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朝长

作品数:18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种群
  • 6篇家鼠
  • 3篇卫生防疫
  • 3篇灭鼠
  • 3篇繁殖
  • 3篇繁殖生态
  • 2篇生态研究
  • 2篇啮齿
  • 2篇啮齿动物
  • 2篇群落
  • 2篇种群动态
  • 1篇地理区划
  • 1篇叮咬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演替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学动物

机构

  • 14篇福建省卫生防...

作者

  • 14篇洪朝长
  • 2篇孙秀钦
  • 2篇黄巧芬
  • 1篇何似
  • 1篇王灵岚
  • 1篇何飞
  • 1篇于恩庶
  • 1篇潘亮

传媒

  • 8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学会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种鼠情调查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1995年
本文报道应用配对资料设计对4种常用家栖鼠类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4种方法所测得的相对鼠密度指标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不同鼠情调查方法衡量灭鼠效率有很大差异,测定的灭鼠效率与调查方法的灵敏度成反比。文中还讨论了家鼠对捕鼠器械长期布放的反应,以及不同鼠情调查方法的适用性。
王灵岚洪朝长陈小彬陈学榕
关键词:家鼠种群密度灭鼠率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目的 :探讨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情况和规律 ,为制定灭鼠巩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0 0 5 %溴敌隆毒米饱和投毒灭鼠 ,后逐月用粉迹法和笼夜法测定鼠密度。结果 :灭鼠较彻底、环境卫生条件好的住宅区 ,低鼠密度可保持 5~ 6个月 ,8个月后鼠密度即恢复到灭鼠前的水平。环境卫生差 ,鼠密度高的农村 ,仅通过毒鼠难以把鼠密度降到较低水平 ;即使通过连续灭鼠把密度大幅度降下来 ,但 1~ 2个月后又恢复至灭鼠前的水平。不同季节灭鼠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速度与灭鼠率、环境卫生条件有关 ,即灭鼠率高、环境卫生条件好的恢复慢 ;否则 ,恢复快。农村灭鼠必须把毒鼠和改造环境结合起来 ,方能有效控制鼠害。
袁高林洪朝长李翔莺陈文锦
关键词:家鼠灭鼠
莆田地区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生态研究被引量:11
1991年
1987年3月至1989年2月,逐月在莆田地区研究了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种群繁殖生态,共布放14400笼日,捕获褐家鼠946只(382♂,564♀),捕获率为6.57%,占家鼠总数33.30%。种群数量及其在家鼠中的组成比,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和年度差异。通过逐只观察雌、雄生殖器官的特征和变化,对种群的性比,雌鼠睾丸下降率、繁殖雌鼠率、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年度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分析了种群数量动态和种群繁殖之间的关系,发现种群密度对种群繁殖有明显的反馈调节作用。
洪朝长陈小彬陈金贤陈学榕
关键词:褐家鼠种群动态繁殖生态
莆田地区家鼠的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被引量:9
1993年
1987~1989年,在莆田地区农村逐月对家鼠种群进行调查,布放14400笼日,捕鼠2841只,捕获率为19.73%。捕获鼠4种,小家鼠占总数的56.88%,但其组成比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有的月份(如8月),褐家鼠数量可接近或超过小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冬季的组成比较高;黄毛鼠在5月和12月前后偶尔窜入室内。通过相关分析,小家鼠与黄胸鼠、褐家鼠种群数量间相关非常显著或显著,而褐家鼠和黄胸鼠种群数量无相关性。比较50~80年代调查资料,发现家鼠群落处于不断变化中,群落优势种的演替趋势是: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
洪朝长陈小彬陈学榕陈金贤
关键词:群落演替家鼠属种群
福建省两种蜱媒传染病的发现与研究
1997年
福建省两种蜱媒传染病的发现与研究①潘亮①何似①于恩庶②黄耀平③刘金镛④洪朝长⑤罗良⑥沈江良福建省1990年以来先后发现两种以蜱类作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莱姆病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病(LymeDiseaseandSpotedFeverGroupRicket...
潘亮何似于恩庶于恩庶刘金镛洪朝长罗良洪朝长
关键词:蜱媒传染病莱姆病蜱叮咬卫生防疫站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福建啮齿动物及其防制的研究
1992年
啮齿动物(鼠类)是一类重要的医学动物和农林业害兽。福建境内地形复杂,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历史上鼠传疾病流行猖獗。作者等对福建啮齿动物及其防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历时12年(1979~1990年),发表论文48篇,在许多方面均有新发现和新进展,研究深度和广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洪朝长
关键词:啮齿动物医学动物鼠传疾病种群特征地理区划繁殖生态
公正性是检验机构最主要的特征被引量:2
2001年
洪朝长黄巧芬孙秀钦
关键词:公正性
“入世”对卫生检验机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03年
卫生检验机构是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的重要技术支撑,各类检验报告为卫生监督执法和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洪朝长
关键词:卫生检验WTO卫生监督疾病控制
福建啮齿动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3年
福建省地形复杂,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历史上鼠传疾病流行猖獗。作者等自1978年以来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基本查清福建省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地理分布、数量动态、生态特征以及与鼠传疾病流行的关系,提出了数量预测方法,为福建省鼠传疾病防治和鼠害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主要研究进展分述于后:
洪朝长
关键词:啮齿目生态学
全文增补中
卫生防疫改革中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1993年
卫生防疫机构如何从微观着手,加强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本文从现代管理理论出发,结合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的情况,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1 确立卫生防疫工作的社会价值观念,树立卫生防疫事业的“精神”,以无形的“支柱”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何飞洪朝长
关键词:卫生防疫管理医务人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