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星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的血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后,36例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1.7%(33/36),并发症发生率为8.3%,其中压疮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采取及时有效地应对措施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消除。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的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玉星
- 关键词:微创血肿碎吸术脑出血临床护理
- 学法知法,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
- 2006年
- 李书会李玉星
- 关键词:化解医疗纠纷
- 面肌痉挛的个体化手术治疗体会
- 2011年
- 目的:总结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术式。方法:对36例面肌痉挛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探查术,其中12例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8例行面神经梳理术,16例行显微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结果:术中发现18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根,12例小脑前下动脉穿行第Ⅶ、Ⅷ脑神经之间,4例面神经周围蛛网膜粘连,2例未发现异常。12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者,随访3年2例复发;8例行面神经梳理术者,随访3年2例复发;16例行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者,随访3年1例复发。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对不同的患者要选择不同的术式以达到最佳疗效。
- 刘海玉郭春燕李玉星
- 关键词:面肌痉挛手术
- 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髓内肿瘤病人27例,我们全部采取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肿瘤的部位及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脊髓髓内肿瘤必须尽早明确诊断,定位准确,把握好手术时机,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术式,严格沿脊髓后正中切开,减少脊髓的损伤。尽可能切除肿瘤是最大程度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获得长期生存。
- 王飞刘美华李玉星
- 关键词: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显微手术切除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功能障碍肿瘤病人
- 脑血管畸形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随着CT、MRI,特别是数控减形血管造形术(DSA)在临床应用,显微手术的开展,血管内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普及。使脑血管畸形的诊疗有了多种方法,安全性大为提高。我科根据脑血管畸形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等不同进行分级指导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 王飞刘美华李玉星
-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显微手术引流静脉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2002年
- 李玉星张喜平
- 关键词:高危因素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护理
-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共9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7 h内(38例)和发病7 h后(52例)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血糖升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P=0.000)、CSS评分(P=0.000)和GCS评分(P=0.000)低于,BI评分高于(P=0.000)术前;发病7 h内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P=0.000)、CSS评分(P=0.000)和GCS评分(P=0.000)低于,BI评分高于(P=0.000)发病7 h后治疗组。发病7 h内治疗组患者术后血糖升高[21.05%(8/38)对51.92%(27/52);χ~2=8.804,P=0.003]、肺部感染[15.79%(6/38)对46.15%(24/52);χ~2=9.109,P=0.003]、泌尿系统感染[5.26%(2/38)对44.23%(23/52);χ~2=16.618,P=0.000]、消化道出血[10.53%(4/38)对28.85%(15/52);χ~2=4.424,P=0.035]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3.16%(5/38)对38.46%(20/52);χ~2=7.007,P=0.008]均低于发病7 h后治疗组。结论超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 白新学马进显李玉星
- 关键词:脑出血引流术预后
- 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围术期的护理措施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在围术期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恢复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6.3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6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2.4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04±2.36)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围术期的有效率及满意度,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其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李玉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综合护理临床疗效
- 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 000例开颅手术患者,对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 000例开颅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0例,感染率为15.00%;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泌尿系统,分别占42.00%、30.67%及25.33%;住院时间>20d、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有吸烟及糖尿病史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0.00%、17.06%、17.58%、15.23%及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吸烟史及糖尿病史均是开颅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对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避免,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刘玉莹郭春燕李玉星房芳耿云平
- 关键词:医院感染开颅手术
- 3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个体化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6例,持续外引流11例,积液腔—腹腔分流5例,脑室—腹腔分流2例。均治愈。结论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 刘海玉张东波乔潜林郭春燕李玉星
-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