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玉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科研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子宫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3篇阴道
  • 3篇妊娠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子宫切除
  • 3篇子宫切除术
  • 3篇LOGIST...
  • 2篇阴道全切术
  • 2篇脱垂
  • 2篇脱垂子宫
  • 2篇全切
  • 2篇全切术
  • 2篇肿瘤
  • 2篇卵巢
  • 1篇弹簧圈
  • 1篇导管

机构

  • 15篇福建省妇幼保...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福鼎市医院

作者

  • 17篇李素玉
  • 11篇郑祥钦
  • 8篇宋建榕
  • 4篇林元
  • 3篇张宇龙
  • 2篇刘照贞
  • 2篇林丹玫
  • 2篇陈玲思
  • 2篇陈素清
  • 1篇陈小颖
  • 1篇张少玉
  • 1篇杨丹林
  • 1篇镇澜
  • 1篇庄丽娟
  • 1篇张秋莲
  • 1篇林娜
  • 1篇黄梦莉
  • 1篇谢忠杭
  • 1篇戴丽玉
  • 1篇李华

传媒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子宫破裂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破裂的病因、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2010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导致的瘢痕子宫是目前诱发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占83.33%(25/30);多次孕产史与子宫破裂密切相关,其次为阻塞性难产及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破裂导致围产儿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者占23.33%(7/30),产后出血占36.67%(11/30),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应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监护。
李素玉陈素清刘照贞张秋莲
关键词:子宫破裂
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交界性卵巢肿瘤伴腹膜种植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交界性卵巢肿瘤伴腹膜种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5年第2期)、Pub 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截至2015年10月)。收集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交界性卵巢肿瘤伴腹膜种植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同质研究的相关结局指标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研究,包括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比较,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尚不能增加患者的5年生存率、8年生存率及10年生存率,也不能降低术后5年复发率、8年复发率及10年复发率。结论对于伴有种植转移的交界性卵巢肿瘤,术后化疗并不能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
宋建榕郑祥钦李素玉赵萍衣欢
关键词:化疗META-分析
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疗效。方法:检索发表时间在2000年1月~2012年7月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腹腔镜术后使用GnRH-a对提高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疗效(RD=0.05,95%CI为-0.05~0.14),对Ⅲ~Ⅳ期患者的疗效显著(RD=0.29,95%CI为0.22~0.35)。结论:在提高妊娠率方面,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单纯手术治疗为首选,Ⅲ~Ⅳ期患者术后应加用GnRH-a治疗。
李素玉林元郑祥钦林丹玫宋建榕镇澜谢忠杭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孕妊娠META分析
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术(TVH)的术前病例选择参考要素、术中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和/或腺肌病手术指征的TVH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耗时与子宫的大小呈正相关,是否进行附件处理和/或阔韧带肌瘤切除,与手术耗时亦呈正相关;手术耗时与患者年龄、盆腹腔手术史、孕产史次数的关联性均不显著。结论对于子宫活动度好的非脱垂子宫(子宫≤16孕周),若附件肿物直径≤6cm且为非恶性病变,TVH术式较安全,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李素玉林元郑祥钦宋建榕李华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子宫切除术微创术
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相关问题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因子宫颈癌于本院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发生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征。结果241例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术后出现UTI,单因素分析提示,开腹手术、留置尿管时间≥20 d、导尿次数≥2次及术后尿潴留与术后发生UTI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尿潴留及留置尿管时间≥20 d是导致术后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原学分布进行分析发现,UTI患者尿液培养细菌谱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药敏特征分析发现,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三代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广谱青霉素则呈现较高的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对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尿潴留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尿潴留及留置尿管时间≥20 d是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生UTI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尽早针对性用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庄丽娟李素玉衣欢
关键词:子宫颈癌尿路感染病原学分布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行TVH者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同指征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肌瘤大小及术中、术后情况并比较不同住院阶段患者TVH的临床疗效。结果TVH手术时间比TAH缩短20%,术中出血量减少23%,术后病率、杜冷丁使用率明显降低,排气时间缩短8小时。结论T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术式之一。
郑祥钦宋建榕李素玉
关键词:阴式全子宫切除
双胎输血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收治的2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治疗、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胎输血综合征占单绒毛膜双胎的5.76%,其中明确分级18例(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1例,Ⅴ级3例)。Ⅲ~Ⅴ级平均终止孕周为29.8±5.2周,Ⅲ~Ⅴ级围生儿死亡率100%。24例患者11例行剖宫产术,5例行引产,8例自然临产分娩,共获18个预后良好新生儿。结论:诊断时分级越高,孕周越小,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尽早行彩色超声检查以明确分级有助于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并能改善新生儿预后。
刘照贞陈素清李素玉
关键词: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妊娠围生儿
259例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和HPV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59例,1种或多种HPV检出率为85.7%(222/259);HPV16检出率最高(58.1%),其次为HPV18(15.3%);高危型HPV感染占96.4%(214/222),其中二价或四价疫苗可覆盖率为73.4%(157/214),九价疫苗可覆盖率为92.1%(197/214);Ⅱ期HPV总感染率高于其他临床分期患者(χ^(2)=9.179,P=0.027);HPV多重感染率随临床分期进展而上升(趋势χ^(2)=4.685,P=0.030);随患者年龄增长,HPV52、HPV58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5.71和7.26,P=0.032和0.009),而HPV18检出率呈降低趋势(趋势χ^(2)=4.418,P=0.036);HPV16在高文化程度者中检出率高(趋势χ^(2)=5.49,P=0.019),HPV18在单纯鳞癌患者中检出率(6.8%)低于其他患者(χ^(2)=30.72,P<0.01)。结论该院放疗科近两年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高,高危型检出率高,疫苗可预防覆盖率也较高,提示普及HPV疫苗接种可获得较高的健康收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患者感染HPV型别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黄梦莉林娜陈小颖黄丽媛周光润李小燕黄秋远黄希臻李素玉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基因分析
发泡胶固定的乳腺癌放疗摆位误差和计划靶区体积范围被引量:3
2022年
乳腺癌放疗误差主要由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组成,通过准确测量摆位误差为乳腺癌计划靶区体积(PTV)外扩范围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提高治疗精度。测量2021年6月至10月采用发泡胶固定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每一例患者在治疗前三次以及治疗后的每周进行一次锥形束CT(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治疗计划CT进行骨性配准,并记录配准结果得到摆位误差值,分析摆位误差,并据此计算PTV外放边界的大小。结果显示:31例患者共行131次CBCT扫描,X(左右)、Y(头脚)和Z(腹背)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是1.40 mm和0.67 mm、1.89 mm和0.56 mm、1.68 mm和1.16 mm;摆位误差的绝对值最大分别为4.9 mm、6.4 mm、8.7 mm;5.0 mm内误差在X、Y、Z方向分别占100%、98.47%、93.89%;X、Y、Z方向摆位误差小于3 mm的发生率分别为88.55%、79.39%、75.57%。经公式计算,得到本科室治疗乳腺癌临床靶区体积(CTV)到PTV外扩理论边界三个方向分别为3.98 mm、5.11 mm、5.02 mm。结果提示:发泡胶固定的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基于经验PTV外放边界的大小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摆位误差,需要基于CBCT测量和分析摆位误差、计算PTV外扩边界、指导临床靶区勾画范围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成媛李政欢陈宥霖李素玉
关键词:乳腺癌发泡胶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因素分析与预测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影响患病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构建患病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SIL及宫颈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阴道镜检查结果(醋酸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等)、HPV检测结果(HPV16、31、33、58型是否阳性)及病理诊断结局等资料,分析罹患HSIL或宫颈癌的风险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及HPV检测结果间的关联性,运用SAS9.4软件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病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构建患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147例,其中慢性宫颈炎占59.74%(3075/5147),LSIL占23.33%(1201/5147),HSIL占15.00%(772/5147),宫颈癌占1.92%(99/5147)。研究对象患HSIL或宫颈癌的风险与其临床症状,醋酸白色上皮、镶嵌或点状血管,HPV16、31、33或58型阳性情况等8个纳入因素在单因素分析时均存在显著关联(P均<0.001)。研究因素间,仅镶嵌与点状血管间的列联系数值相对较大(0.36)。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多变量logistic模型,则依次纳入点状血管、HPV16型阳性情况、醋酸白色上皮、HPV33型阳性情况、HPV58型阳性情况、镶嵌、HPV31型阳性情况,无剔除变量,该模型对训练样本预测的正确率为71.7%,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利用该模型可对不同HPV检测结果和(或)阴道镜检查结果患者的患病风险进行预测。结论阴道镜检查结果及HPV检测结果均与患HSIL或宫颈癌风险存在关联性;综合阴道镜检查结果及HPV检测结果构建的患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HPV16、31、33、58型的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间关系密切。
李素玉郑祥钦陈瑜沙戴丽玉林元衣欢潘吴媛
关键词:宫颈癌LOGISTIC回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