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佳利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 1篇蛋白组学研究
  • 1篇形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类
  • 1篇神经分支
  • 1篇生殖股神经
  • 1篇视觉剥夺
  • 1篇视网膜
  • 1篇双眼
  • 1篇死因
  • 1篇四唑
  • 1篇凝血
  • 1篇女性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柳佳利
  • 4篇王珣
  • 3篇林熙
  • 3篇孙浩
  • 2篇潘三强
  • 1篇宿宝贵
  • 1篇李勤
  • 1篇梁志红
  • 1篇刘洋
  • 1篇张洋
  • 1篇杨亚萍
  • 1篇王婧薷
  • 1篇郑发武
  • 1篇何文姬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维拉帕米抗戊四唑诱导小鼠惊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抗惊厥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惊厥提供新方法。方法将实验小鼠60只分为模型对照组、硫酸镁(MgSO4)组和实验组(维拉帕米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预先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之后,腹腔注射戊四唑制造惊厥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惊厥发生时间、存活时间、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硫酸镁组和维拉帕米各剂量组惊厥发生所需时间均有所增加(P<0.01),硫酸镁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且死亡率降低(P<0.01);维拉帕米各剂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P<0.01),低、中剂量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中剂量维拉帕米对于戊四唑所致的惊厥模型有较好的疗效;高剂量维拉帕米不宜用于抗惊厥治疗。
王珣柳佳利孙浩李勤刘洋林熙
关键词:维拉帕米戊四唑硫酸镁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变异1例被引量:1
2012年
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或生殖股神经的变异包括起源、行程、数目、分支分布等诸多情况。作者在解剖1具青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分支或分布都有异常。该变异尚未见文献报道。
柳佳利王珣王婧薷潘三强
关键词: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生殖股神经青年女性神经分支
清开灵注射液对LPS诱导的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作用。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持续滴注LPS的方法建立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观察各组动物24 h内各时点生存率;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全自动血浆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血尿素氮(BUN);发色底物法测定蛋白C及抗凝血酶Ⅲ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兔静脉持续滴注LPS后,APTT和PT显著延长,ALT和BUN显著升高,蛋白C和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后,APTT和PT的延长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蛋白C及抗凝血酶Ⅲ活性均明显恢复;ALT、BUN以及血浆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LPS所诱导的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孙浩王珣柳佳利林熙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脂多糖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坏死因子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青蒿琥酯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膜表面形貌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级分辨率下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膜表面形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抗肿瘤药物青蒿琥酯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24 h后运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膜表面形貌、三维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细胞核区饱满,膜表面平坦光滑;加药组细胞核区塌陷,萎缩,膜表面形成了孔洞和凹陷;且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孔洞直径加大,数量增多。超微结构观察到对照组细胞膜表面颗粒较密集,有的呈条索状,有的聚集成团,堆积较为紧凑;而加药组细胞膜表面有陷窝,颗粒稀少,分布较疏松。膜超微结构参数分析显示,加药组细胞核区高度降低,膜微区的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粗糙度(Rq)均降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加药组细胞凋亡率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助于寻找细胞特异性的形貌学改变,也为揭示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微观形态学参考。
柳佳利王珣杨亚萍梁志红孙浩林熙张洋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青蒿琥酯
短期双眼视觉剥夺对大鼠视网膜影响的蛋白组学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短期视觉剥夺对视网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出生后14 d,行双眼睑缝合14d,建立视觉剥夺模型。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视网膜蛋白,用PDQuest软件选择差异表达的蛋白,用质谱仪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确定差异蛋白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变化。结果视觉剥夺后,视网膜中4个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超过(2.5±0.5)倍。它们分别是热休克蛋白70、糖酵解蛋白α-烯醇化酶、转运蛋白血清铁传递蛋白和钙离子结合蛋白恢复蛋白。然而未发现视网膜细胞数量的减少。结论短期视觉剥夺可以引起视网膜中蛋白的变化,可能与弱视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何文姬柳佳利郑发武宿宝贵潘三强
关键词:视觉剥夺视网膜蛋白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