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军
- 作品数:29 被引量:280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林木根际土壤研究进展被引量:47
- 2002年
-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林木根际土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内容包括研究方法、pH状况、养分状况及生物学活性等。指出了由于受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限制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与其他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林木根际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环境 ,对其的研究需要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和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协作。
- 张学利杨树军张百习
- 关键词:研究方法PH值养分状况生物学活性
-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被引量:71
- 2005年
- 文中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其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 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近熟林阶段次之,在幼龄林阶段最小;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的CEC值与非根际土壤相近,而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的程度最高,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程度逐渐下降;在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全N、速效N、速效K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随林龄增长,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百分比下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 张学利杨树军张百习袁春良
- 关键词:樟子松发育阶段根际土壤
-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矿质营养循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该文以林龄为32 a的樟子松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内K、P、Mg、Zn、Cu、Fe、Mn等矿质元素2010-2011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林林分矿质元素的收入大于支出,呈盈余状态。但林分的生产力却比较低,生物生产量仅为2.604 t·hm-2·a-1,原因可能是樟子松林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率较低。同时林分的归还量少,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取人工措施调控樟子松林,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 张柏习韩辉张学利尤国春杨树军
- 关键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矿质元素
- 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地区林业现状及问题探讨被引量:4
- 2007年
- 简要阐述了1999~2002年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地区林业现状,并对出现的问题做以探讨。指出近几年连续高温、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是该地区樟子松、杨树枯死的主要原因,水分是限制科尔沁沙地植被状况的关键因素。
- 韩辉王国晨袁春良吴德东白雪峰杨树军顾延雄商胜才张才厚任凤伟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林业现状樟子松
- 不同疏伐密度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研究分析了辽宁阜新半干旱区油松母树林不同疏伐密度对天然更新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更新状况和母树林密度有密切关系,在低密度林分下,天然更新幼树数量增加;在高密度林分下,天然更新幼树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或无更新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对油松母树林下天然更新幼树进行疏伐密度处理后,天然更新幼树地径和树高都有明显增长,表明油松在更新密度较大情况下进行疏伐有利于天然更新幼树的生长。
- 李红杨树军刘敏曹怡立王淑秋辛诚
- 关键词:沙地油松疏伐
- 施用草炭对风沙土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 1999年
- 在风沙土上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分解度高、养分含量多的草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 邢兆凯张学丽杨树军
- 关键词:草炭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
- 沙地樟子松针叶保水力及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通过对樟子松、油松、赤松形态结构、保水能力的分析及对樟子松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针叶形态与结构利于抗旱,叶片组织含水量中束缚水所占比重大,叶片保水力强,初始失水率2.5%-4.1%;立地条件、龄级、密度对樟子松针叶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生长季内,针叶相对含水量大体呈单峰变化,即6、7月份较低,8月份达到顶峰,进入9、10月份回落;樟子松2年生针叶相对含水量与气温显著相关。
- 白雪峰韩辉周凤艳杨树军刘伯超雷泽勇金震
- 关键词:樟子松保水力相对含水量
-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667~2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 杨树军尤国春刘敏肖巍周丽丽
-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造林密度沙地
-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对比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对章古台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的 pH值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CEC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根际土壤中盐分的富集程度明显下降,全N、速效N、速效K的富集程度和速效P的亏缺程度明显下降;樟子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酶的活性随感病等级的加重呈下降趋势,说明樟子松感病后,其根系的生物活性下降。
- 张学利杨树军张百习白雪峰
- 关键词:樟子松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
- 美国皂角不同种源耐盐碱评价与筛选被引量:17
- 2008年
- 采用模拟盐碱生境的方法,选择引种生长表现好、保存率较高的12个美国皂角种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调查各种源被害症状,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结果表明:6、16、17、21号种源耐盐碱能力相对较强,可在中度盐碱地造林中推广应用。
- 杨树军张柏习张学利
- 关键词:种源耐盐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