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健美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普伐他汀调脂对肾小球硬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 1997年
- 为了解普伐他汀调脂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采用嘌呤霉素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其肾脏病理类似人类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实验分正常、肾病对照和肾病治疗三组,普伐他汀灌胃给药6mgkg-1d-1,实验共12周。观察血清脂谱和肾脏病理。结果显示:肾病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肾病对照组(P<0.05);同时肾组织损伤也明显减轻,两组肾小球硬化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肾病治疗组细胞外基质成分(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肾小球内聚积程度明显少于肾病对照组。肾病治疗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亦低于肾病对照组。而两组间血清白蛋白和尿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高脂蛋白血症在肾脏疾病进展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而调脂药物能减缓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功能。
- 鲁盈李惊子郑欣赵春玉洪健美邹万忠邹万忠
-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普伐他汀药物疗法降脂药
- 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质肾损伤的机理研究
- 李惊子王海燕李晓玫余雷洪健美邹万忠辛岗
- 肾病综合征如未经治愈发展到一定阶段,肾脏损伤都会持续进展,直至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促进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因素除高血压、高血糖、大量蛋白尿,还有高脂血症,但对后者了解较少。我科于90年代初最先向国内同行介绍脂质引...
- 关键词: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脂质
- 黄芪当归合剂降低肾病综合征大鼠血脂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4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合剂降低肾病综合征(NS)大鼠血脂的机制。方法 采用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致NS模型。治疗组灌服黄芪当归合剂,正常组和肾病对照组灌水。检测各组血清脂谱,以Northern 杂交检测肝脏羧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 还原酶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 肾病大鼠呈高脂蛋白血症,该组肝脏HMGCoA还原酶的mRNA在早期呈短暂上调( P < 0-001) ,LDL受体mRNA 表达随病程逐渐下调( P < 0-001);黄芪当归治疗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低于肾病对照组,虽肝脏HMGCoA 还原酶mRNA 无明显变化,但LDL受体mRNA表达较肾病对照组显著上调( P< 0-01) 。结论 黄芪当归组显著降低NS大鼠血脂水平,这一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可能部份是通过肝脏LDL受体mRNA 表达上调而实现。
- 俞雷李惊子洪健美蔡松敏王海燕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黄芪当归合剂中医药疗法
- 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质肾损伤的机理研究
- 2002年
- 许多肾脏疾病尽管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结局往往是慢性进展,最终发生肾脏硬化、肾功能丧失.已知影响肾脏疾病慢性发展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大量蛋白尿和高脂血症等.但以对高脂血症的发生和致肾损伤机理了解最少.国际上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我科于90年代初最先向国内介绍有关的研究新动向,并率先开展系列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3个方面.
- 李惊子王海燕李晓玫俞雷洪健美邹万忠辛岗张爱华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
- 左侧上下肢肌力弱、血沉及生化标本多次出现凝溶血
- 1998年
- 临床资料1.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9岁,已婚,汉族,工人。因“左侧上下肢肌力弱3d”,于1998年2月12日经急诊,以“脑梗塞”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外出时间较长,受凉后手指、足趾、鼻尖、耳廓出现紫绀。足部因穿单鞋而使紫绀扩大至小腿。次日晨起出现左侧...
- 朱立华王薇薇朱玉珍洪健美刘静霞
-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溶血性贫血
- 黄芪当归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9
- 2001年
- 目的 :观察黄芪、当归对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夹闭 4 5min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肾小球滤过率 (GFR)、肾血浆流量 (RPF)、钠排泄分数 (FENa)、尿量、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以及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黄芪、当归可促进再灌注后GFR及RPF的恢复 ,避免缺血后少尿的发生或使少尿期缩短 ,减轻FENa升高的幅度 ,并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黄芪。
- 盛梅笑李惊子王海燕屈磊许远邹万忠洪健美
- 关键词:当归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肾损伤
- 铜氧化酶的速率法测定
- 2005年
- 介绍一种以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DPPD)为基质的血清铜氧化酶(CP)速率测定法。本法测定线性≤400U/L,批内CV为0.92-2.2%(n=20),批间CV≤3.4%(n=10),本法与Schosinsky手工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DPPD=0.134+1.296X(S)(γ=0.885n=10);与免疫散射比浊法(ARRAY—36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Beckman仪器及试剂)比较,回归方程为YDPPD=-28.1+9.86X(A)(γ=0.92n=30)。本法测定正常人血清铜氧化酶活性为125—260U/L。7例已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Disease,WD)的病人血清CP活性为3.2—61.3U/L。8例妊高症病人血清CP活性为375.48—812.92U/L。本法快速、可靠,并适合于自动化分析。
- 王洁洪健美
- 关键词:铜氧化酶速率法肝豆状核变性
- 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影响被引量:112
- 1999年
-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合剂)调节脂代谢紊乱的可能机理。方法:在肾病综合征(NS)高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观察合剂对血清白蛋白、血脂及脂质降解的两个关键酶脂蛋白脂酶(LPL)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影响。结果:NS大鼠出现明显低白蛋白、高脂血症,同时LPL活性降低,LCAT活性相对不足;在NS大鼠应用合剂治疗后,不仅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血脂明显下降,LPL及LCAT活性亦明显增加;高胆固醇血症时LPL及LCAT活性无明显改变,合剂对其活性亦无影响。结论:NS大鼠LPL活性降低,LCAT活性相对不足是其高脂血症发生机理之一。合剂通过增加LPL和LCAT活性,促进循环中含载脂蛋白B(apoB)。
- 李宁军李惊子辛岗许远洪健美王海燕
- 关键词:黄芪当归合剂肾病综合征脂蛋白脂酶
- 血清C-反应性蛋白助诊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1986年
- C-反应性蛋白属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的组分。已知当机体有组织损伤、急性炎症及恶性肿瘤时常伴有血清中含量增高。本文就3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检测了血清C-反应性蛋白含量,并与血清蛋白结合糖、红细胞沉降率作了平行对比,三项指标的阳性率相似,分别为51.4%、54.1%及54.1%,本文还就以上三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作了简要讨论。
- 王淑娟吴振茹王泽芳洪健美张国庆王建忠
- 关键词: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病理形态学血清血清蛋白反应性
- 糖尿病早期肾病监控指标评价被引量:12
- 1997年
-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血清Ⅳ型胶原(Ⅳ-C)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监控中的价值。方法:按WHO标准随机选取206例门诊糖尿病人,以随意尿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mAlb,对硝基酚糖苷法测定NAG,空腹血清Ⅳ-C用ELISA法测定。结果:尿mAlb与NAG随肾损伤加重而相关性增大。在尿蛋白阴性病人中有35.3%mAlb升高,在尿mAlb正常病人中有27.7%NAG升高。糖尿病人Ⅳ-C均值高于参考值。结论:尿malb和NAG是诊断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二者同时测定在尿蛋白明性糖尿病人中有47.6%阳性检出率。Ⅳ-C反映肾单位基底膜胶原肽合成动态,随肾病发展有增高倾向。
- 朱立华刘静霞洪健美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