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 作品数:8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切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总结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的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对203例220侧胫腓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分别使用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试验组,102例112侧)及普通间断缝合(对照组,101例108侧)。男179例,女24例;年龄3~75岁,中位年龄36岁。交通伤170例,重物砸伤21例,高处坠落伤12例。单侧186例,双侧17例。闭合骨折127侧;开放骨折93侧,按Gustilo分型:Ⅰ型38侧,Ⅱ型45侧,ⅢA型10侧。骨折部位:胫骨上段55侧,中段126侧,下段39侧。X线片示横形骨折65侧,斜形骨折53侧,螺旋形骨折45侧,粉粹性骨折57侧。骨折肢体无血管、神经损伤,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等。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平均2d。220侧骨折中45侧采用髓内钉内固定,其余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70例(69.3%)Ⅰ期愈合;31例(30.7%)Ⅱ期愈合,经重新清创换药或植皮后愈合。试验组93例(91.2%)Ⅰ期愈合;9例(8.8%)Ⅱ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两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9个月。试验组Ⅰ期愈合患者无切口并发症,切口瘢痕较小;3例Ⅱ期愈合患者瘢痕增宽。对照组Ⅰ期愈合患者切口瘢痕较试验组明显,有蜈蚣样瘢痕;Ⅱ期愈合患者瘢痕均较明显。结论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解决了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张力大、难以缝合的问题,降低了术后发生皮肤坏死及需要游离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的可能,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 彭建强 胡明山 周经颖 林昆 黄爱军关键词:切口愈合 可吸收线 脱水程度对异体骨钉生物力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随着冷冻干燥时间的延长,异体骨的含水量越来越少,其骨力学强度也越来越小。冷冻干燥到什么程度,异体骨的力学强度改变不明显,又可以在室温下长期保存这个问题目前尚未有学者提出明确的见解。目的:通过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不同脱水程度对牛骨钉力学特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分析,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5/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的牛股骨皮质骨制成长为50mm,直径为3mm的骨钉,分为未进行冷冻干燥组(对照组)与冷冻干燥8,12,24h组。每组标本20个。方法:采用SH10A水分测量仪检测经过不同时间冷冻干燥和未进行冷冻干燥异体骨钉的含水量。采用MTS858型生物材料力学测试仪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设定的有关参数如下,载荷量程为0~2000N,分辨力为0.01N,横梁位移分辨力为0.001mm,跨距为50mm,加载速度(即试验机的横梁位移速度)为2mm/min。主要观察指标:含水量,最大载荷,弹性载荷。结果:对照组的含水量是7%~9%,而在其冷冻干燥8h后,含水量为5.5%~6%,此时刚好达到冻干骨的标准,与对照组比较,最大载荷与弹性载荷分别下降了0.004%和0.0008%,改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冷冻干燥12,24h后,其含水量分别为3.5%~4%,1%~1.5%,与对照组比较,其最大载荷分别下降了21%,37%,弹性载荷下降了22.5%,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冷冻干燥8h为较好的脱水点,随着冷冻干燥时间的延长,力学载荷与弹性模量均呈下降趋势。 彭建强 林昆关键词:最大载荷 弹性模量 顺行与逆行髓内定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7年 目的:探讨顺行与逆行髓内定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确诊的股骨远端骨折者89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组,即观察组(行逆行髓内固定)49例和参照组(顺行髓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肢体缩短和膝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肢体收缩、膝关节屈曲度以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且该组的Hs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显著优于参照组的[(86.59±12.06)分vs(74.85±6.17)分,93.8%vs 77.5%,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者采取逆行髓内定固定术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且能快速恢复术后膝关节功能,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及。 林昆关键词:逆行髓内钉 股骨远端骨折 关于同种异体骨螺钉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手术及随访,评价深冻辐照同种异体骨螺钉在骨折治疗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1999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同种异体骨螺钉57枚治疗骨折38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Ⅰ型开放性骨折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半个月愈合外,其余切口均Ι期愈合,无术后局部积液发生。结论同种异体骨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由于骨螺钉的强度不足,只适用于松质骨及非承重骨骨折固定,禁用于粉碎性骨折及在承重骨作为主要内固定。 林木城 潘剑雄 林昆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动态负荷力对软骨前体干细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的影响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组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在动态负荷压力对体外软骨前体干细胞(PSC)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的影响,寻找在细胞外基质呈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软骨PSC,并用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所得PSC行不同强度(30、60、90 mm Hg)和持续时间(2、6、24 h)的压力刺激,设未刺激组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PCR检测各组细胞的PTHrP水平;随机将软骨前体干细胞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90 mm Hg强度的压力持续24 h处理软骨前体干细胞,对照组不予处理,提取两组蛋白质行双向电泳,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2组细胞呈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PSC在动态压力培养环境下,各时间点PTHr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同一时间点,压力越大,PTHrP mRNA表达水平越高。质谱鉴定在压力作用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呈差异表达共6种蛋白质,分别为脯氨酰羟化酶α亚单位、丙酮酸激酶、L-乳酸脱氢酶、脯氨酰羟化酶β亚单位、细胞骨架蛋白、烯醇酶。实验组的所有差异性蛋白表达均强于对照组。结论压力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前体干细胞PTHrP的表达,压力作用下软骨细胞外基质有6个关键蛋白呈差异表达,其在软骨改建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靳松 彭建强 林昆 黄爱军 李亚杰关键词:软骨细胞 蛋白质组学 可吸收线隐性减张缝合处理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隐性减张缝合解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有张力,难以缝合和容易发生坏死的问题.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03例220侧胫腓骨骨折病人手术切口使用可吸收线皮... 彭建强 胡明山 周经颖 林昆 黄爱军关键词:切口愈合 可吸收线 微型骨锚及钢丝固定重建指伸肌腱中央束撕脱伤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骨锚钉(mitek bone anchor)及钢丝固定重建指伸肌腱中央束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骨锚钉手术治疗患者(锚钉组)18例,应用钢丝手术治疗(钢丝组)20例患者,疗效评价标准采用Dargan功能... 马树强 彭建强 王坤正 林昆关键词:锚钉 钢丝 指伸肌腱 锤状指 异体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异体骨制备过程中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异体骨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在Instron型电子拉伸试验机上分别测试其极限弯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极限压缩强度,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通过不同的处理后,异体骨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变。结论不脱钙或仅表面脱钙,深低温保存,EO灭菌对其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林昆 彭建强 张旗关键词:异体骨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