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志斌

作品数:34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动脉
  • 7篇血栓
  • 7篇腔内
  • 6篇血管
  • 6篇腔内治疗
  • 6篇球囊
  • 6篇夹层
  • 5篇祖细胞
  • 5篇下肢
  • 5篇疗效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祖细胞
  • 5篇静脉
  • 4篇球囊扩张
  • 4篇介入
  • 3篇调节蛋白
  • 3篇动脉瘤
  • 3篇血栓调节
  • 3篇血栓调节蛋白
  • 3篇血栓形成

机构

  • 34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34篇柏志斌
  • 25篇秦永林
  • 21篇邓钢
  • 16篇赵国峰
  • 13篇滕皋军
  • 4篇郭金和
  • 4篇吴志平
  • 4篇侯居攀
  • 3篇金晖
  • 3篇许荣睿
  • 3篇何仕诚
  • 3篇李国昭
  • 3篇陈卫东
  • 2篇张文静
  • 2篇张毅
  • 2篇陈宝安
  • 2篇丁洁
  • 2篇张孝平
  • 2篇丁惠娟
  • 2篇柳东芳

传媒

  • 10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第三届中华医...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院院长
  • 1篇2013年苏...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裸支架治疗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中长期随访观察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DSM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SDSMA(Yun血管影像学分型方法:Ⅰ型3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患者资料。8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裸支架植入术,术后以抗凝或终身抗血小板治疗。术后6个月、1年、2年行CTA复查,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动脉夹层消失。结果 8例患者共植入自膨式裸支架11枚,其中单支架5例,双支架3例。术后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段假腔未显影或显影较淡,真腔血流通畅,手术成功率100%。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期间均无腹痛、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中长期效果满意。
吴海东袁广胜王建华张春堂柏志斌邓钢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裸支架腔内治疗介入放射学
颈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近期及中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夹层患者7例,采用腔内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记录腔内治疗的方法及使用支架的类型;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案;术后随访方法;术...
秦永林柏志斌赵国峰邓钢滕皋军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并发症
国产新型DSA设备在椎体成型术中的辐射剂量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通过对比两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在椎体成形术中的辐射剂量大小,探究国产新型DSA设备的辐射水平。方法 对择期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按其身体质量指数(BMI)相差5%范围进行配对后,分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联影uAngio (UIuA)]和对照组[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 (SAZB)]。对比分析两台设备手术的图像质量评价、透视时间(T)、剂量-面积乘积率(DAP率)、空气比释动能率(K剂量率)以及患者手术部位躯体左右两侧入射体表剂量(ESD)大小。结果 UIuA的透视及点片图像评价与SAZB无显著差异;UIuA的DAP剂量率(31.88;24.01~44.15μGy·mm^(2)/min)显著低于SAZB(63.73;51.62~80.26μGy·mm^(2)/min),P=0.022。K剂量率比较,UIuA(4.74;3.17~5.97 mGy/min)与SAZB(5.76;4.58~8.73 mGy/min)无显著性差异(P=0.074)。联影uAngio设备患者左、右两侧ESD显著低于西门子Axiom Zee Biplane,P值均<0.05。结论 在同等图像质量评分的前提下,国产DSA设备UIuA在辐射剂量上表现优于SAZB。UIuA对降低辐射暴露从而减少放射性损害,以及对我国介入诊疗辐射安全环境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梁胜凯谷青文计佳杰赵国峰赵国峰柏志斌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DSA设备
应用质谱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DPYD和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2012年
目的: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两种代谢相关基因DPYD和MTHF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方法:培养HT-29及Lovo两株结肠癌细胞,分别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DPYD和MTHFR基因相应目的片段,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DPYD基因rs1801159(A/G)、rs1801160(G/A)、rs17376848(A/G),MTHFR基因rs1801131(A/C)、rs1801133(C/T)、rs2274976(G/A)的SNPs位点检测。结果:两种细胞的DPYD基因3个位点rs1801159、rs1801160及rs17376848基因型均为野生纯合型,即A/A、G/G及A/A型。HT-29细胞MTHFR基因rs1801131和rs1801133、rs2274976位点基因型分别为A/C、C/T杂合子和G/G纯合子,而Lovo细胞此3个位点依次为A/A、T/T纯合子和G/A杂合子。结论:本实验中HT-29及Lovo两种细胞株的DPYD基因所测3个SNP位点基因型均相同,而这两种结肠癌细胞株MTHFR基因所测的各SNP位点基因型均不相同。
陈宝安张文静张孝平柏志斌冯继峰仲悦娇丁家华高冲鲍文彭苗新程璐陆祖宏
关键词:结肠癌单核苷酸多态性DPYDMTHFR
6例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期临床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初步观察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及支架内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腔内治疗的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比分析腔内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支架内通畅情况。结果2012年3月至12月共6例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其中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50岁(40.75~54.75岁),发病至接受腔内治疗中位时间为10 d(1周至3个月)。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后夹层真腔血流立即恢复,部分假腔内仍有对比剂充盈;1例术中出现视网膜动脉栓塞,无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4个月(49.7~57.9个月),末次随访时NIHS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2);影像学复查可见颈内动脉支架段假腔均消失,支架内无明显狭窄。结论采用裸支架对部分有症状的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进行腔内治疗,可有效防止临床症状复发,随访发现夹层重塑良好并保持支架内通畅。
秦永林邓钢柏志斌赵国峰郭金和何仕诚滕皋军
关键词:腔内治疗自膨式金属支架
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 提高对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方法 对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诊断明确的47例45岁以下(青年组)和143例45岁以上...
柏志斌秦永林邓刚滕皋军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年龄
导管抽吸联合滤器保护治疗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导管抽吸联合滤器保护治疗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IVCF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2例IVCFT患者临床资料。下肢静脉超声和肺动脉CTA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健侧股静脉入路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抽吸清除血栓,并逐一取出原滤器和保护滤器。术后予以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记录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下腔静脉通畅情况、血栓清除情况及PE等并发症。结果12例下肢DVT伴PE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保护,抗凝治疗后患肢水肿缓解10例,未缓解2例,健侧下肢肿胀3例。下腔静脉造影显示血栓形成在滤器下方6例,滤器内12例,滤器上方2例,无一例滤器内、上方、下方均有血栓。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抽吸,清除较多陈旧血栓;12枚原滤器和12枚保护滤器成功取出,取出成功率100%。术后造影显示下腔静脉通畅,下腔静脉残余附壁血栓7例。术中患者均无肺部症状和体征,术后2 d出现症状性PE 1例,临床成功率91.7%。结论导管抽吸取栓联合滤器保护治疗IVCFT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IVCFT患者滤器取出率和取出安全性。
赵国峰邓钢秦永林柏志斌张毅计佳杰朱海东滕皋军
关键词: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导管取栓
糖尿病患者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内膜下成形术后一期通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合并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股腘动脉内膜下成形术后的一期通畅率,并分析导致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共43例(单肢体)合并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成功接受内膜下成形术,部分患者一期行支架置入.动脉再狭窄定义为管腔直径缩小超过50%或彩色多普勒峰值收缩期血流速度在参考值的2倍以上;动脉闭塞定义为超声检查动脉腔内无血流信号.采用Kaplan-Meier方法确定术后一期通畅率;多因素分析用于判断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43例糖尿病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14~32个月).其中4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期间17例患者出现再狭窄或闭塞:6、12和24个月的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5)%、(75±7)%和(43±12)%.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为远端流出道闭塞血管数目(B=-4.417,S(x)=1.627,P=0.007)、TASCⅡ分型(B=-2.502,(Sx)=0.955,P=0.009)和吸烟史(B=3.115,Sx=1.523,P=0.041).结论 内膜下成形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微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流出道闭塞血管数目、病变的TASCⅡ分型和吸烟史对内膜下成形术后的一期通畅率存在影响.
秦永林邓钢柏志斌赵国峰滕皋军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股动脉血管通畅率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孤立肾错构瘤6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无水乙醇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孤立肾错构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例孤立肾错构瘤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多次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根据每次随访结果以不同栓塞材料再次作栓塞治疗。采用CT增强或MRI平扫检查随访患者病灶清除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6例患者每次栓塞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每例患者平均手术3次,平均手术间隔时间约1年,平均随访时间2.5年。术后3、6、12个月随访提示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PVA颗粒栓塞可缩小病灶,但不能清除病灶;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无水乙醇栓塞可清除病灶,远期随访未见原病灶复发。结论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联合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栓塞肾错构瘤,可能是孤立肾错构瘤患者栓塞治疗的较好材料。
赵国峰李建柏志斌秦永林邓钢滕皋军
关键词: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携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内皮祖细胞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携人血栓调节蛋白(hTM)基因的内皮祖细胞(EPCs)局部移植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EPCs;慢病毒载体plenti6.3-hTM-IRES-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感染EPCs,并以Fe2O3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双腔Fogarty球囊制作兔右侧颈总动脉损伤模型共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分别移植hTM-EPCs、单纯EPCs及等量生理盐水至损伤血管段;术后1周每组随机选取4只兔取损伤血管段行Western blot检测及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血管损伤处有无外源性EPCs定植;术后4、8周行磁共振(MR)扫描,评估血管腔狭窄程度;术后8周行苏木素-伊红(HE)、弹力纤维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观察损伤段血管壁结构、平滑肌及内膜增生程度。结果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含铁EPCs附着于损伤处血管内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hTM-EPCs组损伤血管段高表达hTM;MR结果显示hTM-EPCs组损伤血管段管腔狭窄程度低于单纯EPCs组及对照组;HE、弹力纤维及PCNA染色结果显示:术后8周,hTM-EPCs组、单纯EPCs组及对照组内膜/中膜比(N/M)分别为0.348±0.040、0.704±0.060和1.294±0.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管腔狭窄率分别为(11.4±2.3)%、(24.3±4.8)%、(35.2±9.4)%(P=0.005);PCNA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12.3±3.9)%、(23.4±4.2)%、(49.3±6.8)%(P=0.000)。结论双腔Fogarty球囊阻断局部血流后,定向移植携hTM基因的EPCs可有效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丁蓉蓉赵国峰许荣睿李英豪陆照璇魏恒乐赵登玲秦永林柏志斌金晖邓钢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祖细胞球囊损伤再狭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