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柏胜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血清
  • 3篇乙肝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硬化
  • 2篇病毒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调节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性传播

机构

  • 7篇上海市长宁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交通大学
  • 1篇日喀则市人民...

作者

  • 12篇李柏胜
  • 4篇钱方兴
  • 3篇沈思兰
  • 2篇刘岩红
  • 2篇高涛
  • 2篇张正银
  • 2篇窦蓉
  • 1篇盛慧明
  • 1篇施敏
  • 1篇王小冬
  • 1篇王文仙
  • 1篇乐威
  • 1篇毛旻韬
  • 1篇王玉刚
  • 1篇章劲夫
  • 1篇成玉明
  • 1篇张进
  • 1篇韩文均
  • 1篇钱海宁
  • 1篇方震

传媒

  • 2篇肝脏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46例外周血,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48周,停药后24周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在46例CHB患者中,完全应答的13例患者CD4+CD25+Treg频率在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分别为(4.16±0.64)%、(3.98±0.75)%、(3.70±0.55)%、(3.44±0.48)%、(3.07±0.48)%,呈逐步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治疗前(5.73±0.62)%(P<0.01)。部分应答的18例患者CD4+CD25+Treg频率在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分别为(4.98±0.62)%(、4.50±0.54)%、(4.10±0.64)%、(4.02±0.64)%(、3.82±0.47)%,呈逐步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治疗前(5.84±0.68)%(P<0.01)。无应答的15例患者CD4+CD25+Treg频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完全应答、部分应答组患者Treg频率在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与无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48周,停药后24周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10.8%、26.1%、28.3%,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在治疗12周时CD4+CD25+Treg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本实验初步认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有应答的CHB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频率下降。治疗早期CD4+CD25+Treg比例下降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可能更高。
施敏成玉明李柏胜沈思兰刘岩红钱方兴
关键词:乙型肝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干扰素
男性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不同分子检测方法效能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RNA与DNA检测技术对常见男性泌尿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效能。方法收集因孕前检查来同仁医院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精液样本,采用DNA检测技术进行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和解脲脲原体(UU)检测,同时使用RNA检测技术对尿液样本中的3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RNA检测试剂盒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检测效能。结果在510例尿液样本中,RNA检测试剂盒对3种病原体总体诊断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5.71%,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818~0.884)。对CT的诊断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97.56%,AUC为0.854(95%CI:0.738~0.971)。对UU+UP的诊断灵敏度为83.95%,特异度为88.79%,AUC为0.864(95%CI:0.831~0.897)。精液UU阳性的162例患者中,其尿液样本中43例为UU阳性,97例为UP阳性,总阳性率为(140/162)86.42%。结论RNA技术检测尿液样本性传播相关病原体的诊断效能与DNA检测技术相似。
张瑜李柏胜孟凯童燕君罗华丽张佩佩严旭阳陈世兴顾本宏
关键词:RNA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
血红蛋白检测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b)浓度检测在评估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给予入组患者干扰素治疗,500万U/次,3次/周,行皮下注射;RBV按患者体重给药,分为<10.6mg/kg组、10.6~12.9mg/kg组、13~15mg/kg组和≥15mg/kg组。治疗过程中将Hb降低的患者分为4类:Hb下降<3g/dl,且绝对值<10.6g/dl(A类);Hb下降<3g/dl,且绝对值>10.6g/dl(B类);Hb下降>3g/dl,且绝对值>10.6g/dl(C类);Hb下降>3g/dl,且绝对值<10.6g/dl(D类)。结合患者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予以临床分析。结果本研究入组的44例患者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者占16%、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者占5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者占68%、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占60%。RBV治疗剂量≥13mg/kg组与<13mg/kg组患者相比,RVR者所占比例(18.5%vs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VR(70.4%vs17.6%)、ETR(80.7%vs46.7%)和SVR(77.3%vs30.7%)者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下降但绝对值>10.6g/d患者(B+C类患者)与<10.6g/dl(A+D类患者)相比,RVR(20.7%vs7.1%)、EVR(65.5%vs20%)、ETR(79.3%vs33.3%)和SVR(72%vs30%)患者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类患者中ETR(93.3%)和SVR(83.3%)者均较其他三类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BV剂量与Hb在RVR、ETR、SVR患者中均呈负相关(P<0.05),且以RVR患者中尤为显著(P<0.01)。结论 Hb浓度可反映RBV治疗的合适剂量,当Hb下降且绝对值>10.6g/dl,RBV治疗剂量为13~15mg/kg者抗病毒效果最佳。
窦蓉钱方兴高涛张正银沈思兰李柏胜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利巴韦林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分别对617份血清进行HBV DNA和HBVM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00%(232/232);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66.9%(164/245);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60.7%(17/28);HBsAg、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00%(2/2);HbsAb、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6%(2/56);Hbs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4%(1/25);其余HBVM不同表现模式HBV DNA阳性率为0。HBeAg(+)组与HBeAg(-)组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定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机结合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检测,才能准确反应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进而指导临床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柏胜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
代偿性乙肝肝硬化血清实验室指标与FibroScan检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国内外研究证明,肝硬化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不良结局,肝硬化患者在晚期可发生各种致死性并发症,在疾病致死原因中占第6位。有效诊断代偿性肝硬化和有效干预病情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李柏胜
关键词: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
1262例拟似肺结核患者痰液性状及排菌量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拟似肺结核初次发病(初发)和初发肺结核患者,不同性质的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分布(涂阳)对结果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262例拟似肺结核初发患者,其中927例最终排除了肺结核。335例确诊为初发肺结核的患者。比较了3751份痰液标本的性状、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分级,确诊患者的涂片和培养阳性率。结果初发结核患者中,涂片阳性占75.2%,培养阳性占83.9%。分别为涂片培养双阳性60.30%,单涂片阳性15.52%,单培养阳性24.18%,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P<0.05)。不同痰标本的涂片阳性率分别是:血样痰42.70%;干乳样痰40.10%;较黏液痰32.60%;气管镜痰液27.50%;水样痰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数量分级分布为:干乳样痰、血样菌痰、黏液样痰4级多见;水样痰、气管镜1级多见。结论初发病人痰培养与痰涂片二者都应重视,可增加涂片次数。不同性状的痰分级可以观察到排菌量的不同,重视干乳样、黏液样痰检查,水样痰检查不能忽视,不能过分依赖血样痰作诊断。
窦蓉张正银李柏胜高涛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痰液性状
泌尿外科207例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居首位(28.77%);粪肠球、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其他常见致病菌。替加环素、磷霉素、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敏感率均为100.00%;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如粪肠球、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屎肠球菌等敏感率均>90%,磷霉素敏感率为75.00%~91.11%。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对上述细菌敏感率为7.69%~75.00%。结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是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应优先选用磷霉素单药或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定期监测和分析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对指导泌尿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顾本宏孟凯胡洋洋方震钱海宁李柏胜李东
关键词:中段尿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精浆SIRT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和精子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男性精浆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水平与精子参数、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和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男科21~40岁男性患者110例,进行精液常规和精浆SIRT1蛋白水平检测。分析年龄、精子参数与精浆SIRT1蛋白水平的相关性。以60例精子参数正常患者为对照组,50例精子参数异常患者为异常组;每组再按照年龄分为21~30岁和31~40岁2个年龄亚组;比较不同精子参数和年龄各组精浆SIRT1蛋白水平。结果精浆SIRT1蛋白水平与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42、0.29,P<0.01)。按年龄比较,所有患者中,异常组精浆SIRT1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31~40岁患者中,异常组精浆SIRT1蛋白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精子参数患者比较,31~40岁组精浆SIRT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21~30岁组(P<0.01);对照组中,31~40岁患者精浆SIRT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21~30岁患者(P<0.01)。结论精浆SIRT1蛋白表达与男性年龄、精子参数明显相关,随精子数量、质量的降低而降低,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精浆SIRT1蛋白或可作为男性生育潜力的评估指标。
周芳顾本宏韩文均李柏胜乐威拉巴平措郭建兵张进章劲夫
关键词:精子参数年龄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Fibroscan弹性值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探讨HBeAg阴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Fibroscan弹性值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1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测定患者Fibroscan弹性值(LSM)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并对比分析。结果 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TBIL、HA、LN、IV-C、PC-III、FPG、FINS、HOMA-IR、LSM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1或0.05),IAI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组患者(P<0.05)。Child-Pugh B/C组FINS、HOMA-IR、LSM均显著高于Child-Pugh A组(P<0.01),IAI显著低于Child-Pugh A组患者(P<0.01)。HOMA-IR与LSM值呈正相关,IAI与LSM值呈负相关性。结论有机结合Fibroscan、HOMA-IR和IAI检测,进行肝硬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定量研究,更精确评估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病进程,进而指导临床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柏胜钱方兴盛慧明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指数乙型肝炎HBEAG阴性
动脉粥样硬化与肺炎衣原体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及IL-6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肺炎衣原体及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的关系。方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CRP,TNF-α,IL-6水平。并和正常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g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CRP、TNF-α、IL-6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介导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毛旻韬王小冬李柏胜
关键词:动脉硬化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