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贵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1937年澳大利亚土著福利会议述评被引量:1
- 2012年
- 1930年代,面对国内外压力,澳大利亚联邦开始积极介入土著事务。1937年4月,联邦政府召集各州土著事务官员召开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土著会议,称之为土著福利会议。与会代表就各州土著状况和土著政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西澳内维尔和澳北区库克成为会议的主导人物。会议通过了吸收混血土著的决议,不仅认可和批准各州推行的土著政策,也包含了预示土著政策转变的新因素。
- 杨洪贵
- 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对非英语移民的同化政策被引量:5
- 2002年
- 二战后澳大利亚对非英语移民推行同化政策 ,试图以澳大利亚生活方式构建澳大利亚文化民族的统一身份。同化政策作为澳大利亚历史上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努力 ,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民族身份 ,但其强烈的种族主义特征 ,不仅激起了非英语移民的抗争 ,而且迫使澳大利亚人对非英语移民及其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同化政策最终破产 。
- 杨洪贵
- 关键词:同化政策
- 澳大利亚多元化文化政策初探
- 杨洪贵
- 关键词:民族文化多样性同化政策多元文化政策
- 1947年旁遮普教派暴力冲突探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印巴分治前后,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对旁遮普的争夺激化了旁遮普伊斯兰教、印度教和锡克教三大教派的矛盾。1947年3月,西旁遮普爆发大规模教派暴力冲突,加速了印巴分治进程。随着分治的临近,8月教派暴力冲突再掀高潮,首先在东旁遮普爆发,随后蔓延到整个旁遮普。伴随着印巴分治发生的1947年旁遮普教派暴力冲突不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埋下了印巴两国相互仇视的祸根。
- 杨洪贵曾林华
- 关键词:印巴分治
- 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政策转变的经济原因探析
- 2002年
- 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开始转变其亚洲政策,就其原因而言,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这一转变与澳大利亚自身经济特点、国际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发展的结果。
- 萧子华杨洪贵
- 关键词:经济根源
- 荷兰战后移民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战后非殖民化运动导致印度尼西亚和苏里南大量人口移居荷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初,荷兰从地中海沿岸国家输入大量劳工,随后劳工移民带来大量家庭移民;80年代中期以后,难民以及寻求庇护者纷纷进入荷兰,成为荷兰移民的重要部分。随着类型多样、来源广泛的移民不断进入,荷兰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大量外来移民的存在,尤其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存在,成为荷兰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 杨洪贵
- 澳大利亚1967年宪法改革及其对土著问题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1900年7月9日通过的《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把土著排斥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之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歧视土著的明证,不断遭到批评。二战后,澳大利亚社会中要求修改宪法以给予土著平等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迫使澳大利亚政府于1967年举行全民公决,进行宪法改革,修改宪法中的相关条款。1967年宪法改革是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关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后来澳大利亚政府管理土著事务、改善土著的地位及对澳大利亚的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 杨洪贵
- 关键词:宪法改革全民公决
- 论澳大利亚非英语移民同化政策
- 二战后澳大利亚对非英语移民推行同化政策,试图以澳大利亚生活方式构建澳大利亚文化民族的统一身份。本文认为同化政策作为澳大利亚历史匕—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努力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民族身份,但其强烈的种族主义特征不仅激起了非英语移民的...
- 杨洪贵
- 关键词:民族文化多样性同化政策
- 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成因和价值意义被引量:6
- 2002年
- 作为一项20世纪70年代以来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措施,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是澳大利亚政府正视民族文化多样性成为必然趋势的现实,为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追求新的国际形象和促进对外交往而采取的一项适应性策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产生,不仅说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历史潮流,而且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 欧岚杨洪贵
- 关键词:多元文化政策民族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 澳大利亚对混血土著的“血统改造”被引量:6
- 2013年
- 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的长期交往导致土著社会萎缩,也造成了混血土著群体的出现。19世纪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纯血统土著被赶进保留地,澳大利亚逐渐把混血土著视为实现"白澳"理想的主要威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血统改造"成为澳大利亚处理混血土著问题的基本手段,鼓励白人男性与土著妇女婚配,以期逐渐清除混血土著后代的土著生理特征,最终把他们改造成为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血统改造"最终宣告失败,澳大利亚转而对纯血统土著和混血土著实施同化政策。作为实现"白澳"理想的一个重要步骤,"血统改造"从一开始就深深烙上了种族主义的印记。
- 杨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