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作品数:56 被引量:213 H指数:9 供职机构: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更多>>
指端血糖监测在中老年患者入院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指端血糖监测在血糖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新入院的45岁及以上住院病人,入院护理评估时分别采集指端血及静脉血。用强生血糖仪测定新入院中老年患者的指端血糖197例,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AU1000测定其静脉血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均值分别为:指端血糖为(6.1±1.6)mmol/L,静脉血糖为(6.5±1.2)mmol/L,t=0.67,P>0.05,直线相关系数r=0.83,P<0.01。新入院中老年患者197例,检出血糖异常者67人(34%),其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58人(29%),确诊的糖尿病病例中新诊断的14人(7%)。结论指端血糖监测结果可靠,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建议将随机指端血糖测定纳入中老年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常规。 汪敏 周莹 蒋新颖 梁玲 李雷关键词:护理评估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降低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酸激酶(CK)升高值。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CK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同时需要监测ALT及CK变化。 李丽燕 李雷 杨荣礼关键词:高脂血症 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受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选择血糖正常(NGT)组25例,IFG组24例,IGT组22例,检测TC、TG、LDL-C、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OGTT后2h血糖(2hPG)及2h胰岛素(2hINS),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IGT组vWF较IFG组、NGT组明显升高[(170.25±21.76)%∶(155.16±17.19)%、(135.46±15.52)%,P<0.05~0.01],肱动脉EDD较IFG组、NGT组明显降低[(4.86±0.94)%∶(5.47±0.90)%、(6.24±0.97)%,P<0.05~0.01];IFG组vWF较NGT组明显升高[(155.16±17.19)%∶(135.46±15.52)%,P<0.05],肱动脉EDD较NGT组明显降低[(5.47±0.90)%∶(6.24±0.97)%,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hPG、LDL-C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3、-0.59,P<0.05)。结论:IGT较IFG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加强IGT防治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更为重要。 李雷 杨荣礼 李平静 李丽燕 徐通达 李东野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 肱动脉 餐后血糖水平对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李丽燕 李雷 杨荣礼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餐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和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和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分析UACR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新诊断为T2DM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UACR将患者分为UACR正常组(54例)、微量蛋白尿组(48例)和临床蛋白尿组(43例),检测3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颈动脉IMT。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UACR与肱动脉EDD和颈动脉IMT关系。结果与UACR正常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EDD减低(分别为5.78%±0.76%、5.02%±0.83%和4.37%±0.92%),IMT升高[分别为(0.87±0.08)、(1.01±0.11)和(1.13±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EDD减低,IM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DD与FPG、2 h PG、2 h INS、HbA1C和UACR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2、-0.665、-0.548、-0.622和-0.586);IMT与TC、TG、LDL-C、hs-CRP和UACR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6、0.569、0.710、0.665和0.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CR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相关性,应常规检测UACR,对及早评估动脉粥样硬化与筛查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李雷 杨荣礼 卢海龙 郝敬波 李璐关键词:老年 内皮功能 内膜中层厚度 叶酸对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04年 李雷 夏勇 李东野 陈清枝 史春志 王然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内皮功能 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高血糖患者58例,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32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TC、TG、LDL-C、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胰岛素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体重指数、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vWF明显降低,EDD明显增大(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hs CRP、vWF明显降低,EDD增大更明显(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hs-CRP呈负相关。结论阿卡波糖可能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李雷 杨荣礼 李平静 陈静 李东野关键词:阿卡波糖 肱动脉 饭后期间 血糖 胰岛素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21例和高脂血症组28例,两组均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连续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h血糖、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①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组的血脂代谢;②血脂正常组及高脂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分别为[(5.27±1.26)mg/Lvs.(6.66±1.37)mg/L,P<0.01],[(5.31±1.34)mg/Lvs.(6.72±1.39)mg/L,P<0.01];高脂血症组患者的vWF水平由(188.73±20.74)%降至(169.53±21.01)%,P<0.05;③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肱动脉EDD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6.12±1.02)%vs.(7.58±0.97)%,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李雷 杨荣礼 李平静 夏勇 李东野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糖尿病 肱动脉 内皮 血管 多普勒导丝技术评价缺血预处理对短期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相关冠状动脉流速模式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闭胸法建立短期冬眠心肌(SHM)动物模型,评价缺血预处理(IPC)对模型相关冠状动脉流速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12只中国小型家猪建立SHM模型,随机分为2组(n=6):①对照组(CON组),只进行SHM模型的制备;②IPC组,模型制备前给予缺血5min,复灌5min,重复2次行IPC。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观察基础状态及冠状动脉狭窄后10min、30min、60min、120min时相关冠状动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DSVR)的变化情况。结果 SHM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APV、DSVR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IPC对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APV、DSV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SHM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的流速模式明显不同于正常状态,IPC对其无明显影响。 杨煜 夏勇 李雷 张勇 李先进 李东野 陈清枝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心肌 SHM IPC 心内膜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氢氯噻嗪组46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54例,2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25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连续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生化、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明显减低,尿酸明显升高(P<0.01),vWF、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hs-CRP、vWF明显减低(P<0.05,P<0.01),EDD明显提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性因子。 李雷 杨荣礼 李丽燕 卢海龙 李平静关键词: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氢氯噻嗪 C反应蛋白质 内皮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