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望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冶金工程

主题

  • 2篇阴离子交换膜
  • 2篇萃取
  • 1篇乙基
  • 1篇乙基己基
  • 1篇乙基己基酯
  • 1篇原液
  • 1篇渗析
  • 1篇树脂
  • 1篇树脂吸附
  • 1篇酸性
  • 1篇酸性溶液
  • 1篇添加剂
  • 1篇配位
  • 1篇热力学
  • 1篇螯合
  • 1篇螯合树脂
  • 1篇硫酸介质
  • 1篇膜处理
  • 1篇介质
  • 1篇扩散渗析

机构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李望
  • 3篇朱晓波
  • 2篇陈铁军
  • 2篇包申旭
  • 2篇张一敏
  • 2篇黄晶
  • 2篇刘涛
  • 1篇李望
  • 1篇吴昊
  • 1篇朱晓波
  • 1篇吴世洲
  • 1篇陈永亮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阴离子交换膜高酸多杂质元素含钒溶液分离纯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强酸浸出作业因其钒回收率高、原料适应性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石煤提钒工艺。但强酸浸出机制下,固然钒浸出率大幅度提高,亦造成多种杂质元素如Fe、Al、Mg、K、Na等大量进入酸浸液,且残余氢离子浓度较高,从而形成高酸多杂质含...
李望
关键词:阴离子交换膜
文献传递
D751螯合树脂吸附酸性溶液中钒(Ⅳ)离子的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用螯合树脂D751吸附酸性溶液中的钒(Ⅳ)离子,考察溶液pH、钒初始浓度、温度及杂质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751树脂对酸性溶液中的钒(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78 mg/g),钒吸附率保持在80%以上,同时铁吸附率保持在20%以下,表明D751树脂适合用于酸性钒(Ⅳ)溶液的钒铁分离。酸性溶液中D751树脂吸附钒是自发吸热过程,熵增为驱动力。朗缪尔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表明D751树脂吸附钒是单分子层吸附。D751树脂吸附钒的过程受内扩散与液膜扩散协同控制。根据吸附前后D751树脂红外光谱变化推测其吸附机制为:树脂表面双羧基官能团与溶液中钒酰基阳离子形成稳固的配位键,钒离子成功地被吸附在树脂上。
杨小慧李望李望
关键词:螯合树脂配位
一种含钒萃取原液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钒萃取原液预处理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V<Sub>2</Sub>O<Sub>5</Sub>浓度大于4g/L和pH值小于0的含钒萃取原液经2段或3段扩散渗析膜处理,得到高酸低钒和高钒低酸两种溶液;高钒低酸溶...
张一敏李望刘涛黄晶陈铁军包申旭
文献传递
碳质页岩石煤双循环高效氧化清洁提钒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张一敏刘涛黄晶陈铁军包申旭吴世洲吴昊卢作华邓坤明夏爱良陈永亮李明双朱晓波李望胡杨甲
碳质页岩石煤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一种独有的钒资源,其ω(V2O5)≥0.5%储量是国内稀有金属钒主要来源-钒钛磁铁矿V2O5的2.7倍,是国外V2O5资源总量的1.6倍。钒广泛用于冶金、宇航等高端领域,长期被西方作为重要战...
关键词:
关键词:复合添加剂
P507对硫酸介质中Ⅴ(Ⅳ)/Fe(Ⅱ)分离性能和萃取机制研究
2023年
研究了硫酸体系中酸性含磷萃取剂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P507)对Ⅴ(Ⅳ)及Fe(Ⅱ)萃取分离性能和萃取机制。萃取实验考察了水相初始pH,温度、萃取剂浓度对Ⅴ(Ⅳ)萃取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相比对萃取分离Ⅴ(Ⅳ)和Fe(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钒、铁浓度(C)分别为C_(Ⅴ)=0.22 g·L^(-1)和C_(Fe)=0.5 g·L^(-1)的原料液条件下,萃取温度为室温、有机相体积组成为20%P507+80%磺化煤油、水相初始pH=2,相比(O/A)=1∶6及萃取时间为5 min时,Ⅴ(Ⅳ)的萃取率达到96%,而Fe(Ⅱ)的萃取率仅为8%,分离系数达到291,Ⅴ(Ⅳ)与Fe(Ⅱ)可有效分离。萃取热力学实验先采用饱和容量法研究了当水相初始pH值为2时,P507对Ⅴ(Ⅳ)的萃取机制,结果显示萃合物中Ⅴ(Ⅳ)与P507的摩尔比,即萃合比([Ⅴ]/[P507])为1∶2,并得到相应的萃取方程。再考察不同萃取液pH值、萃取剂浓度及萃取温度对Ⅴ(Ⅳ)和Fe(Ⅱ)分配比的影响,计算得萃取Ⅴ(Ⅳ)和Fe(Ⅱ)反应的平衡常数(K)、焓变(ΔH)、自由能变(ΔG)及熵变(ΔS)。其中平衡常数KⅤ=1×10^(-2.35),KFe=1×10^(-2.95)说明在室温时,该体系条件对Ⅴ(Ⅳ)的萃取更完全,反应得也更彻底。ΔH(Ⅴ)=8.48 kJ·mol^(-1),在较低温度时ΔH(Fe)_(1)=38.96 kJ·mol^(-1),而在较高温度时ΔH(Fe)_(2)=-21.31 kJ·mol^(-1)表明低温下该萃取过程为吸热反应,温度的升高导致萃取率不断提升。ΔG(Ⅴ)=5.7 kJ·mol,ΔS(Ⅴ)=9.32 J·K^(-1)·mol^(-1),ΔG(Fe)=16.8 kJ·mol^(-1),较低温度时ΔS(Fe)_(1)=74.3 J·K^(-1)·mol^(-1)以及较高温度时ΔS(Fe)_(2)=-127.8 J·K^(-1)·mol^(-1),ΔG(Ⅴ)<ΔG(Fe)证明了该萃取体系是优先萃取Ⅴ(Ⅳ)的,且萃取Ⅴ(Ⅳ)比萃取Fe(Ⅱ)更加完全,与Ⅴ(Ⅳ)形成的萃合物也更加稳定。分别对纯P507及萃取Ⅴ(Ⅳ)后有机相和萃取Fe(Ⅱ)后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说明萃取主要发生在P-OH上。且由于钒氧双键与萃取剂P507的磷羟基形成了P-π共轭键,故与Fe
刘月李望李望
关键词:萃取热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