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源性
  • 3篇源性
  • 3篇过敏
  • 3篇过敏性
  • 3篇过敏性休克
  • 2篇药物
  • 2篇药源性过敏性...
  • 2篇生物药
  • 2篇注射液
  • 2篇抗微生物
  • 2篇抗微生物药
  • 1篇带教
  • 1篇丁胺
  • 1篇动脉
  • 1篇血小板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过敏
  • 1篇药物过敏史
  • 1篇药物治疗

机构

  • 10篇威海市文登中...

作者

  • 10篇李莉
  • 8篇于浩
  • 6篇刘伟红
  • 2篇张曙光
  • 1篇张欢
  • 1篇肖玉芹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齐鲁药事
  • 2篇药学研究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唑来膦酸致高热1例被引量:4
2015年
1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因腰痛3月,腹胀1月,于2014年11月7日入院。诊断考虑:腰痛原因待查,腰椎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完善有关检查,于2014年11月9日上午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唑来膦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101717)4mg静滴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治疗。于2014年11月10日15:00出现发热,最高达39.4℃,无寒战,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考虑为注射用唑来膦酸不良反应所致,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推及物理降温治疗,1小时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
肖玉芹李莉
关键词:唑来膦酸氯化钠注射液破骨细胞活性鼻塞流涕腹痛腹泻咳痰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事件的发生使临床用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为探讨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规律、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本调查对2000--2010年国内相关医药期刊报道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李莉于浩刘伟红
关键词: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洛哌丁胺致剥脱性皮炎及药源性剥脱性皮炎文献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药源性剥脱性皮炎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方法。方法通过讨论1例洛哌丁胺致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集2000年至今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收录的药源性剥脱性皮炎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药源性剥脱性皮炎213例,涉及8类药物113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最多,有99例。结论致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种类繁多,及时治疗可使皮损缓解,合理应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于浩李莉
关键词:洛哌丁胺药源性剥脱性皮炎抗微生物药
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
2013年
普拉格雷(prasugrel,商品名Effient)是一个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由美国礼来公司与日本第一三共制药公司共同研发,于2009年7月10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李莉于浩刘伟红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吡啶类噻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美国FDA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呼吸困难1例
2010年
于浩李莉张曙光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上腹部不适进行性加重胃癌术后恶心呕吐
浅谈年青医师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2013年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生过渡为医师的关键性学习阶段,是为其今后成为优秀医生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阶段临床带教医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的教学医院最直接的临床带教任务由年青的住院医师担当,本文就以年青医师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作用做一论述。
于浩李莉刘伟红
关键词:临床实习带教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医学生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及溶血性贫血1例被引量:4
2013年
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1个月。既往一般健康状况较差,无输血、药物过敏史。查体:T38.3℃,P96次/分,R24次/分,BP85/55mmHg,体重24b,精神尚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质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干哕音,腹软,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
张曙光张欢李莉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史浅表淋巴结
98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概况,供医药工作者参考。方法对2000—2010年国内医药核心期刊所载98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报道进行整理汇总并予以综合分析。结果98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涉及药物13大类,79个品种。速发型过敏性休克85例,既往药物过敏史者17例,过敏性休克死亡14例。致药源性过敏性休克药位居前三位的为:抗微生物药、中成药、血液系统药物,分别占21.43%、19.39%、12.45%。静脉注射给药为主要致敏途径共70例,占70.4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发现,全力抢救,避免过敏性休克致死事件的出现。
于浩李莉刘伟红
关键词: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新型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依曲韦林
2011年
依曲韦林,商品名为"Intelence",由Janssen-Ortho强生公司子公司Tibotec公司提出上市申请,于2008年1月18日通过优先审批程序获得FDA批准,用于联用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已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且具病毒复制,病毒株已对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或其他抗逆病毒药物耐药的成人艾滋病毒感染患者。
刘伟红李莉于浩
关键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治疗FDA批准
178例药源性眼部损害文献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眼部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3年CNKI载录的178例药源性眼部损害的相关临床病历资料文献,对文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药源性眼部损害案例男102例,女76例,主要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共涉及10大类药物112个品种,抗微生物药最多有54例。结论药源性眼部损害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加强对重点药物的监测,避免和减少药源性眼部损害的发生。
李莉于浩刘伟红
关键词:抗微生物药药物不良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