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喜龙
- 作品数:113 被引量:480H指数:12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关于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结业考试的缜密探究与实践被引量:3
- 2010年
- 专业基础课是一类介于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过渡性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类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起到不可或缺的监督和检验作用。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专业基础课程应该采取的考评体系及环节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初步实践,并对今后的改革趋势作了展望,以期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有效激发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 梁喜龙方淑梅孙明洋冯乃杰张美萍贝丽霞
- 关键词:高校专业基础课考试改革
- 氰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与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大量氰化合物造成了土壤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这对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深入探究污染物的处理及污染环境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降解具有绿色、高效、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污染处理和环境修复发展的方向。氰化合物可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多种微生物利用,产物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从氰化合物的来源、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降解机理,影响氰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及微生物降解的应用等角度,综述氰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 方淑梅梁喜龙李春艳
- 关键词:氰化物微生物修复污染
- 胺鲜酯与噻苯隆及其复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 2024年
- 为探究始花期叶面喷施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提升大豆化控应用技术水平,以垦农18为供试品种,以喷施清水为对照,以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为处理,通过桶栽试验分析比较2单剂及复配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胺鲜酯、噻苯隆及复配喷施可有效调控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与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叶干重及蔗糖含量,其中叶干重的提高范围分别为5.06%~22.85%、14.47%~28.50%和1.45%~6.72%,叶片蔗糖含量的提高范围分别为9.94%~19.69%、11.92%~48.57%和18.49%~118.26%,进而提升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其中,0.2 mg·L^(-1)的噻苯隆及20 mg·L^(-1)胺鲜酯与0.1 mg·L^(-1)噻苯隆复配可使大豆单株粒重增加19.10%和19.16%,60 mg·L^(-1)胺鲜酯与0.6 mg·L^(-1)噻苯隆复配对品质提升效果佳,其可使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分别提高6.20%和7.78%。
- 满振峰方淑梅王庆燕王通宇刘繁超梁喜龙
- 关键词:大豆胺鲜酯噻苯隆蔗糖代谢
- 大豆种衣剂田间筛选试验初报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形态建成、根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锐胜种衣剂Ⅰ可提高大豆苗期根、茎、叶、根瘤干重,增加株高,降低大豆后期茎干重,增加节间数、底荚高度、单株饱荚数和株粒数,对于提高产量效果佳,其次为适乐时种衣剂。
- 方淑梅梁喜龙毕思宁马红敏郑殿峰纪伟波
- 关键词:大豆种衣剂
- 植物细胞吸水方式的教学研究
- 2016年
- 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传统分类方法为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和代谢性吸水。而目前在新版教材中出现了新的分类方式:扩散、集流与渗透作用。对新旧两种分类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区别进行总结,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机制的理解,有利于教师全方位的教学。
- 梁喜龙鞠世杰王伟梁晓艳冯乃杰方淑梅
- 关键词:植物细胞植物生理学教学
- 化控种衣剂提高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化控种衣剂调控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方法】以常规种衣剂(ND)包衣为对照,以化控种衣剂(HK)包衣为处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分析了上述指标在低温逆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温胁迫后,化控种衣剂提高了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调节了叶片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平衡,增加了IAA/ABA、GAs/ABA、CTKs/ABA比值,化控种衣剂处理的曲线变化平缓。【结论】化控种衣剂通过促进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及促进型内源激素的相对比例,提高大豆幼苗的抗寒性。
- 冯乃杰祖伟孙聪姝梁喜龙杜吉到张玉先郑殿峰
- 关键词:大豆化控种衣剂抗寒性植物内源激素
- 噻苯隆对大豆籽粒建成和氮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Thidiazuron)对大豆籽粒建成及氮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大豆品种东农豆252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0.2,1.0和5.0 mg·L-1)噻苯隆处理,测定不同浓度处理下的大豆单株产量、籽粒形态、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并分析噻苯隆对大豆氮素代谢和籽粒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噻苯隆处理可显著提高大豆单株籽粒产量,0.2,1.0和5.0 mg·L-1处理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4.28%、14.89%和14.29%。噻苯隆处理对大豆单株产量的提高,一方面归因于单株荚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归因于粒重的提高,处理后45 d,0.2,1.0和5.0 mg·L-1处理籽粒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1.15%、11.51%和10.08%。对于氮素代谢,0.2~1.0 mg·L-1噻苯隆处理,一方面可提高大豆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籽粒形成前期(噻苯隆处理后9~18 d)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促进氮素由叶片向籽粒的转运,籽粒形成后期(处理后36~45 d)大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进而提高籽粒氮素代谢水平,籽粒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籽粒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积累增加。综上,噻苯隆处理可以促进大豆叶片氮素代谢,强化氮素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提高大豆籽粒干重,达到增产效果。其中0.2~1.0 mg·L-1浓度范围的噻苯隆处理效果较佳。
- 何瑞王庆燕樊琦方淑梅梁喜龙
- 关键词:噻苯隆大豆籽粒建成氮代谢
- 部分模式真菌中Prp5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7种模式真菌中Prp5蛋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rp5蛋白在RNA剪接中的作用及其他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多种在线网站与软件分析和预测了稻瘟菌、裂殖酵母、酿酒酵母、粗糙脉胞菌、构巢曲霉、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Prp5蛋白的基本特性、二级结构、结构域及三级结构,同时对7种Prp5蛋白进行同源比对,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所有研究蛋白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稻瘟菌、粗糙脉胞菌、构巢曲霉的Prp5蛋白及裂殖酵母Prp11蛋白均呈碱性,而新生隐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Prp5蛋白显酸性;进化分析显示稻瘟菌和粗糙脉胞菌亲缘关系最近,且7种模式生物被分为两个类群;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所有蛋白均含有DEAD和Helicase_C功能结构域;三级结构分析显示DEAD结构域较稳定,而Helicase_C结构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变化。【结论】Prp5蛋白在不同真菌中具有保守性,因此可能发挥相似的生物学功能。然而酿酒酵母Prp5蛋白结构上略有变化,表明其在功能上可能具有一定独特性。研究结果对指导Prp5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赵东磊李金玉方淑梅韦江司王伟梁喜龙
-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RNA剪接
- 一种黄芪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
- 一种黄芪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它涉及一种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它解决了黄芪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无法使用现有的种衣剂的问题。黄芪种衣剂按重量份数比主要由25~30份的杀菌剂、5~10份的杀虫剂、0.001~0.05份的植物调节剂和...
- 马伟郑殿峰梁喜龙杨传平马铃王喜军崔崇士
- 文献传递
- 不同浓度复合肥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 【研究背景】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近50%人口以稻米为主粮,我国以稻米作为主食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在保证稻米优质的前提下,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为获得较高产量,必须保证水稻秧苗移栽后能在较短时间内返青...
- 段立华梁喜龙刘佳蔚方淑梅
- 关键词:复合肥干物质积累秧苗素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