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伟
- 作品数:32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权宜式信访治理”的塑造与后果被引量:1
- 2017年
- “权宜式信访治理”是官僚体系中的“变通”现象在信访领域的具体表现。既有研究虽对此多有论述,但缺少整体系统的解释。基于宏观要素的机制分析,“权宜式信访治理”在宏观层面源于规范合法性和政绩合法性的同步提升,两者之间的冲突通过中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信访治理的微观运作。其中,改善规范合法性的制度改革削弱了基层政府的治访能力,而强调政绩合法性的行政指令却在此时强化了基层政府的责任,上述因素促使信访官员通过有限强制、反复消耗和适当妥协与钉子户达成和解,并最终催生了“被潜规则束缚的上访”。对此,需要认真思考“道义论”政治和“目的论”政治的兼容之道,让信访制度焕发出新的活力。
- 桂晓伟
- 关键词:信访治理意识形态潜规则信访工作基层官员钉子户
- “个体社会心理”视角下的极端主义行动溯源
- 2021年
-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极端思想的鼓动""极端组织的改造"四个要素在促使个体完成激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四个要素的基本内容、具体作用、彼此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重要性上的差异,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有益的启发。
- 桂晓伟
- 关键词:伊斯兰极端主义
- 论发展权全球保护的对话机制被引量:2
- 2008年
- 共识性国际政治意愿的缺失是阻碍发展权全球保护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在理论上应当就对话机制的伦理基础进行反思,并以"天下之论"的视野消解对话机制的现实障碍;在实践中必须遵循对话机制的逻辑建构,以科学新颖的对话模式达致共识性意愿,并在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实施路径。
- 汪习根桂晓伟
- 关键词:发展权
- 重新理解“政治”:对信访治理困境的政治社会学解读
- 2017年
- 从1993年到2004年,全国信访总量连续十二年上升。虽然信访洪峰自2005年开始消退,但'非正常进京上访'却仍然持续高攀,并在2013年达到历史峰值。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试图扭转局面,但效果不甚明显。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学界主要有法治化和政治化两种思路。前者主张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通过约束政府行为,
- 桂晓伟
- 关键词:政治道义论政治理想信访制度信访治理
- 拆迁钉子户的生产机制:不平等的示范和倒逼效应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对中部某县拆迁纠纷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钉子户和其他拆迁户之间的"补偿差异"正在成为主导征地拆迁走向的一个关键变量,这一差异产生了"不平等的示范和倒逼效应"。而夹在中央政府和拆迁户之间的基层政府因为缺少"拔钉子"的手段,而无力应对这一困局。结果拆迁户人人争当钉子户,以避免自身利益的"相对剥夺"。实践中,种种怀柔政策或者强拆之举,不是鼓励了钉子户的缠闹逻辑,便是加剧了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冲突。这一现象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转型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和基层治理方式,后者正是宏观制度设计在微观经验层面得以"贯彻"的社会基础。
- 桂晓伟
- 关键词:拆迁
- 善用“大思政”思维完善社会科学经验研究与教学
- 2021年
- 文章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应该如何善用"大思政"思维完善社会科学经验研究与教学。在宏观层面,要树立运用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战略思维,抵御将西方作为"解决方案"而将中国看作"问题教训"的错误倾向;在中观层面,必须强调经验研究的主体性以讲好中国故事,这既有助于挖掘为西方主流理论所忽视的中国经验及其理论潜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微观层面,必须坚持从实践出发扎根经验的研究路径,做好教与学的互动以及理性与情感的平衡。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而它们的良性互动不仅能促进中国研究的发展,也能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 桂晓伟
- 关键词:社会科学主体性
- 以“三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基于村庄社会差异的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完善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伴随着资源下乡和规范下乡,乡村治理却出现了一些效能低下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对此,应该充分重视乡村区域差异和村庄事务类型差异,厘清阻碍基层治理有效的现实因素;深入分析基层治理的历史演变过程,挖掘兼顾规范治理和简约治理的理论资源。基于上述分析,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在理解乡村社会治理基础、兼顾规范治理和简约治理优势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治之中,自治是建立村庄内生秩序并整合村庄内外资源的基本前提,法治是界定不同类型的村庄治理边界并优化相应问责容错机制的制度保障,德治是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性并有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的价值导向。三者的良性互动为优化资源下乡、完善基层治理、克服形式主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从而为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 桂晓伟
- 关键词:资源下乡形式主义
- 论发展与对话——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权对话机制探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对话机制的建构是发展权全球保障能够消除分歧、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分析对话机制现实障碍,找出对话机制建构的理论逻辑,在吸收生物安全议定书有益经验和千年发展目标监督性指标的基础上,才能建构发展权全球保障的对话机制。
- 汪习根桂晓伟
- 关键词:发展权
- 抗争治理:一个剖析抗争中国家作用的理论框架被引量:1
- 2018年
- 基于对海内外近20年来有关中国社会矛盾研究的述评,本文指出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个不足,即'国家'视角的缺失,并据此提出了一个'抗争治理'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包括'多元合法性的张力''国家能力的变化''信访体系的矛盾''官僚机构间的分歧''官民权力利益关系的强弱'和'抗争治理的策略'六个方面,从'政府官员'的视角更细腻地剖析了国家与社会在抗争中的互动,对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价值。
- 桂晓伟
- 关键词:抗争社会
- “阳光信访”的运行机制和现实意义
- 2021年
-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阳光信访”已经成为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平台。对此,既有研究仍多停留在宏观和规范分析上,而缺少对其运行机制和现实意义的经验观察。基于对H省X县的田野调查,本文深入分析了阳光信访从“多元立体的信息网络”“分类标识的登记系统”“因事而异的办理流程”“刚柔并济的内部监督”到“四率并重的外部评价”的整个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虽然阳光信访通过“信息跑路”的方式增加了便利性,借助“全程公开”的方式提升了透明性,凭借“程序导向”强化了规范性,但其在面对“疑难积案”时仍然存在无力感,而随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消化和社会治理改革的不断规范,阳光信访当有更加可期的未来。
- 桂晓伟
- 关键词:阳光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