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湘宜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放疗
  • 3篇调强
  • 3篇晚期
  • 3篇放疗治疗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适形
  • 2篇肿瘤
  • 2篇局部晚期
  • 2篇化疗
  • 2篇吉非替尼
  • 2篇肝癌
  • 1篇调强放疗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调强适形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胸部

机构

  • 6篇重庆三峡中心...

作者

  • 6篇李湘宜
  • 5篇熊德明
  • 5篇朱川
  • 4篇任必勇
  • 2篇谭建军
  • 2篇刘良忠
  • 2篇常世川
  • 2篇刘强
  • 2篇李刚
  • 2篇程珣
  • 1篇黄小平
  • 1篇蔡祖艾
  • 1篇吴佼佼
  • 1篇贾茜
  • 1篇黄双燕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HD患者体力活动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现代维持性血液透析模式能够显著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存期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水平较差,有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此外,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透析充分性、减少肌肉萎缩风险及缓解疲乏无力状态等体力活动能力作为一种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和完成各种任务、活动的能力。
乔晓应郭小燕李湘宜任茂春
关键词:MHD血肌酐血浆白蛋白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与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招募15例局灶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3野适形放疗(3DCRT)、3野普通调强(IMRT)和3野简化调强(sIMRT)制定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的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度指数(HI)、机器总跳数、相关正常肝组织的受照平均剂量,以及肝脏体积(V5、V20、V30)所包含的正常肝组织。结果 (1)3野sIMRT的CI和HI近似于IMRT,显著优于3DCRT(IMRT=sIMRT>3DCRT);(2)sIMRT相对于普通IMRT在治疗机器跳数、子野数方面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IMRT中正常肝平均剂量及不同剂量水平卷入射野体积低于IMRT,高于3DCR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中具有子野及治疗机器跳数少,正常肝组织的受照体积与剂量小,靶区剂量高等优势,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放疗计划设计的一种重要方式。
朱川李湘宜黄双燕熊德明李刚刘强刘良忠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调强放射治疗适形放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ⅢB/Ⅳ期非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符合条件非鳞肺癌住院病例,其基因检测均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其中单纯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单纯治疗组)26例;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胸部放疗(联合治疗组)38例;所有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观察记录治疗毒副反应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指标包括急性毒性反应、疾病缓解率与生存获益。结果近期疗效方面,联合治疗组疾病客观缓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比46.2%,x2=4.02,P=0.02)。联合组及单独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11.5、10.1月,中位0s分别为26.7、23.4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及0.32)。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联合组胸部及血液学毒性反应明显增加,但主要限于1~2级,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基础上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存在EGFR—TKI药物治疗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肺癌,其毒副反应可接受,疾病客观反应率较好,生存方面优势有限,有待进一步分层研究。
朱川蔡祖艾李湘宜任必勇熊德明黄小平贾茜吴佼佼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调强放疗
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存在敏感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在治疗EGFR 突变敏感性的局部晚期非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按照1∶1分入A、B 两组,A 组28 例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B 组28 ...
朱川蔡祖艾李湘宜熊德明任必勇常世川谭建军秦岳程珣
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存在敏感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局部晚期非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患者56例随机按照1 : 1分入A、B两组,每组28例。A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B组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按照研究方案记录毒副反应并定期随访。研究指标包括:严重毒性反应;客观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0S)o结果 A组有26例完成治疗,明显不良反应包括:间质性肺炎(3/26)、放射性食管炎(4/26)、骨髓抑制、皮疹及胃肠道反应;B组有28例完成治疗,明显毒副反应包括:间质性肺炎(4/26)、放射性食管炎(3/26)、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两组均未出现III级以上严重毒副反应。两组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ORR 和 DC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R :61.5%比 39.3%,P =0. 102;DCR :84. 6%比 71.4%,P =0.505)。两组中位PFS分别为12.45个月、10.3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OS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有待后续随访研究。结论初步研究显示,对于EGFR突变敏感型局部晚期非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联合胸部同步放疗方案安全有效。
朱川蔡祖艾李湘宜熊德明任必勇常世川谭建军秦岳程珣
关键词:吉非替尼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疗效比较研究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常规调强与简化调强两种不同放疗技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5例PHC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RT)行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常规调强放疗技术(cIMRT)行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体生存时间(OS)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随访,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放疗计划而未参与疗效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55.81%vs.52.50%)、PFS(25.51周vs.28.06周)和OS(78.82周vs.83.22周)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相似,各项比较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放射性肝损伤较对照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sIMRT相对于cIMRT可以获得近似疗效和预后,于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增加毒副反应,还有减少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趋势,可作为PHC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常规替代方式。
朱川熊德明李湘宜刘良忠李刚任必勇刘强
关键词:肝肿瘤放射疗法调强适形放射性肝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