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娟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脱色
  • 3篇废水
  • 2篇诱变
  • 2篇染料
  • 2篇染料废水
  • 2篇紫外诱变
  • 2篇黄孢原毛平革...
  • 2篇降解
  • 2篇白腐真菌
  • 1篇驯化
  • 1篇驯化活性污泥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反应器
  • 1篇生物脱氮
  • 1篇水处理
  • 1篇同步硝化
  • 1篇同步硝化反硝...

机构

  • 5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江阴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沈娟
  • 3篇安立超
  • 3篇张平
  • 2篇贾金魁
  • 2篇毛润琦
  • 2篇寇晓芳
  • 2篇左志芳
  • 1篇王艳萍
  • 1篇尤勇军
  • 1篇蔡军
  • 1篇李大力

传媒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精细化工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紫外诱变黄孢原毛平革菌染料脱色研究
2006年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了紫外诱变,并将筛选出的优势菌ZWYB1与未经诱变的菌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诱变筛选得到的ZWYB1不仅可缩短对染料的脱色时间,提高对杂环类染料蕃红花红及高浓度染料400 mg/L的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而且诱变后的菌种具有一定的脱色能力稳定性。
沈娟安立超毛润琦李大力张平蔡军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紫外光诱变脱色
微电解-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染料的脱色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以微电解为预处理,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后处理,进行单一染料(酸性品红、亚甲基蓝)和混合染料(酸性品红、亚甲基蓝、结晶紫、蕃红花红)废水的处理脱色研究,在微电解时间为10 min,pH=4.5,进水染料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脱色率分别达74.9%和80.7%。混合染料在微电解预处理的条件下,再经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后,1 d脱色率就达到80%,实验证明了微电解-黄孢原毛平革菌工艺联用的可行性。
左志芳安立超毛润琦寇晓芳贾金魁沈娟张平
关键词:微电解黄孢原毛平革菌染料废水环境保护
白腐真菌-活性污泥联用降解染料废水被引量:12
2007年
建立了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并对其运行参数进行了调试优化。确定最佳停留时间是3 d,采用白腐真菌-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染料废水和实际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证明了白腐真菌-兼氧-好氧工艺的可行性。实际染料废水经白腐真菌-兼氧-好氧系统处理,各阶段停留时间分别为72、16、14 h,最终脱色率达到99.0%,COD去除率为94.4%。
寇晓芳安立超左志芳张平贾金魁沈娟
关键词:染料废水白腐真菌生物膜反应器驯化活性污泥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讨论了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各参数,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获得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运行的最佳条件:DO浓度控制在0.5~2mg/L,COD浓度为600~800mg/L,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为5000mg/L,pH值在8.0左右,反应时间为6h。在此条件下,氨氮及COD的去除率都较高,分别达85%和95%,总氮去除率为68.5%。
尤勇军沈娟王艳萍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因素
白腐真菌诱变育种及对染料降解脱色的研究
实验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浅层静培养条件下对染料脱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基本参数,包括培养时间、缓冲液的选择、溶解氧的浓度和冷藏时间的影响。实验讨论了黄孢原毛平革菌重复脱色的可行性,进料浓度及...
沈娟
关键词:废水处理白腐真菌染料降解脱色紫外诱变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