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年
- 作品数:54 被引量:41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关节区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重症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与评价髋关节区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重症缺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股深动脉血流的影响. 方法 66例动脉硬化闭塞所致下肢重症缺血患者(共70条动脉,均累及股总动脉和/或股动脉近心段).平均年龄74.6岁.男46例,女20例.左下肢动脉40条,右下肢动脉30条.开通闭塞动脉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 结果 术中股动脉急性闭塞3例(局部溶栓后获得通畅),余下肢动脉即刻血流均获得通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5例患肢出现血流过度灌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4例(失访12例),随访时间2~30个月,平均(16.2±2.6)个月. 25例因再狭窄或闭塞发生患肢缺血,其中16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PTA及导管溶栓后获二次通畅).跨髋关节支架均无断裂,股深动脉均仍保持通畅. 6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其中2例死亡. 结论 跨髋关节动脉支架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改善下肢动脉重症缺血,且不影响股深动脉血流.
- 张曦彤韩向军张伟刘大伟梁松年夏永辉牛猛
- 关键词:球囊扩张
- 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附3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2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岁),术前经CT和MRCP证实为恶性胆道低位梗阻。其中,胰头癌12例,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5例,膀胱癌淋巴结转移1例,壶腹周围癌6例,胆总管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2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右侧腹壁穿刺28例,剑突下穿刺4例),于胆总管末端跨越Vater置入32枚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3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支架位置良好,胆汁通畅。术中无胆道出血,无胆汁渗漏及胆管破裂。术后总胆红素由(205.7±16.2)mg/dl降为(35.5±6.7)mg/dl。术后12小时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对症治疗后出院。术后30天内发生胆系感染2例,抗炎治疗好转后出院。随访1~26个月(平均15.4个月),6例再发支架内梗阻(其中5例再行支架治疗或引流治疗,1例未治疗死亡),2例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行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后缓解。6例由于肿瘤转移非黄疸性死亡。结论: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冯博石强徐克苏红英黄昆梁松年张曦彤肖亮
-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胰管壶腹
- CDFI在诊断BCS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通过CDFI检查结果于DSA结果的对照研究,前瞻性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现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经造影证实BCS患者19例,
- 黄崑赵广生郭荣利赵一梁松年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血流
- 介入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技术与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9例闭塞患者,原发病14例动脉硬化、3例大动脉炎,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接受介入开通治疗。经股或联合经右肱动脉途径人路行动脉闭塞段的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其中6例应用颈动脉脑保护装置。结果1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16例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中,狭窄和闭塞患者各8例,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血流通畅。完成治疗后6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无脑梗死事件发生。手术后随访1~66个月,平均(244-18)个月。术后10个月1例(置入支架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狭窄开通;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再发,超声及CTA检查(9例患者)SA血流均通畅。结论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可安全、有效解决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
- 张曦彤夏永辉刘大伟梁松年徐克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锁骨下动脉血管成形术
- 国产ZQL滤器与进口滤器置入后并发症的中长期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国产ZQL滤器与进口滤器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的对照研究,探讨国产滤器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因静脉血栓放置滤器患者分为国产滤器组62例和进口滤器组58例,术后行腹部X线平片、下肢静脉造影和(或)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3D-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国产滤器组术后1例发生滤器移位(>10mm),1例滤器内有血栓,2例并发下腔静脉阻塞,1例并发肺栓塞;进口滤器组术后2例滤器内有血栓,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9例并发下腔静脉阻塞,1例并发滤器穿破静脉壁,1例并发肺栓塞。两组并发症数据均进行χ2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ZQL滤器置入后并发症和进口滤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替代进口滤器应用。
- 黄崑赵一徐克冯博梁松年
- 关键词:并发症
- 犬外周动脉内植入雷帕霉素-肝素洗脱支架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肝素洗脱支架(DES)植入犬外周动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28枚支架(12枚雷帕霉素-肝素支架,8枚雷帕霉素支架和8枚裸支架)分别植入14只犬外周动脉中。30天后对7只犬进行造影观察后处死,另7只犬60天后造影观察后处死,剖开并取出支架段动脉,观察支架段动脉有无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及炎性改变,计算支架段动脉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和内皮化分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天时雷帕霉素-肝素支架和雷帕霉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极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细胞覆盖;裸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多量平滑肌细胞,极少量纤维蛋白,无或极少内皮细胞覆盖;三组之间在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上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天时雷帕霉素-肝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覆盖;雷帕霉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覆盖,2枚支架内大量血栓形成;裸支架内膜增生较重,含大量平滑肌细胞,极少量纤维蛋白,较多内皮细胞覆盖;三组之间在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内皮化分数上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肝素支架可以抑制内膜增生,具有一定抗凝能力。
- 冯博戴旭石强夏永辉梁松年黄莹莹齐民徐克
- 关键词:雷帕霉素肝素病理学内皮化再狭窄
- 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及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对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26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均于非活动期接受了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经皮肾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RA)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综合性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受累肾动脉病变特点,术前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及抗高血压药物服用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术后根据动脉造影图像判断肾动脉的血流改善情况。术后随访(32.3±4)个月,评价首次治疗开通率,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评估。结果术前患者均诊断为肾动脉性高血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平均血压178/102mmHg)。非透析状态下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81ml/min。26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总技术成功率96.2%。其中5例RAO开通术的成功率为80%,开通后接受了PTRA及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1例RAS患者接受了PTRA治疗,技术成功率为81%。其中PTRA效果不理想的病例接受了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例于术后48个月失访。1例PTRA术后1.5个月在原病变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后成功修复。1例患者死于术前即已存在的肾功能衰竭。1年和5年的首次治疗开通率分别为76%和64%。根据末次随访结果,患者血压水平下降至145/83mmHg(P<0.001),平均GFR上升为90ml/min(P<0.05)。结论根据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病变特点合理应用多种血管介入技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钟红珊徐克张曦彤苏洪英冯博梁松年
- 关键词:大动脉炎介入治疗
- 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价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 SI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急性持续性腹痛症状,经CTA和DSA确诊,并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6例SIDSA患者资料。术后观察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及状况改善情况,随访观察症状是否复发及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和CTA复查。结果16例中,肠系膜上动脉SIDSA 12例,腹腔干动脉SIDSA 4例。夹层长度1.07~11.87 cm,中位长度为3.93 cm。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开口到夹层起始部间的距离为0.50~6.44 cm,中位距离为1.98 cm。11例成功植入支架11枚,其中覆膜支架8枚、裸支架3枚。1例腹腔干动脉SIDSA因真腔受压明显,术中导丝开通进入远端真腔失败。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2例因破裂口与假腔均较小,1例因夹层累及范围过长,1例因真、假腔均参与远端肠管供血而放弃介入治疗。11例支架植入成功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及肠坏死、肝功能衰竭及脾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例术前合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和重度肠缺血的患者,术后行坏死小肠切除术。11例植入支架的患者随访1~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例肠系膜上动脉SIDSA患者术后3个月因脑卒中死亡,其余患者无再发腹痛,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和CTA显示无异常。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SIDSA安全、有效。
- 韩向军张曦彤夏永辉梁松年徐克
- 急性动脉性内脏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造影及栓塞对急性动脉性内脏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选择36例急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选择性栓塞术,其中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大咯血16例,肺癌所致大咯血2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呕血4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所致便血2例,不明原因大肠出血所致便血4例,经皮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所致便血1例,外伤或肾活检所致肾周血肿6例,肾动静脉瘘所致血尿1例。结果: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经动脉造影均获得明确诊断,经选择性栓塞治疗35例出血得到控制,仅1例结肠出血患者未能止血。栓塞术后1例肺癌患者出现截瘫,1例小肠出血患者栓塞后出现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急性内脏动脉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苏洪英邵海波钟红珊梁松年徐克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栓塞治疗性
- DSA引导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DSA引导下应用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对2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经导管选择性造影情况及随访情况。选择同期进行传统保守治疗的粘连...
- 邵海波苏洪英徐克杨福玲冯博梁松年
- 关键词:粘连性小肠梗阻治愈率DSA中转手术导管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