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珊
- 作品数:29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儿童肾母细胞瘤肺转移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患者发生肺转移(pulmonary metastases,PM)的高危因素,为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总结WT患者发生肺转移的生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方法选取自2006-01-01至2016-12-31武警总医院儿科经病理确诊的91例WT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肺转移,将91例分为肺转移组18例,无肺转移组7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首发症状、初诊时肿瘤体积、组织学危险度分级、分期、Ki-67。结果肺转移组>2岁占83.3%,无肺转移组>2岁占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肺转移组患者初诊时腹部局部肿瘤体积大于无肺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肺转移组患者腹部分期多为Ⅱ、Ⅲ期,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在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危险度方面,P>0.05,与WT发生肺转移无关。肺转移组2年总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OS)36.1%;无肺转移组2年OS是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T IV期肺转移组患儿发病年龄大于无肺转移组患儿。肺转移组初诊时肿瘤体积大、腹部分期Ⅱ、Ⅲ期多见。肺转移组患儿较无肺转移组患儿总生存率低,预后差,复发及高危患儿通过个体化综合治疗仍能取得一定的缓解,但总生存率低,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 关会会李彦珊苗丽霞袁海莲孙岩峰王军赵扬刘秋玲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肺转移预后儿童
-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依据患儿全身情况和临床分期,对59例(75只患眼)RB患儿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对其疗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RB患儿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白瞳症35例(60%),斜视12例(20%),结膜充血6例(10%),视力下降3例(5%),眼突3例(5%)。59例RB患儿眼内期3年生存率为90%(43/48),眼外期3年生存率为45%(5/11),总3年生存率为81%(48/59)。75只患眼总的保眼率为41.3%(31/75),其中A^C期的保眼率为100%,D期的保眼率为68%(17/25),E期的保眼率为13.8%(4/29);2例眼外期RB患儿因肿瘤巨大无法行手术治疗,9例眼外期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率为82%。结论 RB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3年生存率及保眼率,但E期患儿的眼球摘除率仍然很高,眼外期RB患儿的管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 王军孙岩峰苗丽霞袁海莲李彦珊刘红艳刘秋玲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个体化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肾脏1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儿男,1岁,因“易出汗1个月,右上腹肿块20余天”来我院就诊。2016年2月1日家属无意间发现患儿右腹部包块,约鸡蛋大小,质软,无压痛,未予任何处置。自2月22日开始,患儿右腹部包块逐渐增大,排气及排便后症状无缓解,遂于3月1日来我院就诊。
- 赵扬王军孙岩峰苗丽霞袁海莲李彦珊刘秋玲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肾脏侵犯儿童腹部包块右上腹肿块
- 冻融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治疗儿童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冻融抗原致敏的DC-CIK(Ag-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对儿童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确诊为晚期RB的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整的15例行Ag-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者为Ag-DCCIK组,15例行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者为CIK组,15例仅行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儿资料。结果 Ag-DC-CIK组共接受140例次Ag-DC-CIK细胞治疗;CIK组共接受157例次CIK细胞治疗。(1)疗效:Ag-DC-CIK组肿瘤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D期保眼率和眼外期、远处转移期手术率较CIK组和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Ag-DCCIK组、CIK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4^+/CD8^+、CD3^+CD56^+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中上述细胞比例除CD8^+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均<0.05)。Ag-DC-CIK组、CIK组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及进食量减少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值均<0.05)。三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1年总生存率(OS)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Ag-DC-CIK组2年OS(80%)较CIK组(66.7%)和对照组(33.3%)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安全性:在细胞回输过程中,Ag-DC-CIK组仅1例次出现发热,CIK组3例次出现发热,体温均在12 h内降至正常。所有患儿的心肌酶、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在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Ag-DC-CIK细胞治疗晚期RB安全、有效,可以在晚期RB患儿中推广使用。(2)Ag-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较CIK细胞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对儿童晚期RB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 马秋满刘秋玲杨新吉苗丽霞孙岩峰李彦珊王军刘红艳袁海莲赵飞张向兰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视网膜母细胞瘤
- 改良DAL-HX83/90方案治疗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改良DAL-HX83/90方案治疗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某三甲医院儿科2003-07至2014-12采用改良DAL-HX83/90方案初治的34例LCH患儿的病例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采用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FS的影响因素。结果 (1)诱导治疗有效率为82.4%(28/34),化疗结束初治有效率为88.2%(30/34)。(2)所有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3~155个月);患儿1、3、5年OS分别为100.0%、97.1%、93.7%,1、3、5年EFS分别为82.4%、70.3%、70.3%。全组复发率为26.5%(9/34),中位复发时间8个月(1~72个月)。(3)单因素分析显示,多系统受累(χ~2=10.213,P=0.001)和6周诱导治疗无效(χ~2=9.744,P=0.002)是影响LCH患儿E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多系统受累是影响LCH患儿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9.933,P=0.037]。结论改良DAL-HX83/90方案对于单系统、无脏器功能受损LCH患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耐受,但对于多系统脏器功能受损者复发率仍较高,疗效有待提高。多系统受累是影响LCH患儿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云苗丽霞李彦珊孙岩峰王军赵扬金德奎张向兰刘秋玲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
- 儿童腹膜后Castleman病2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腹膜后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及预后,以期为此类患者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苏港林刘红艳孙岩峰苗丽霞王军李彦珊袁海莲刘秋玲
- 关键词:CASTLEMAN病淋巴结儿童
- 18F-FDG PE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近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 目的:探索18F-FDG PET/CT评估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武警总医院儿科自2012年04月01日至2015年04月01日收治的14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NB患儿临床...
- 李彦珊马秋满王军苗丽霞孙岩峰刘红艳袁海莲刘秋玲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儿童疗效评估
- 冻融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治疗儿童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冻融抗原致敏的DC-CIK (Ag-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对儿童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确诊为晚期RB的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
- 马秋满刘秋玲杨新吉苗丽霞孙岩峰李彦珊王军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视网膜母细胞瘤
-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儿童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选取30例D期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15例行化疗(对照组),15例行CIK细胞输注联合化疗(联合组)。在化疗前取联合组患儿自体外周血10~35 ml,体外扩增培养约10 d,隔天1次,分3次回输。观察患儿细胞回输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4周左右外周血血常规、生化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1)安全性良好,联合组患儿共接受46个周期的CIK细胞治疗,所有患儿在CIK细胞回输过程中及回输后生命体征稳定。在46个疗程138次的CIK细胞回输过程中,仅有3例次出现发热,24 h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心肌酶结果在细胞回输后未出现显著性变化。(2)在随访期间联合组患儿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73.3%,93.3%)均较对照组(67.7%,80%)提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联合组患儿均出现体力增加,食欲改善(P<0.05),联合组细胞免疫指标改善,CD4+CD25+比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进行自体CIK细胞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 苗丽霞李明王亚峰孙岩峰王军袁海莲李彦珊刘红艳刘秋玲
- 关键词:CIK细胞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例报道附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carcinoma,ACC)是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的一种罕见高度恶性肿瘤,除神经细胞瘤外,婴幼儿肾上腺肿瘤相当罕见。国外报道,肾上腺皮质肿瘤(Adrenocorticaltumors,ACT)占20岁以下所有恶性肿瘤的0.2%[1]。ACC每年每百万人新发1.5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无病生存率为54.0%[2]。笔者报道所在科室确诊的2例小儿ACC,并阅读相关文献,对儿童ACC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报告。
- 关会会李彦珊孙岩峰苗丽霞袁海莲赵扬刘秋玲张向兰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