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克树

作品数:29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废片
  • 3篇射线
  • 3篇外伤
  • 3篇CT
  • 3篇床旁
  • 2篇胸部
  • 2篇影像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化X线摄...
  • 2篇高千伏
  • 2篇X线
  • 2篇CT扫描
  • 2篇CT扫描技术
  • 2篇病人
  • 1篇导管
  • 1篇导管造影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期

机构

  • 28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28篇梁克树
  • 7篇付凯
  • 6篇严贵华
  • 4篇赵世煜
  • 3篇谢坪
  • 2篇黄红云
  • 2篇曾朝贵
  • 2篇蒋瑾
  • 2篇赵娣英
  • 2篇陈家源
  • 2篇何远智
  • 2篇路涛
  • 2篇邓开鸿
  • 1篇黄灵敏
  • 1篇廖菁
  • 1篇陈加源
  • 1篇武文博
  • 1篇曹强
  • 1篇马章淳
  • 1篇蔡力

传媒

  • 7篇医用放射技术...
  • 5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医学科技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面CT
2005年
一、CT历史 CT摄影技术是70年代初放射诊断学的一项重大革新,它采用了与普通X线摄影完全不同的方法,可显示出身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的断层影像。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它的发展经历了如下技术性的创新:1985年的滑环CT;1989年的螺旋CT;1991年的亚毫米扫描、双螺旋CT;1993年的实时扫描技术;1995年的亚秒(0.75s)技术;1998年9月的多层面CT。CT的扫描速度和成像速度明显提高,使CT的应用扩展到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更广泛领域。1999年多层面CT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系CT机的换代产品。
梁克树付凯
关键词:多层面CT放射诊断学普通X线摄影心血管系统
CT技术的进展—螺旋CT
1998年
CT技术的进展—螺旋CT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梁克树综述赵世煜傅凯审校螺旋CT是近几年CT技术发展新的突破。198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1〕。近年国内使用数量亦见逐年增加。一、原理〔1~4〕螺旋CT(spiralHelicalCT,简称SCT)...
梁克树赵世煜傅凯
关键词:螺旋CT
数字化摄影必要性探讨
2002年
黄红云梁克树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废片
胸部DR的应用规范
(一)胸部DR的体位设计1、胸部后前位用途常规位置。2、胸部仰卧前后位用途适用于重病或不能站立的患者和小儿的胸部摄影.
梁克树
文献传递
5·12汶川大地震脊椎外伤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致脊椎外伤伤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12日至6月12日因地震性脊柱外伤在我院行放射检查者,共320例。其中行X线检查310例,CT检查38例,MRI检查15例。结果:148例伤员影像学检查为阳性,阳性率为46.25%。30-39岁年龄组伤员人数最多,为68例,其中女性40例。阳性伤员中,多发伤有80例(54.05%)。单一椎体骨折98例,多发椎体骨折42例,椎体脱位12例。椎体压缩骨折114个,爆裂骨折26个,附件骨折31个。310例伤员中,共累及182个椎体,即颈椎15个,胸椎59个,腰椎100个,骶椎8个。结论:地震致脊椎外伤受累人群主要为30-39岁青年女性,多发伤多见。单一椎体骨折相对多见,骨折损伤类型以压缩性骨折为主,腰椎为最常见受伤部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脊柱外伤的及时准确诊断。
路涛邓开鸿蒋瑾梁克树
关键词:地震脊柱外伤
X线照片废片现状及对策
2001年
目的:对废片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产生废片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废片的管理措施,以指导今后的技术工作。材料与方法:材料是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由专人收集的全部906张废片。将906张废片按责任性废片(白板、制动、暗室因素、标记不当、错照、照重及异物干扰所致废片)、技术性废片(投照条件选择不当和投照方法不规范所致废片)、设备及材料性废料和其它类废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906 张废片原因归类分析中,技术性废片占 56.84%、责任性废片占34.77%、设备及材料性废片占6.84%、其它类废片占 1.55%。其中,技术性废片中,投照条件选择不当所致废片占 66.99%、投照方法不规范所致废片占 33.01%;在责任性废片中,白板性废片占37.46%、制动性废片占 24.76%、暗室因素性废片占 14.29%;在设备及材料性废片中,设备性废片占 93.55%。在 906张废片技术性原因和责任性原因发生率的比较中,技术性原因是造成废片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科主任挂帅,主管技师对技师长负责,加强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力度,增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意见沟通体制,强化激励监督机制是减少废片的主要措施。
梁克树赵娣英付凯马章淳陈家源曾朝贵赵世煜
关键词:X线废片
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初探
1998年
随着快速CT(螺旋CT、电子束CT)的出现,CT扫描时间大大缩短,如全肝扫描时间缩短为15~30S。这就使得造影剂增强CT在一次注射造影剂后短时间内进行多遍靶器官的增强扫描成为可能,从而为新扫描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保证。我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肝脏特殊的血供:肝实质血供1/4来自肝动脉;3/4来自门静脉,设计出了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方法。
梁克树白林高燕赵世煜付凯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期动脉期肝实质门脉期
普放特殊造影室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式一年后效果分析
李方梁克树
PACS安全对策及应急流程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数字影像学的发展。数字化放射科及数字化医院已得到初步实现。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PACS作为医院整体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实现了医学影像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存储、处理、网络共享及远程医疗,是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严贵华梁克树付凯
关键词:PACS安全对策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放射科数字成像技术医院整体
层厚改动在CT检查中的运用
1998年
目前,各种CT扫描装置均对每个扫描部位配有标准的扫描参数。我们在某一部位的扫描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临时改动扫描参数之一的层厚,取得了满意的检查效果,保证了CT投照技术的质量。 资料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R_3型全身CT机,层厚设置有三档,即2mm、4mm、8mm。大脑、胸部、肝脾、肾、盆腔等扫描时,标准参数选用8mm层厚;椎间盘、蝶鞍、肾上腺等选用4mm层厚;内耳。
梁克树
关键词:CT肝脏扫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