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素梅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5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与治疗手段及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手术治疗方式与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1级的死亡风险是G2、G3级的0.18倍,TNM分期Ⅰ、Ⅱ期的死亡风险是Ⅲ、Ⅳ期0.21倍。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与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 施育鹏沙素梅王新卢瑗瑗
-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学预后
- 肠道微生态与大肠肿瘤被引量:5
- 2015年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现普遍认为其发生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变异、饮食和炎症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微生态也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深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现就此领域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沙素梅吴开春
-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大肠肿瘤肿瘤相关基因结直肠癌恶性肿瘤CRC
- 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溃疡性结肠炎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利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者结肠粘膜组织总RNA并纯化,逆转录合成c DNA,利用荧光染料Cy3标记aa UTP,转录合成标记的c RNA,并与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倍数差异和t检验计算筛选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系统进行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关联分析,明确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筛查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4132个,其中上调基因2004个,下调基因2128个。选取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CR验证,结果有3条基因表达上调,3条基因表达下调,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我们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魏妮郭长存沙素梅徐斌白槟余鹏飞吴开春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基因表达谱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 IL-17在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结肠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IL-17在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结肠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野生型及IL-17基因敲除的SPF级C57BL/6小鼠并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1)野生小鼠+单纯蒸馏水灌胃处理组;(2)野生小鼠+E.coli LF82(1×109/CFU/只)灌胃10天处理组;(3)IL-17敲除小鼠+单纯蒸馏水灌胃处理组;(4)IL-17敲除小鼠+E.coli LF82灌胃10天处理组。从以下5个方面评价各组小鼠的炎症反应和IL-17水平:(1)组织病理评分评估炎症反应严重程度;(2)透射电镜下观察结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分泌的IL-17;(4)PCR检测小鼠结肠中IL-17m RNA表达;(5)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IL-17的含量。结果:定植了E.coli LF82的IL-17敲除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和超微结构损伤较野生型小鼠更加严重(P<0.05)。与未经E.coli LF82处理组相比,定植了E.coli LF82的野生小鼠肠道中IL-17m RNA和IL-17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IL-17在E.coli LF82在黏附侵袭结肠粘膜过程中的保护作用,IL-17是针对AIEC菌株E.coli LF82免疫的重要效应物,而结肠局部分泌增加的IL-17会改善感染的结果。
- 张海佳沙素梅徐斌王虎许冰王国栋蒋铭佐聂勇战吴开春李孟彬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白细胞介素17
- 转录因子FOX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检测FOX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进一步统计分析FOXP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OX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临床III期和IV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FOXP1的表达显著低于临床I期和II期的患者(P<0.05);FOXP1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FOXP1表达阳性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高(P=0.145),中位生存期长。结论:FOXP1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FOXP1在胃癌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FOXP1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刘剑尚鑫沙素梅夏丽敏吴开春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抑癌基因
- 盐酸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及永生化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胃癌细胞系MKN-45和SGC-7901细胞,以及永生化胃上皮细胞系GES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PI标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处理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受到抑制(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中50μg/ml处理组最大抑制率为81.3%,这种抑制作用对胃癌细胞更为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小檗碱在较低浓度(10μg/ml)时即可诱导胃癌细胞出现G0/G1阻滞,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和细胞凋亡(P<0.05),这种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小檗碱处理后,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及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小檗碱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以及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密切相关。
- 沙素梅张永国徐斌王红红孔祥云吴开春
- 关键词:小檗碱胃癌细胞周期凋亡
- Mc3和Mc5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Mc3和Mc5在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内瘤变-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6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伴上皮内瘤变(UC+IN)、结直肠癌(CRC)中Mc3和Mc5的表达情况,分析Mc3和Mc5的表达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内瘤变-癌变过程中变化趋势,探讨潜在的临床意义。结果:Mc3和Mc5在U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和29%,在UC+IN的阳性率分别是48%和46%,在CR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1%和89%。统计分析发现,Mc3和Mc5在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内瘤变和结直肠癌的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3和Mc5在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内瘤变-癌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检测Mc3及Mc5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癌变风险,且Mc3和Mc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孔祥云顾勇张永国沙素梅吴开春
- 关键词:MC3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内瘤变结直肠癌
- HOXB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HOXB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在胃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胃癌组织及相匹配的癌旁组织1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OXB9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OXB9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86/190)和95.8%(18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XB9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31个月,HOXB9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6个月和36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OXB9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OXB9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胃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 顾勇杨艳沙素梅李娜
- 关键词:胃癌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2016年消化系统疾病国内外诊治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对其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诊治的规范关乎众多患者的健康。在过去的2016年,欧美、日韩等国外胃肠病学相关学会及专家制订或更新了诸多消化领域的指南及共识意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性研究登上国际舞台,国内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学会、学组也结合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特点制订了许多符合国情的临床指南和共识,这些指南和共识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本文主要从幽门螺杆菌(Hp)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18D)、胆胰疾病、胃癌、结直肠癌、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脏疾病等入手,介绍2016年消化系统疾病的国内外诊治进展。
- 吴开春沙素梅
-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诊治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炎症性肠病
- X线激发纳米TiO_2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杀伤作用
- 2011年
- 观察X线激发纳米二氧化钛(TiO2)后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在不同TiO2浓度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抑瘤机制。首先通过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iO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MTT结果显示,通过X线激发纳米TiO2后可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相关性,当纳米TiO2浓度为0.25 mg/mL时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Western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显著上调。说明X线激发的纳米TiO2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发生。
- 徐斌方湘怡沙素梅郭文刚许文静孔祥云王红红赵青川
- 关键词:纳米TIO2X线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