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遥感
  • 3篇散射
  • 3篇内波
  • 3篇海洋内波
  • 2篇电磁
  • 2篇电磁散射
  • 2篇遥感系统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解析解
  • 2篇雷达
  • 2篇极化
  • 2篇海面
  • 2篇含水量
  • 2篇航天
  • 2篇反演
  • 2篇SAR
  • 2篇VRIES方...
  • 2篇KORTEW...
  • 2篇变系数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遥...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李娟
  • 12篇余涛
  • 11篇顾行发
  • 6篇孙源
  • 5篇胡新礼
  • 5篇郭丁
  • 5篇王春梅
  • 4篇刘苗
  • 4篇董文
  • 3篇魏香琴
  • 3篇孟庆岩
  • 3篇徐京萍
  • 3篇高海亮
  • 3篇李玲玲
  • 2篇臧文乾
  • 2篇黄祥志
  • 2篇占玉林
  • 2篇徐辉
  • 2篇郑逢杰
  • 2篇张周威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遥感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变系数Korteweg-de Vries方程的海洋内孤立波非线性相互作用仿真模拟研究
2011年
本文主要是利用含有散射项和微扰项的变系数Korteweg-de Vries方程的双孤子解对海洋内孤立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南海东沙群岛海域,着重分析该弹性碰撞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上的信号特征,同时研究耗散项和微扰项对海洋内孤立波的弹性碰撞引起的表层流速的影响。
李娟顾行发余涛胡新礼孙源郭丁徐京萍
基于全极化雷达数据反演夏玉米覆盖农田表层土壤含水量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RADARSAT-2全极化C波段雷达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极化方式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夏玉米植被含水量的响应关系,获得了山东禹城夏玉米覆盖区域农作物含水量。在此基础上,对"水—云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改,从总的极化雷达后向散射中去除了植被影响,获取了土壤组分的后向散射系数,从而能够通过雷达多极化数据得到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夏玉米植被含水量观测值与VH、VV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9,VH极化优于VV极化;在RADARSAT-2四种极化方式下,VV极化下的"水—云模型"理论计算的误差平方和最小,是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反演的最优极化方式。
王春梅余涛孟庆岩占玉林杨健李娟魏香琴
关键词:雷达夏玉米土壤含水量
基于Korteweg-de Vries方程解析解的海洋内波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主要是利用非线性发展方程丰富的解析解,基于含有散射项和微扰项的Korteweg-de Vries方程对台湾东北部东海海域内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并着重分析海洋内波在SAR图像上的信号特征,进而讨论耗散项和微扰项对海洋内波所引起的表层流速变化的影响。
李娟顾行发余涛孙源郭丁徐京萍董文
关键词:海洋内波KORTEWEG-DEVRIES方程解析解
40年的跨越—中国航天遥感蓬勃发展中的“三大战役”被引量:19
2016年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多家单位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开展了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和二滩水能开发遥感试验三项遥感科学试验,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中国对遥感技术应用的认识,培养出一大批遥感科学技术人才和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这3项试验成功地将遥感综合应用系统性地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多领域遥感应用的起步,被称为中国遥感的"三大战役"。经过40年快速发展、积累酝酿、大胆创新、快速迭代,中国航天遥感应用迈过了几个重要阶段,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为顺应科技、经济、社会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需求,中国适时实施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进一步推进中国航天遥感应用从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到强化自主创新的转变,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可谓之为新"三大战役"。结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通过新三大战役的实施,必将深化"走出去"战略,拓展全球服务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向新的历史发展高度迈进。
顾行发余涛田国良周上益魏成阶李娟余琦刘东晖卫征孟庆岩徐辉郭红周翔王春梅臧文乾黄祥志高海亮郑逢杰刘苗王栋赵亚萌魏香琴孙源李斌廖戬任芯雨
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
顾行发余涛高军田国良王春梅郑逢杰李娟董文米晓飞胡新礼谢勇孟庆岩刘其悦杨健卫征张周威方莉林英豪高海亮赵利民郑利娟刘苗李玲玲孙源程洋张雅洲黄祥志臧文乾徐辉吴�
关键词:信息流
基于变系数Gardner方程的海洋内波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主要是基于同时含有二阶和三阶非线性项的变系数Gardner方程对海洋内孤立波的传播特性开展研究。在吕宋海峡海域,展示了下降型海洋内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SAR图像上的信号特征,并着重分析讨论了耗散项和微扰项对海洋内波所引起的表层流速变化的影响。
李娟顾行发余涛徐京萍
关键词:解析解
基于HJ-IACCD数据的辐射传输模型反演叶面积指数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斯克腾旗贡尔大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HJ-IA的CCD数据进行叶面积指数反演。采用辐射传输模型PROSPECT和SAIL模型,根据贝叶斯理论回归反演LAI,获取LAI反演效果图。同时利用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对反演LAI进行检验,发现两者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696。最后对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J-IA的CCD数据反演LAI,可较好地反映地面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孙源顾行发余涛高海亮李娟胡新礼
关键词:CCD图像叶面积指数反演
基于柱Kadomtsev-Petviashvili模型的海洋内孤立波非线性相互作用传播特征仿真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考虑到海洋内波的二维效应时,含有横向微扰的二维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海洋内波的传播,因此为更好地描述海洋内波这一复杂非线性现象的传播特性,利用二维柱Kadomtsev-Petviashvili模型研究了海洋内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传播特征。首先,利用解析法获得该二维模型的双抛物线型孤子解,同时模拟研究了南海东沙群岛的海洋内波的弹性碰撞及随时间变化的传播特性;其次,基于不同的海域背景参数分析研究了上升型和下降型抛物线海洋内波弹性碰撞引起的海洋表层流速的变化。经比较分析,本文模拟结果与已有的遥感卫星图像较一致,因此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内波的传播特性、动力学机制解及内波参数反演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娟刘苗王春梅李玲玲董文
降雨对PR雷达海面风速探测的影响及校正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降雨雷达(PR)海面测风精度易受降雨影响的特点,本文从雨滴对雷达信号的二次路径衰减效应、体后向散射效应以及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这三个因素出发,推导了降雨条件下PR雷达方程,并利用Ku波段雨滴衰减模型、球形雨滴体后向散射模型结合2010年6-8月的PR观测数据以及TMI风速数据对PR降雨雷达方程进行逆向求解,定量分析了降雨对PR测风精度的影响,发现降雨对PR回波信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雨滴的二次路径衰减效应和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雨滴的体后向散射效应相对最弱;而且,雨滴的二次路径衰减效应和雨滴的体后向散射效应均随降雨强度以及雷达波束在降雨层传输经过的路径增加而增强;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对回波能量具有衰减作用,且衰减作用随降雨强度以及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强。最后,将雨滴体后向散射效应和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合并考虑,构建了降雨条件下PR雷达降雨辐射传输模型,并结合2012年6~10月三次台风观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前PR观测等与海面风场引起的扩平均偏差为2.95dB,均方差为3.10dB;校正后二者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64dB,均方差为1.61dB,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补偿降雨对PR观测σ^0衰减的部分。
柳鹏顾行发余涛李娟董文
非均质中低分辨率像元土壤含水量地面采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在一定的精度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地面采样方法获取非均质混合像元的地面真值,是遥感准确反演土壤含水量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常用的地面传统采样方法包括传统统计采样、自助采样、随机组合采样、地统计采样、分层采样、稳定性采样,都需要地面较密集的实测数据才能获得合理的采样方案,然而,在实际中,中低分辨率尺度很难进行地面预采样,传统地面采样方法很难满足区域尺度土壤含水量的地面采样需求。基于先验知识的地面采样方法由于不需要地面较密集的实测数据,已成为中低分辨率像元土壤含水量地面采样的新热点。综合分析土壤含水量不同地面采样方法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采样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反演算法模型的构建和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提供科学的地面采样参考依据。
王春梅占玉林魏香琴李娟李玲玲刘苗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非均质采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