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新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用于成鱼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净化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成鱼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包括:养殖池、机械过滤池、沉淀池、蛋白分离池、毛刷池、流化床填料池、臭氧池和紫外消毒池,并依次连接以构成循环水净化回路,将养殖池内的养殖废水依次通入机械过滤池、沉淀池和...
- 张清靖杨建新祁洪芳吴彦飞曲疆奇柴长凯罗颖
- 一种裸鲤鱼卵孵化培育一体化装置及培育方法
- 一种裸鲤鱼卵孵化培育一体化装置及培育方法,涉及鱼卵培育的技术领域,其结构为:包括条形缸、圆形缸、孵化盒和供水管,所述条形缸一端依次设置有定水位管A和过滤网,所述条形缸的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圆形缸,所述圆形缸内部设置有定水位管...
- 魏盼盼俞录贤丰朝晖张宏杨建新祁洪芳柴长凯崔恩慧阿怀云
- 青海湖裸鲤淡水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 史建全杨建新祁洪芳张宏柴长凯孔杰史振翔俞录贤毛月凤丰朝辉杨慧琴马玉亮赵秀梅岳德跃张惠琴
- 该成果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淡水人工池塘高密度“夏花”鱼苗、1+龄鱼种和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水花”鱼苗放养密度达20-25万尾/亩,成活率超过60%,育成规格达7.5厘米,亩净产462公斤。首次开展青海湖裸鲤水库网箱鱼种培育...
- 关键词:
- 关键词:裸鲤人工养殖淡水鱼
- 用于成鱼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处理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成鱼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机械过滤池、沉淀池、蛋白分离池、毛刷池、流化床填料池、臭氧池和紫外消毒池,并依次连接以构成循环水净化回路,将养殖池内的养殖废水依次通入机械过滤池、沉淀池和蛋白...
- 张清靖杨建新祁洪芳吴彦飞曲疆奇柴长凯罗颖
- 文献传递
- 布哈河青海湖裸鲤鱼苗鱼卵的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2008年7月1日到10月7日,使用水文过河缆道及圆锥网接滤过式集苗器进行采样,对青海湖布哈河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青海湖裸鲤的自然繁殖状况,为其资源监测及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性资料。结果表明:布哈河中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单一,主要为青海湖裸鲤,采样期间有多次苗汛,主要苗汛出现于7月份,9月上旬仅有小规模苗汛;鱼苗平均密度3.17 ind.·m^(-3),最高达54 ind.·m^(-3);晚上鱼苗密度(22:00-22:10)与下午鱼苗密度(14:00-14:10)有显著性差异(df=98,P<0.05);青海湖裸鲤的鱼卵在上层平均密度为0.075 ind.·m^(-3),下层平均密度0.175 ind.·m^(-3),两者亦存在显著性差异(df=10,p<0.05);鱼苗的漂流运动主要集中在晚上;总体上看,鱼苗主要分布在河流上层,有近岸分布的趋势,而鱼卵则主要分布在河流下层,接近河流中央位置;鱼苗断面系数为0.43,鱼卵断面系数为2.32。
- 张宏谭细畅史建全杨建新祁洪芳李新辉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
- 2006-2010年夏季青海湖浮游植物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2006—2010年夏季对青海湖14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29属34种,其中硅藻门14属18种,蓝藻门4属4种,绿藻门8属8种,裸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硅藻门是种类组成上最重要的类群。斯潘塞布纹藻Gyrosigma spenceri、尖布纹藻G.acuminatum、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ocellata、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种类。与196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浮游植物属的数量减少了24个,其中硅藻门减少了9个属,原来全湖广泛分布的刚毛藻Cladophora也很少出现。调查期间青海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1289~117250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76~1.09 mg/L。斯潘塞布纹藻和尖布纹藻也是数量最多的种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水体透明度间具有显著线性关系。
- 姚维志史建全祁洪芳杨建新贾砾普炯
- 关键词:浮游植物藻类富营养化
- 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盐碱环境中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中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为白昼摄食类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淡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摄食高峰期为08:00—11:00,摄食低谷期则为05:00—08:00;湖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在08:00—19:00呈现较高且持续的摄食现象,其平均每小时摄食量显著高于05:00—08:00和19:00—05:00时段。而在全暗环境中,青海湖裸鲤摄食的节律性减弱,各时段的平均每小时摄食量较为接近。经63d的自主摄食养殖,在自然光照下,湖水组的青海湖裸鲤在高盐碱环境中的体长增长率为(1.19±0.17)%、体重增长率为(10.66±0.98)%、特定生长率为(0.16±0.02)%/d,均分别显著低于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18.66±0.41)%]、体重增长率[(67.32±3.05)%]和特定生长率[(0.82±0.03)%/d],表明生长受到抑制。湖水组和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均小于3,表明青海湖裸鲤为负异速生长鱼类,其中,湖水组b值小于淡水组,即湖水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淡水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盐碱环境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特性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探寻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水环境以及淡水人工养殖中的摄食节律及生长规律,为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碱生境中鱼类的摄食习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卫宇星么宗利么宗利祁洪芳来琦芳祁洪芳戴阳周凯杨建新周凯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
- 青海湖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
- 史建全陈大庆祁洪芳杨建新孔杰李长忠张宏来琦芳
- 通过开展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盐碱胁迫适应机理、原种保存、环境监测、初级生产力调查、淡水全人工繁育、人工增养殖、种质保护和资源恢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自然种群保护、人工种群的建立和规模化繁育等技术方面取得重...
- 关键词:
- 关键词:裸鲤繁殖生物学
- 海洋水色遥感产品在青海湖鱼产潜力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鱼产潜力可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传统的鱼产潜力估算方法在大型湖泊中往往成本高、采样率低、时效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非冰封期(510月)在青海湖的实测数据,通过提取和校对海洋水色遥感MODIS卫星数据反演产品(1 km分辨率)并结合垂向归纳模型(VGPM)构建了青海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鱼产潜力估算模型,估算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实测值对比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5%.利用该模型估算20182020年非冰封期青海湖基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鱼产潜力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青海湖鱼产潜力在510月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季节波动规律,最大值出现在夏季(78月);空间分布上呈现湖心小,岸边及靠近入湖支流河口区域大的分布状态,全湖总鱼产潜力月均变化范围为2.5万~17.6万t.鱼产潜力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温、外源营养物质、裸鲤摄食等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湖非冰封期的鱼类资源承载力年累计值可达45.8万t,明显高于现有裸鲤资源的现存量和历史产量高峰值,表明青海湖仍然具备很大的鱼类资源承载力与增殖空间.本研究为同类型的大型高原湖泊基于卫星遥感的高效长期鱼产潜力监测估算提供了范例,为青海湖“封湖育鱼”政策制定和增殖放流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 班璇舒鹏祁涛龙奥运祁洪芳杜浩杜浩杨建新史建全李君轶
- 关键词:海洋水色遥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鱼产潜力
- EY60回声探测仪在青海湖鱼类资源量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5
- 2009年
- 2006年8月16-18日通过使用回声探测仪(Simrad公司EY60型,200kHz换能器)对青海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探测评估.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水平分布具不均匀性,有小型鱼群聚集现象;在不同的设定分区,鱼类密度在0.168-12.8ind./1000m3之间,均值为1.16ind./1000m3;布哈河口鱼类较为密集,密度最大值为12.8ind./1000m3.初步估算青海湖裸鲤达可捕规格(体长大于20cm)个体数量为6.5×107ind.,95%置信度区间为35.6×107-118.4×107ind.,应用资源密度体积法估算青海湖裸鲤的可捕资源量约为15275t.探测实验还证实,EY60回声探测仪在青海湖中进行鱼类资源评估时探测效果良好,分析软件Sonar5可以对鱼类个体自动识别、计数,便于进行鱼类资源量评估.
- 谭细畅史建全张宏陶江平杨建新祁洪芳李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