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航

作品数:16 被引量:33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耐药
  • 5篇耐药性
  • 4篇细菌
  • 4篇细菌耐药
  • 4篇细菌耐药性
  • 3篇药物敏感
  • 3篇药物敏感性
  • 3篇细菌耐药性监...
  • 3篇敏感性
  • 3篇耐药性监测
  • 2篇药物
  • 2篇丝状真菌
  • 2篇图像
  • 2篇图像鉴别
  • 2篇显微图像
  • 2篇抗菌药物敏感...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图像
  • 2篇检出
  • 2篇检出率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北电网有限...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16篇杨文航
  • 13篇徐英春
  • 7篇杨启文
  • 6篇王贺
  • 5篇孙宏莉
  • 5篇刘文静
  • 4篇王瑶
  • 4篇张小江
  • 3篇谢秀丽
  • 3篇赵颖
  • 3篇窦红涛
  • 3篇陈民钧
  • 2篇朱任媛
  • 2篇刘亚丽
  • 2篇肖盟
  • 2篇郭莉娜
  • 1篇杜娟
  • 1篇秦绪珍
  • 1篇齐志宏
  • 1篇习慧明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感染与化...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鉴定结果为酵母菌的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抗真菌药的敏感性、阳性报警时间、科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中共分离非重复酵母菌206株。真菌瓶、需氧瓶和厌氧瓶酵母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2%(79/6003),0.43%(371/85855)和0.06%(47/77168)。排在前3位的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72株(34.95%),热带念珠菌42株(20.39%)和光滑念珠菌39株(18.93%);少见菌包括季也蒙念珠菌、毕赤酵母菌、葡萄牙念珠菌、酿酒酵母、郎比可念珠菌、尼瓦利亚念珠菌、红酵母和希木龙念珠菌。我院酵母菌血流感染好发于>60岁的老年患者(42.23%),男性115例(55.83%)。酵母菌血流感染前3位科室为急诊科41株(19.90%),内科ICU和外科ICU均为36株(17.48%)。阳性报警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5.36±26.87)h,近平滑念珠菌(52.58±45.94)h,白念珠菌(49.17±35.37)h和热带念珠菌(23.38±19.32)h。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8.61%、97.44%、89.66%和71.43%。结论本院酵母菌血流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热带念珠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刘文静孙宏莉孙宏莉杨文航张小江王瑶杨文航窦红涛肖盟赵颖王瑶刘亚丽杨启文朱任媛窦红涛
关键词:念珠菌血流感染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临床生物样本库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被引量:21
2018年
随着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生物样本库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建设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信息管理系统是样本库的核心部分,其建设应立足于支撑样本库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通过建立样本信息数据采集流程、数据集成与交换系统及安全系统,形成一体化整合数据库和公共门户网站,实现生物样本、临床资料和分子数据等各种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全面共享。
郭丹杨文航徐英春
关键词:信息系统
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监测我院2008年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方法收集我院患者首次非重复分离株5264株。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4%,其他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16%,头孢吡肟除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率>30%外,其他菌属耐药率均<20%。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除沙雷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外,其他菌属的耐药率均>3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ESBL阳性率分别为52.5%、37.2%。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3%、27.7%,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占10.4%(56/541)。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2.5%、35.2%,对其余测试药物耐药率均>6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占44.2%(248/561)。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及链球菌属均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7.2%和77.0%,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占4.7%,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占22.9%,未发现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的β溶血性链球菌。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仍为抗菌活性最强的抗菌药物,但是耐药菌株及多重耐药株菌VRE、CRAB、CRPA已经出现并有上升趋势。
刘文静张小江杨文航谢秀丽王贺杨启文徐英春陈民钧
关键词: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ICU来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37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所属129所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度ICU来源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度共收集ICU分离菌株27 0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078株占26.2%,革兰阴性菌19 956株占73.8%;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分别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中占前5位的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集标本占前3位的是痰液、血液和尿液,分别占63.2%、11.6%、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约8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分别有1.4%和8.7%对万古霉素耐药,1.0%和5.9%对替考拉宁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73.9%和54.5%;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一部分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4%和14.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4%和34.9%,鲍氏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72.9%和73.5%,但二者对多黏菌素B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我国ICU来源细菌仍然以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必须加以注意,需要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并继续密切监测ICU病原菌耐药变化趋势。
张丽杨文航肖盟徐英春郑波吕媛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
一种针对丝状真菌形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针对丝状真菌形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各类丝状真菌的显微图像数据库;通过高信息区评价算法对所述丝状真菌的显微图像进行预处理;构建基于ResNet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所述显...
杨文航徐英春井然张戈谢秀丽尹相龙
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菌珠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按CLSI2009年版判读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09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株3 8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3%,革兰阳性菌占33.7%。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0.3%和69.0%。MRSA中仍有约67.9%和81.6%的菌株分别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和磷霉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出现少数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根据表型推测可能为VanA型耐药;未出现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PRSP)占2.7%。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阳性率分别为54.8%、29.3%和20.6%。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但出现个别对厄他培南不敏感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9%和16.1%。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0.4%和48.2%,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24.7%、71.7%。结论临床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呈增长趋势,VRE、CRAB、CRPA检出率增加显著,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王贺张小江刘文静杨文航孙宏莉谢秀丽王辉徐英春陈民钧
关键词: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
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研究被引量:77
2016年
目的通过尿常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与尿细菌培养结果,研究尿常规相关指标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1 534例同时送检尿常规(尿常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与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结果,分析尿培养阳性率及菌种分布,并以尿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尿常规和有形成分分析中与尿路感染相关指标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性能。结果 1 534例患者标本中,778例(50.7%)尿培养结果为"普通培养经鉴定无细菌生长";尿培养阳性患者468例(30.5%),尿培养阳性菌中,革兰阴性菌最多占57.48%,革兰阳性菌次之占38.46%,真菌最少占4.06%;分析尿路感染相关指标的诊断性能,可见亚硝酸盐(NIT)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说明NIT结果与尿培养结果的联系程度最大,此外,LEU、Bacteriuria、WBC的诊断比值比也都>1,与尿培养结果的联系程度也较大,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灵敏度最高的为干化学中性粒细胞酯酶(LEU),特异性最高的是NIT(>95%),尿液有形成分WBC计数结果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均>80%,尿液有形成分Bacteriuria计数结果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80%(除外60岁以上人群),NIT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阳性预测值(PPV)最高约80%,用于排除尿路感染,LEU的阴性预测值(NPV)>80%,其次为NIT。结论大多数尿培养为阴性或可疑污染,尿常规NIT、LEU以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WBC、Bacteriuria计数作为一种快速筛查实验,对于排除尿路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尿培养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娟张林涛杨文航尚雪松杨启文徐涛徐英春
关键词:尿常规尿培养尿路感染
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符合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根据医学检验所实际运行状况,评价原卫生部2009年印发的《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符合性,完善医学检验所的资质管理。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抽样调查北京市10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资质和运行状况。通过差异分析法比较医学检验所实际运行与基本标准所存在的差距。结果:①试行标准设计合理,综合符合率>80%。在17项核心条款中符合性好的12条,符合性中等的4条,符合性差的1条,不符合条款的主要内容为人员配置和质量控制;②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具有高级技术人员匮乏、培训体系薄弱、中转检验业务常态化、以及管理营销团队壮大等特点。结论:医学检验所的资质条款应适当修改,其内容为:①适当缩小必须的房屋面积,缩小各临床检验专业需要的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最低数量;②将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纳入公立医院的培训体系;③明确惩罚性措施,尤其是针对质量控制方面的惩罚性措施。
傅谭娉孟群胡建平徐向东杨启文杨文航王瑶王贺孙宏莉徐英春
关键词:资质符合性
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评价
2019年
目的评价我院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与万古霉素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联。方法回顾性调查118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学检测为革兰氏阳性菌且进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的患者,分层分析万古霉素血清浓度与疗效和肾毒性间的关联。结果以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分组,三组均以老年男性患者居多,有接近一半的患者血药浓度没有达标,未达标患者中有过半数没有进行药物浓度连续监测。随着万古霉素浓度的升高,基础肌酐值逐渐升高,连续监测药物浓度的患者比例也逐渐增高。血清药物浓度与血液指标的好转、临床总有效率间没有统计学关联。随着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的升高,肾毒性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现肾毒性的患者血清基础肌酐浓度明显高于无肾毒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的药物浓度监测辅助万古霉素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尤其对于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重视血清药物浓度监测,以减少肾毒性。
秦绪珍由婷婷齐志宏杨文航杨启文徐英春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临床疗效
59例人体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病历污染率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调查研究对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报警时间与葡萄球菌感染之间的关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血液和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的59例住院病历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血液及静脉导管培养葡萄球菌阳性,有7例(污染菌)未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余52例(污染菌和致病菌)都使用了抗生素,且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污染菌与病原菌的报警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污染菌报警时间长于病原菌。结论:葡萄球菌在血培养中的假阳性率比较高,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采血培养标本时应严格规范操作以减少其污染,其阳性结果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污染菌,以避免临床上不必要抗生素的滥用,从而也可防止葡萄球菌的高耐药率的问题。
习慧明杨文航刘文静徐英春姚彬
关键词:葡萄球菌污染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