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生

作品数:37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超声
  • 8篇血管
  • 8篇造影
  • 7篇肿瘤
  • 6篇心室
  • 5篇造影剂
  • 5篇超声造影
  • 4篇心动图
  • 4篇心室功能
  • 4篇血管瘤
  • 4篇右心
  • 4篇右心室
  • 4篇直肠
  • 4篇前列腺
  • 4篇腺癌
  • 4篇肺栓塞
  • 4篇肝血
  • 4篇肝血管
  • 4篇肝血管瘤
  • 4篇超声心动图

机构

  • 2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山西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28篇杨永生
  • 14篇陈武
  • 12篇康春松
  • 5篇徐琨
  • 5篇李奕莹
  • 5篇刘望彭
  • 5篇李天亮
  • 4篇郝美芳
  • 4篇赵育芳
  • 4篇刘晓芳
  • 4篇刘利平
  • 4篇杨丽清
  • 4篇李廷廷
  • 4篇吴成爱
  • 4篇许建萍
  • 3篇杨学英
  • 3篇袁霞萍
  • 3篇刘聪雅
  • 2篇吕吉元
  • 2篇吴磊

传媒

  • 6篇中华超声影像...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TDI)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均置入DDD型起搏器,心室电极放置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入选病人根据术者建议和病人意愿置入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保持病人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缓慢心律失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分别测量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从而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左心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9个月及12个月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适合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
吴磊陈还珍杨永生吕吉元
关键词:心功能起搏器
以气短、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左心室憩室的诊治和护理被引量:1
2020年
介绍了1例以气短、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左心室巨大憩室病人的诊治和护理体会,提示术前应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改善心功能,加强胸腔引流管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心电监测,加强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靳春荣肖珊侯清濒杨永生乔英郭林静李思进
关键词:左心室憩室气短胸腔积液围术期护理心电监测
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最大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1例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式采用三维标测系统联合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肺静脉前庭隔离术,必要时辅以左右房辅助线线性消融,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症状及心电图判断是否复发,并将患者分为消融成功组与术后复发组,测量12导联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max,并计算Pd;结果术后复发组各时点Pd均显著高于消融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40ms为界值,术前Pd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2.0%,阳性预测值29.4%,阴性预测值92.9%;术后24h及1周时Pd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8.0%,阳性预测值38.5%,阴性预测值94.4%。结论术前及术后各时点P波离散度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而Pmax对术后复发无预测价值。
安斌李学文王泽生杨永生吴磊王艳玲张丽利
关键词:导管消融P波时限P波离散度
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病理性质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对于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 ,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肿瘤的内回声特征与其病理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研究内回声特征与病理性质的相关性 。
陈武康春松杨永生贾春梅刘望彭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超声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two-dimensionalspeckletrackingimaging,2D-STI)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的APE患者80例,依据早期病死率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0例)、中危组(26例)和高危组(24例)。正常对照组60例。应用2D-STI技术测量右室整体、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应用RT-3DE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RVSV)、射血分数(RVEF)和峰值排空率(PER)。分析常规超声测值与2D-STI技术和RT-3DE测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PE患者较对照组右室整体、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ε值减低,且随着危险程度增加其逐渐减低,其中以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减低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中危组及高危组RVEDV、RVESV增高,RVEF、PER减低,低危组无明显变化,且随危险程度增加,RVEDV、RVESV逐渐增高,RVEF、PER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PE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与右室整体、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值及RVEF、PER之间有良好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E患者右心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2D-STI技术及RT-3DE可以客观、准确、敏感地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及评价疗效。
陈武郝美芳许建萍徐琨杨永生李奕莹刘聪雅杜红枝
关键词:肺栓塞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甲状腺癌大小及位置对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诊断准确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结节的大小、位置对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US-FNA)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甲状腺癌患者共87个结节术前US-FNA的资料,以BSTC分级>Ⅳ级作为US-FNA诊断甲状腺癌标准,根据US-FNA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是否相符,将结节分为A组(相符组)和B组(不相符组)。比较两组结节的最大径及结节浅部距甲状腺浅部被膜距离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结节最大径及距甲状腺浅部被膜距离的截断值。结果 US-FNA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率为79.31%(69/87)。A组结节最大径为(1.63±0.58)cm,B组为(1.01±0.42)cm;A组结节距甲状腺浅部被膜距离为(4.15±1.83)mm,B组为(7.86±2.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结节最大径的截断值为1.05cm,结节距浅部被膜距离的截断值为6.1mm。结论甲状腺癌的大小及位置均可影响US-FNA诊断准确率。
孙永清刘利平赵育芳陈武杨永生崔荣荣刘静静王潇婧樊文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活组织检查
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及分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及分化程度与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109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临床疑诊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及穿刺活检。使用时间-强度陆线分析软件分析造影图像,记录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到达时间(AT)、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支斜率(α)、下降支斜率(β)、上升支斜率与下降支斜率的乘积(α×β)7个造影参数;记录每例患者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及癌症患者的Gleason评分,并依据腺体分化程度将其分为高分化组(〈4分)、中分化组(5~7分)、低分化组(8~10分)。比较各研究对象的造影参数及MVD计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44例前列腺癌,61例前列腺增生,3例局灶伴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1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②造影参数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PI、α、α×β大于增生组(P〈0.05),TTP、AT小于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MVD计数明显高于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组MVD计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参数PI、α、α×β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43,P=0.000;r=0.671,P=0.000;r=0.529,P=0.002);AT、TTP与MVD计数呈负相关(r=-0.382,P=0.026;r=-0.720,P=0.000)。结论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参数与MVD计数具有相关性;MVD计数随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造影参数可推断前列腺病变微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评价病变的良恶性及预后。
吴成爱刘聪雅杨永生杨丽清陈武李廷廷赵育芳杜红枝郝美芳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微气泡前列腺肿瘤微血管密度
实时超声造影检测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检测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与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76例90个肝血管瘤病灶患者行造影超声检查,所有病灶均经增强CT或MRI证实,其中1例经穿刺活检,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动态观察肝血管瘤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期(0-40s)、门脉期(41-120s)及延迟期(121-360s)灌注变化规律,并用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对90个肝血管瘤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后血管瘤开始增强时间为10-18s,平均(13.3±2.5)s,90个病灶均在动脉期出现增强,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向心性填充,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其中27个(30.0%)病灶在动脉期呈周边结节状强化,随后进行性向心性填充,39个(43.3%)病灶为环状强化,24个(26.7%)病灶在动脉期呈整体快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等高回声。病灶大小与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病灶的增强模式有关,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多呈结节状强化,体积较小者以整体快速强化多见(P<0.05)。肝血管瘤三种增强模式(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整体快速强化)与正常肝组织时间-强度比较:灌注峰值高、曲线下面积大、曲线陡、整体快速强化组达峰值时间短,结节状强化组、环状强化组达峰值时间缓慢,整体快速强化组灌注峰值大于其他两组,曲线的尖度整体强化组与环状强化组均比结节状强化组陡,曲线下面积三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肝血管瘤增强模式为动脉期从周边结节状、环状或整体快速强化开始,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向心性进行性增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肝血管瘤的动态增强过程,揭示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王健康春松杨永生
关键词:肝血管瘤造影剂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室壁心肌应变的特点,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评价APE右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将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APE患者78例分为高危组(21例)、中危组(29例)与低危组(28例),以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分别测量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结果中、高危组右室侧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心肌PS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组间各节段心肌P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右室侧壁中间段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肌PSS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各节段心肌PSS均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右室侧壁基底段、心尖段及室间隔心尖段低于低危组(P<0.05),其他节段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准确、敏感反应APE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价右心功能提供较好的检测方法。
李奕莹陈武杨永生许建萍徐琨郝美芳
关键词:肺栓塞右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成像
肝转移癌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肝转移癌超声造影检出能力、造影增强时相特点并定量分析。方法35例肝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观察动脉相(8~30s)、门脉相(31~120s)及实质相(121~360s)灌注和回声变化规律。记录病灶大小、位置、数目、各增强时相的表现。用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行量化分析。结果①35例肝转移癌常规超声共检出病灶182个,超声造影共检出386个,超声造影检出明显增加(P〈0.05)。②动脉相重点观察的76个肝转移癌病灶表现四种灌注特征Ⅰ型(26.3%),周边环状增强,中心不增强或有少量点状、短线状血管向中心伸延。Ⅱ型(46.1%),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少量均匀增强。Ⅲ型(11.8%),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少量增强,可见细长分枝状血管。Ⅳ型(15.8%),快速整体团状增强,内部团状或网状走行血管。③对四种增强类型行定量分析,峰值强度Ⅰ型低于其他三型,Ⅳ型高于其他三型(P〈0.05);达峰时间Ⅳ型短于其他三型(P〈0.05),曲线下面积Ⅳ型高于其他三型(P〈0.05)。④35例中重点观察的76个病灶门脉相和实质相均呈现不同程度低回声,其中实质相共有22例54个病灶与相邻肝组织对比非常明显呈“黑洞”现象。结论超声造影增加了肝转移癌病灶的检出数目;肝转移癌增强模式及造影表现有利于其定性诊断;定量分析有利于解释各增强类型的形成基础。
康春松刘睿宏杨永生杨学英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肝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