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颜
- 作品数:45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自主创新和普及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 中药治疗连续60个月的565例HIV/AIDS病人的CD_4T淋巴细胞消长特征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观察连续接受中医药治疗60个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收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2004-2011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病人565例,对6个时间点(治疗0、12、24、36、48、60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分层分析(≤200个/mm3、201~350个/mm3、351~500个/mm3、>500个/mm3)比较。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以西药抗病毒治疗为主,中医药为辅,中西医组占90.90%(100/110),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每年上升约6个/mm3;中医组占9.09%(10/110),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7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1~35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80.73%(155/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9.27%(371/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2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351~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19%(118/128),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5.63%(20/128),平均每年上升约8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00%(115/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4个/mm3;中西医组占8.00%(10/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14个/mm3。结论长期服用中医药可使CD4T淋巴细胞保持稳定或者延缓其下降速度,远期疗效较好。
- 王健梁碧颜陆嘉明张小平徐立然邓鑫李秀惠方路谭行华毛宇湘张国梁
-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CD4T淋巴细胞
- 坦桑尼亚HIV/AIDS患者常见消化道疾病的中医药治验
- 2011年
- 1腹泻/腹痛1.1胃肠型疟疾:患者,男性,1969年生,诊断为HIV感染。2003年7月开始在我门诊采用艾灵1号颗粒,l(或)2袋/次,2次/d治疗。2007年10月16日就诊时主诉,10d前疟疾发作,高热、头痛、身痛、汗多,化验外周血疟原虫300/HP,采用奎宁静脉给药,已退烧1周,仍感到头昏、疲乏、汗多,二便正常,舌淡红、
- 杨凤珍赵晓威梁碧颜魏文斌Nomi
- 关键词:HIV/AIDS患者消化道疾病HIV感染静脉给药疟原虫
-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医药在大肠癌根治术后巩固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和病房的84例大肠癌术后病例(治疗组)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的78例病例(对照组)进行同期对照,就复发转移率和无病生存率进行观察。选择9个可能对大肠癌术后无病生存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4.08%、20.00%,对照组分别为5.12%、22.91%、36.11%,即治疗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100%、95.91%、80.00%,对照组为94.87%、77.08%、63.88%。影响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治疗方式。结论中医药联合放化疗对于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 梁碧颜吴煜雒琳杨宇飞张侠刘端祺
- 关键词:大肠癌复发转移前瞻性队列研究COX模型
- 清法类方药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对清法类方药干预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提供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方法 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月1日中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的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相关研究报告;预先制定详细而严格的选择流程和纳入标准,进行研究筛选、偏倚评价、数据提取、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工作;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1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涉及2 071例患者,其中13篇(86.67%)研究报告被认定为质量较高,评价属低偏倚风险。清法类方药的治疗方式在对CD4细胞计数水平恢复(SMD=0.73,95%CI:0.29~1.16)、免疫功能重建有效率提升(RR=2.15,95%CI:1.21~3.82)、控制HIV病毒载量(MD=-0.32,95%CI:-0.60~-0.03)、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SMD=-1.41,95%CI:-1.93~-0.89)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亚组分析显示单纯使用清法类方药治疗的干预方式对患者的CD4细胞计数水平改善作用不明显(SMD=0.23,95%CI:-0.81~1.28),与单纯ART相比,清法类方药联合ART疗法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水平(SMD=0.98,95%CI:0.48~1.49)。11篇(73.33%)研究文献报告有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7篇研究报告受试者在安全性指标方面未见明显异常情况,其余4篇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法类方药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降低HIV病毒载量及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具备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清法类方药联合ART协同治疗模式可以有效促进CD4细胞计数水平提升,促使其免疫功能状态改善。对于其适宜人群、临床切入点和�
- 陶庄汪美霞马冲邹雯梁碧颜高国建王健董继鹏刘颖
-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临床疗效安全性
- 艾宁颗粒治疗坦桑尼亚HIV/AIDS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艾宁颗粒及中医辨证治疗坦桑尼亚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坦桑尼亚的坦桑莫西比利国立医院中坦传统医学中心的艾滋病门诊患者,临床观察50例HIV/AIDS服用艾宁颗粒的疗效,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症状积分,并检测体质量、免疫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有较明显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乏力、皮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体质量保持稳定。CD4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艾宁颗粒可能会改善HIV/AIDS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免疫功能,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 白文山李博那奥咪王健梁碧颜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用药规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全面总结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用药规律,系统分析核心药物。方法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免疫重建不良的文献资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收集、录入,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运用频数分布分析、药物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相关文献,获得54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150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白术、党参、灵芝、五味子、茯苓、甘草、人参、枸杞子、菟丝子。高频药物性味以甘平为主,归经以肺经、脾经、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黄芪、白术、党参为核心药物,黄芪与白术、党参、茯苓、枸杞子等药物关联度较高。聚类分析后获得3首潜在核心方剂,分别为C1:人参、茯苓、白术、甘草;C2: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C3:党参、灵芝、黄芪。结论中医药治疗免疫重建不良多以甘平药物为主,通过调补肺脾、温肾助阳而发挥促进免疫重建之效。
- 马冲陶庄刘颖邹雯董继鹏高国建梁碧颜王健
- 关键词: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 1891例静脉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分布,探讨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1 891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症状体征分布特点:主症以乏力、纳呆为主,次症以气短(胸闷)、盗汗为主,体征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因子分析结果得出7个公因子,症状组合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0个,病位类要素有肺、脾、胃,病性类要素有阴虚、气滞、血瘀、血虚、湿热、热(火)、痰。提示的常见证候有8个,虚证类有肺阴虚、胃阴虚、阴血不足,实证类有气滞血瘀、脾胃不和、湿热蕴结、心火上炎、气滞痰阻。结论:基于因子分析提取的1 891例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的辨证规范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 梁碧颜王健方路邓鑫王军文
- 关键词:中医证候静脉吸毒证候要素
- 中医药治疗894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59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从2004~2009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8946例,对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12、24、36、48个月)的症状体征、证候分布、CD4+计数、治疗情况及病例脱落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药对发热、乏力、气短、咳嗽、纳呆、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明显疗效,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无症状期患者CD4+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艾滋病期患者CD4+计数随时的变化而升高,12、24、36、48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可阶段性地提高和稳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存质量。
- 王健梁碧颜闫世艳陆嘉明徐立然王玉光方路张国梁李秀惠毛宇湘邓鑫李晓东王军文
-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证候CD4
-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展望
- 本文简述了中医治疗艾滋病切入点及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成人)诊疗方案,介绍了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疗效系统评价研究。
- 王健梁碧颜邹雯董继鹏
-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
- 中药减轻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检索近10年文献报道的中医药减轻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分析临床观察,就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进行评述。中医通过疏肝利胆、清营凉血、祛风消肿、健脾益气、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活血祛瘀化浊等为主要治则,改善抗病毒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提高了艾滋病的治疗效果。
- 王健梁碧颜
- 关键词:艾滋病中药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