应临界孔隙度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浮力成藏下限对应临界孔隙度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多个目标区域内致密砂岩的物性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浮力成藏下限对应的第一临界孔隙度;对目标区域内致密砂岩的... 庞雄奇 唐令 姜福杰 胡涛 潘志鸿 王阳洋 庞莹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