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健强

作品数:55 被引量:277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7篇建筑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1篇地面沉降
  • 14篇地下水
  • 13篇地质
  • 10篇地裂缝
  • 7篇地面沉降监测
  • 5篇地质灾害
  • 4篇地下水开采
  • 4篇苏锡常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地面沉降区
  • 3篇第四纪
  • 3篇第四纪地层
  • 3篇信息系统
  • 3篇灾害
  • 3篇水资源
  • 3篇污染
  • 3篇城市
  • 2篇地裂缝灾害
  • 2篇地下水资源

机构

  • 53篇江苏省地质调...
  • 10篇国土资源部
  • 5篇河海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南京市规划局
  • 1篇云南省水文水...
  • 1篇江苏省地质工...
  • 1篇江苏润环环境...

作者

  • 55篇武健强
  • 19篇于军
  • 13篇吴曙亮
  • 8篇王晓梅
  • 7篇闵望
  • 7篇李伟
  • 5篇朱锦旗
  • 4篇张于
  • 4篇宗开红
  • 4篇吴夏懿
  • 4篇朱兴贤
  • 4篇余勤
  • 4篇王光亚
  • 4篇瞿婧晶
  • 3篇缪世贤
  • 3篇杨礼平
  • 3篇龚绪龙
  • 3篇束龙仓
  • 3篇黄敬军
  • 3篇陈火根

传媒

  • 7篇地质学刊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江苏地质
  • 3篇城市地质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华东地质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工程勘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上海地质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镇江高专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法体系建设被引量:7
2015年
运用精密水准测量、自动化监测、GPS测量、In SAR监测、光纤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了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随着地面沉降时空动态的不断演变,不同监测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出现较大差异,需要探讨动态变化的地面沉降条件下不同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并以此建立更为高效、可靠的监测方法体系。笔者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对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提出应根据工作程度实施各种监测技术方法搭配及集成应用的监测方法体系的结论。
李伟武健强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
常州地区地面沉降及地层压缩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系统分析了常州地区地下水开采动态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历史,概述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常州市分层标从1984年至2002年的分层沉降资料。根据常州地区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及土层特性,将研究区松散土层垂向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压缩变形历时特性及其与累计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研究了各自的应变特性。由于土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地下水开采层次及强度的差异、土层不同应力历史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导致了地面沉降及分层压缩特性的显著差别。常州地区的主要压缩层为第II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弱透水层,与含水层距离近的土层变形量及应变量均较大,其次是第II承压含水层本身及其与第III承压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地面沉降及地层压缩与地下水开采之间的滞后效应在常州地区表现得并不明显,这一点至少在月或年的时间尺度上是正确的。
王光亚于军吴曙亮武健强
关键词:地面沉降
基于ANN的苏锡常地裂缝预测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伴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地裂缝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灾害出现在苏锡常平原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给地区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作者在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在地裂缝形成中的作用。确定了“起伏的基底外加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作用”这一地裂缝成灾模式。研究认为地裂缝的发生与地下水及地面沉降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需要有量的配合。初步确定了水位埋深50m,地面沉降量达500mm这样一个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易发环境。通过文章的研究,使得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产生机制更加清晰。文中一些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论将对该地区地裂缝防治区划产生指导作用。
朱兴贤于军武健强
关键词:地裂缝地下水地面沉降人工神经网络
一种水文地质钻孔水位自动采集器
一种水文地质钻孔水位自动采集器,包括支架和线轴,所述线轴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线轴内设有蓄电池,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线轴另一端内部,所述电机输出轴固接于所述支架;线缆,所述线缆外壁设有刻度线,所...
李浩民瞿婧晶顾春生武健强
基于MapGIS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以镇江市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城市地质的信息化主要是从城市地质环境特征出发,选择或改进地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地质,是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城市地质信息化的核心部分是城市地质信息系统。据此,以镇江市为例,以镇江市地质大数据为依托,基于MapGIS技术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平台。镇江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性能集可靠性、易用性、集成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于一体,实现了城市地质环境各类信息的管理、浏览、查询和专业分析等功能以及二维及三维信息的对比显示及空间信息与专业属性信息的联动查询。该研究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国内其他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杨礼平武健强武健强高立
关键词:城市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较为严重,尤其地面沉降造成的危害更加突出。本文从系统目标、结构、功能、数据库及开发模式等方面,简述了建立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开发。
吴曙亮于军武健强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监测地裂缝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开发
文献传递
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针对南京河西新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地面沉降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监测和地质条件分析研究。该地区属长江与秦淮河共同冲积形成的漫滩地质环境,第四系上部淤泥质粘土十分发育,其孔隙率高,压缩性强,对工程活动敏感,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通过综合各类数据资料分析,认为本区地面沉降是在不良工程地质环境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导致的结果。基于本地区地面沉降易发性和对经济社会危害的强弱分析,进行了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风险评价,对防治地面沉降,保障城市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涛常永青武健强
关键词:地面沉降灾害
全面禁采以来锡西澄南地区地面沉降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锡西澄南地区在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是地面沉降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在已有的长期地下水水位、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就全面禁采以来锡西澄南地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的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锡西澄南地区出现南北沉降差异;差异特征与相应区域的地下水补给条件密切相关;北部Ⅱ承压层沉降为预防重点。
陈荣波束龙仓朱兴贤武健强黄币娟陈宇姚晶娟
关键词:地面沉降
苏南地区碳酸盐岩的溶蚀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江苏南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发育潜力,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并制作成统一规格的试片,开展一个水文年的溶蚀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碳酸盐岩的平均溶蚀速度约为1.42 mm·ka^(-1),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大致相当于西南地区的1/30,略高于北方岩溶区。实验证明了苏南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具有最强的溶蚀性,这为解释上述地层区的岩溶现象提供了地质依据。研究还表明,岩石的溶蚀性与Ca含量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岩石矿物成分、微构造影响,一般高Ca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溶蚀性。苏南地区的岩溶发育性以岩石溶蚀性为基础,但水动力条件也十分关键,宜兴地区二者兼备,岩溶最为发育。
武健强武健强许书刚赵秀峰许书刚
关键词:碳酸盐岩岩溶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被引量:14
2003年
该文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 ,江浙沪地调院开展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以南 )地区环境地质综合研究”项目之子课题———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规划方案研究之初步成果的介绍 ,着重介绍该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地面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法和分布 ,并对今后监测工作做了一定的思考。
方正武健强赵建康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