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
- 作品数:8 被引量:100H指数:4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丝胶对2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 李健杨帆李晏胡志红张秀义缪希红王晶华陈志宏李贵明宋成军
- 研究发现丝胶可有效降低血糖并对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病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由于丝胶是天然的蛋白质,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避免化学合成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为寻找一个能够充分改善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患者病情以及生活质量的新疗法提供...
- 关键词:
- 关键词:丝胶
-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不同脑损伤伴吞咽障碍疗效观察及对舌骨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配合康复训练对不同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电极放置位置对舌骨运动的影响。方法:55例不同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脑损伤类型分为4组,单纯脑肿瘤压迫神经致吞咽障碍患者17例为A组,脑血栓患者14例为B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4例为C组,脑瘫患者10例为D组。4组患者均接受NMES配合康复训练,电极的放置位置采用2种方法,其一是电极放置在颏下区和喉部区域(E法);其二是将2组电极水平放置在颏下区域(F法)。所有患者采用交叉对照的方式,分别使用2种刺激方法,采用第1种电极放置方法时,每周接受NMES 10次,每次20 min,连续2周后观察4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经过1个月的清洗期,对所有患者采用第2种电极放置方法,治疗相同时间后观察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4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FOIS评分)和7级吞咽功能量表评分(DOSS评分),并采用吞咽造影(食道吞钡检查)观察患者舌骨运动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后FOIS、DO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各组间FOIS及DO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种方法治疗后,4组舌骨垂直上抬的幅度及舌骨向前移动的幅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4组中E法舌骨垂直上抬的幅度明显大于F法(P<0.05);4组中F法舌骨向前移动的幅度明显大于E法(P<0.05)。结论:NMES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不同脑损伤类型出现的吞咽障碍,治疗时可根据患者舌骨运动的状况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 李晏
-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肌肉电刺激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病理特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41
- 2018年
-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传统治疗方案对不同病理特点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梗死型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NMES+传统治疗方法,并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大灶梗死型,小灶梗死,腔隙梗死),按照脑梗死解剖部位[前循环(左侧型、右侧型),后循环型],分别观察和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咽部运送时间。结果腔隙梗死和小灶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后循环梗死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通过时间得到明显改善(5 ml液体:t=8.8,P<0.01;10 ml液体:t=2.39,P=0.02;10 ml半固体:t=3.89,P<0.01)。而在前循环梗死(左侧及右侧)患者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结论对脑卒中型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NME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短期有着较好的疗效,其操作性好、安全性高。
- 李晏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梗死面积梗死部位吞咽障碍
- 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观察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63例分为3组,康复训练组(n=188)综合应用直接治疗措施+间接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n=196)在上述吞咽康复的基础上应用Vocastim-Master吞咽治疗仪经皮电刺激法治疗,一般治疗组(n=79)进行一般卒中康复治疗。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进一步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新肺炎发生率。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的有效率(81.1%)高于康复训练组(72.3%)及一般治疗组(43.0%)(P<0.05,P<0.01),康复训练组高于一般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3周内肺炎发生率(12.8%)低于康复训练组(20.2%)及一般治疗组(30.1%)(P<0.05,P<0.01),联合治疗组及康复训练组出院后3个月新发肺炎的患者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分别为5.1%、3.7%和12.6%,P<0.05,P<0.01)。结论电刺激法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同时也可以减少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肺炎发生率。
- 朱海暴张冠文李晏杜海松
- 关键词:卒中后肺炎吞咽障碍电刺激吞咽康复训练
- 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 王翔李建辉段庆华卢云涛李晏宋冀等
- 该课题采用最新发现的Survivin凋亡抑制蛋白对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性病变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发现Survivin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研究中同时观察到腺瘤伴有不同程...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凋亡抑制蛋白大肠腺瘤病变分析
-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失语的效果观察
- 目的:分析探讨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在脑卒中失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和语言训练组;三组治疗方法分别为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单纯针刺治疗、单纯语言康复训练...
- 李晏
- 关键词:针刺语言训练语言功能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运动水平上的电刺激+传统康复训练,B组采用感觉水平上的电刺激+传统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和临床评估,观察比较FOIS评分、SWAL-QOL评分及MDADI评分。结果:A、B两组治疗1个月后,FOIS评分、SWAL-QOL评分及MDA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月后随访时,各指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SWAL-QOL量表在食欲、食物选择、进食时间、症状频率、心理负担、恐惧、语言交流、心理健康、疲劳、睡眠、社会交往等11个维度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DI量表在总体、生理、功能、情感等四个维度方面治疗前较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水平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 李晏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吞咽障碍
- 综合康复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卒中后肺炎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训练组(n=188),接受普通吞咽训练;电刺激组(n=196),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综合组(n=112),接受中医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新发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综合组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治疗期间肺炎发生率低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出院后3个月新发肺炎的发生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NIHSS评分改善值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结论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急性期肺炎发生率。
- 朱海暴周黎张冠文李晏王彦春于永红姜健慧赵艳会
- 关键词:肺炎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