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娟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子宫
  • 6篇异位症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子宫内膜异位
  • 6篇子宫内膜异位...
  • 6篇内膜
  • 6篇内膜异位症
  • 6篇宫内
  • 6篇宫内膜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脱垂
  • 4篇盆底
  • 4篇绝经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受体
  • 3篇盆底重建
  • 3篇盆腔
  • 3篇器官

机构

  • 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6篇李玉娟
  • 22篇谢静燕
  • 5篇罗新
  • 4篇强琰
  • 4篇王晓玉
  • 3篇帅翰林
  • 3篇张爱武
  • 3篇李瑞满
  • 3篇董玲燕
  • 2篇缪嘉燕
  • 2篇马雪枫
  • 1篇陆洋
  • 1篇何帮顺
  • 1篇李萍
  • 1篇潘玉琴
  • 1篇徐友娣
  • 1篇沈媛
  • 1篇石立立
  • 1篇蒋学风
  • 1篇姚润斯

传媒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手术电子杂志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1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病史、体征、血清Ca125测定及B超检查进行诊断,并将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对比,分析术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单纯子宫肌腺症和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均达80%以上,子宫肌腺症合并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的诊断准确率为75.0%,巧克力囊肿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为62.5%,诊断准确率最低的为子宫肌腺症合并子宫肌瘤和巧克力囊肿合并其他卵巢囊肿,分别为46.3%和33.3%。结论:依靠病史、体征,结合B超和血清Ca125测定,不能完全区分出子宫肌腺症合并子宫肌瘤和巧克力囊肿合并其他卵巢囊肿,必要时需要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或结合CT、MRI帮助鉴别诊断。
李玉娟强琰周楠谢静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结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47例被引量:3
2011年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病症,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妇科的常见病。以往子宫腺肌病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多采用手术子宫切除的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结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张爱武李玉娟
关键词:米非司酮散结镇痛胶囊子宫腺肌病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107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认为EMs的患者,术中留取新鲜组织,对照组80例,取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区域-1082、-819、-592位点多态性。结果EMs组与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区域-1082、-819、-592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基因多态性与EMs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未能够证实IL-10等位基因与EMs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李玉娟谢静燕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子宫内膜异位症PCR-RFLP基因多态性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2009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由多个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寻找相关基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基因已被发现,其中就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李玉娟谢静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受体基因多态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多基因疾病遗传疾病
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绝经后CIN Ⅲ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讨论LEEP及冷刀宫颈锥切在绝经后妇女CINⅢ诊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CINⅢ145名患者,其中78名行LEEP,67名行冷刀锥切,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和再次手术后的残留宫颈病变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切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手术后宫颈残留病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锥切方法治疗绝经后妇女CINⅢ级,CKC组病灶的残留率较LEEP组少,选择CKC治疗可以减少病变残留与复发。
李玉娟祁卫红谢静燕
关键词:LEEPCIN绝经后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宫颈延长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高频超声在宫颈延长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1例,其中宫颈延长23例,子宫脱垂18例。使用经直肠双平面高频超声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阴道后穹隆-会阴体上缘、宫颈内口-会阴体上缘、宫颈外口-会阴体上缘距离,计算宫颈内口移动度及阴道后穹隆移动度,比较宫颈延长组和子宫脱垂组的超声测量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宫颈延长及子宫脱垂的最佳诊断方法及界值,并明确不同测量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Valsalva状态时,宫颈延长组的宫颈内口-会阴体上缘距离、后穹隆-会阴体上缘距离较子宫脱垂组大,而宫颈内口移动度、阴道后穹隆移动度明显小于子宫脱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测量指标的ROC曲线,预测宫颈延长最好的指标为宫颈内口移动度,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7%,截断值为29.5mm;阴道后穹隆移动度AUC为0.862,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95.7%,截断值为27mm。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能量化阴道顶端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为鉴别宫颈延长及子宫脱垂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亦丹许家珺冯静杨阳李玉娟谢静燕
阴道后壁组织自体移植桥式修复治疗直肠前突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切口应用阴道后壁组织自体移植“桥”式修复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可行性。方法对直肠前突达4cm的56例直肠前突患者,施以阴道后壁组织自体移植“桥”式修复术。结果5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大便均呈条状,无肛门坠胀及便秘症状出现。结论阴道后壁组织自体移植“桥”式修复术治疗直肠前突导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有效。
谢静燕张爱武玄英华李玉娟
关键词:直肠前突自体移植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 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检测ERα基因XbaⅠ和PvuⅡ位点多态性。结果 ERα基因多态性显示ERα-XbaⅠ基因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39),XX/Xx样本组51(47.66%),对照组25(31.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24)。X等位基因患EM的风险是x等位基因的2.00倍(OR=2.00,95%CI:1.09-3.67)。而ERα-PvuⅡ基因多态性在EM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285)。结论 ERα-XbaⅠ基因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39)。提示ER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EM发病相关。
李玉娟谢静燕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子宫内膜异位症PCR-RFLP基因多态性
南京地区1060名绝经后妇女HPV感染分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感染分型及年龄分布情况,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对1 060名绝经后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分型及年龄分布等特点。结果:1 060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共检出275例HPV感染,总感染率为25.94%(275/1 060);21种HPV亚型中除了42亚型外,其余均检出;高危型感染率为24.15%(256/1 060),低危型感染率为5.37%(57/1 060),总体单一感染为176例(16.60%),多重感染为99例(9.34%)。提示绝经后妇女HPV感染高发,且年龄分组后各组间HPV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HPV感染率高,并且以高危单一性为主。
李玉娟俞杨董玲燕强琰谢静燕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绝经后
阴道前后壁脱垂整体修复临床应用
谢静燕罗新李萍王苏征张爱武石立立李玉娟
女性盆底肌肉和筋膜因妊娠或分娩损伤而发生撕裂,其张力减低,支持功能薄弱,导致阴道前后壁脱垂。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加重了病情发展,已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20~40﹪,发病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关键词:
关键词:阴道前后壁脱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