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分析
- 2020年
- 目的:评价在单次手术中行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一站式"治疗的安全性及短期随访结果。研究对象: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61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254例,年龄(69.4±7.8)岁;平均CHA_(2)DS_(2)-VASc评分3.2±1.5,HAS-BLED评分2.2±1.1。干预措施: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和Watchman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观测指标及测量方法: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围手术期参数及术后100 d随访资料,包括操作相关并发症(如心包填塞、封堵器栓塞、冠状动脉气栓和血管穿刺并发症)、卒中、出血、术后急性左心衰竭、心力衰竭再入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需要再次消融的房颤或心房扑动复发和死亡。结果:4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肺静脉隔离,其中233例患者附加线性消融和/或心房基质改良。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成功461例(100%)。术后100 d共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34例(7.8%),包括心包积液8例(1.7%)、卒中5例(1.2%)、血管穿刺并发症5例(1.2%)、出血3例(0.7%)、术后急性左心衰竭/心力衰竭再住院9例(2.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0.2%)和需要再次消融的房颤或心房扑动复发3例(0.7%),无封堵器栓塞和死亡发生。结论:对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安全、可行,且具有良好的短期有效性。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随访。
- 陈牧王群山孙健张澎湃李威莫斌峰郁怡冯向飞陆秋芬李毅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心耳
- 心肌梗死后局部内皮素-1与sema3a相互作用在心脏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杨凌超陈晓梦李威李毅刚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358例房颤患者,男性189例(52.8%),年龄(69.0±8.0)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62例(45.3%),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196例(54.7%),CHA 2DS 2-VASc评分(3.2±1.5)分,HAS-BLED评分(2.4±1.1)分。其中350例(97.8%)为先消融后封堵,8例(2.2%)为先封堵后消融;射频消融353例(98.6%),冷冻消融5例(1.4%)。所有患者成功完成肺静脉隔离,其中180例(50.3%)患者附加线性消融和/或基质改良。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成功率为100%(358/358)。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共14例(3.9%)。其中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12例(3.4%),包括6例(1.7%)心包积液、1例(0.3%)卒中和5例(1.4%)血管穿刺并发症;2例(0.6%)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无大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
- 王群山陈牧孙健张澎湃李威莫斌峰郁怡冯向飞陆秋芬李毅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导管消融术一站式
- 《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解读被引量:4
- 2022年
- 2022年8月25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2022年ESC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下称新版指南),新版指南是对《2015年ESC VA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指南》的整合和更新。经过7年的发展,VA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版循证医学证据已纳入新版指南中。新版指南更新内容较多,这些新的建议和推荐对我国VA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将推动我国相关领域临床实践的发展。本文对一些更新重点内容进行汇总,并作一简要解读。
- 李威于怡驰李毅刚
-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患者管理
-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单中心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评估房颤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术中数据、围术期不良事件和随访结局。结果共纳入723例房颤患者,年龄(69.2±7.7)岁,年龄范围18~90岁,男391例(54.1%,391/723),CHA2DS2-VASc评分为(3.4±1.6)分,HAS-BLED评分为(2.4±1.1)分。成功行左心耳封堵713例(98.6%,713/723),其中670例(94.0%,670/723)完全封堵,43例(6.0%,43/723)存在≤5 mm的残余分流。围术期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8例(1.1%,8/723)需要穿刺抽液的心脏压塞、3例(0.4%,3/723)脑卒中和2例(0.3%,2/723)冠状动脉空气压塞,无栓塞和病死发生。随访(22.5±7.6)个月,房颤复发率为31.1%(222/713)。末次随访时,97.1%(692/713)的患者已停用口服抗凝药物,观察到的实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0.7/100患者年,与基于CHA2DS2-VASc评分预测的脑卒中事件发生率相比,减少85%的风险。观察到的实际出血事件发生率1.1/100患者年,与基于HAS-BLED评分预测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减少74%的风险。结论单中心大样本的723例经验总结进一步支持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房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王群山莫斌峰孙健张澎湃李威张睿陈牧郁怡李毅刚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卒中导管消融一站式
- 蒲肯野纤维与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2
- 2017年
- 心脏蒲肯野纤维是由蒲肯野细胞形成的纤维状网样结构,与房室束相连结,广泛分布于心内膜,在电冲动向心室肌的快速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左右心室快速同步激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蒲肯野纤维好发心律失常,这主要是由于其解剖的复杂性和独特的细胞超微结构、电生理特性以及兴奋-收缩偶联的模式所导致的。蒲肯野纤维不仅可发生自律性和触发性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无论是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还是在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蒲肯野纤维起源的触发灶经常可诱发心室颤动。另外,临床上许多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蒲肯野纤维为折返环。对于蒲肯野纤维相关的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异常蒲肯野电位为靶点的导管消融往往十分有效。
- 李毅刚李威
-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导管消融
- 心脏增强CT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装置内皮化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利用心脏增强CT评估左心耳封堵(Watchman,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术后装置的内皮化。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应用心脏增强CT评估装置内皮化程度。结果研究纳入64例患者,年龄(74.8±8.4)岁,其中男42例(65.6%,42/64),女22例(34.4%,22/64)。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术后6个月心脏增强CT显示,40例(62.5%,40/64)患者封堵装置完全内皮化(内皮化组),24例(37.5%,24/64)患者装置不完全内皮化(不完全内皮化组)。完全内皮化组的总胆固醇[(3.91±1.00)mmol/L对(3.40±0.73)mmol/L,P=0.036]、甘油三酯[(1.44±0.74)mmol/L对(1.02±0.45)mmol/L,P=0.009]、低密度脂蛋白[(2.19±0.86)mmol/L对(1.68±0.51)mmol/L,P=0.005]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内皮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心脏增强CT可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
- 赵铭哲莫斌峰孙健张澎湃李威张睿陈牧池润民王群山李毅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内皮化
- Larger Rate Dependence of Late Sodium Current in Cardiac Purkinje Cells:A Potential Link to Arrhythmogenesis
- 李威
- 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起源于三尖瓣环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对33例经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诊断为三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和总结其消融方法和心电图特征。结果:在33例患者中,21例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部,消融成功率80.9%(17/21);12例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消融成功率91.7%(11/12)。消融间隔部室性心律失常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有时需要至瓣膜下消融才能成功。三尖瓣环游离壁室性心律失常的QRS波时限明显长于三尖瓣环间隔部室性心律失常[(159±17)ms对(122±4)ms,P<0.01)]。三尖瓣环游离壁室性心律失常的V 1导联多呈rS型,而三尖瓣环间隔部室性心律失常的V 1导联则多呈QS型。三尖瓣环游离壁室性心律失常胸前导联QRS波的移行≥V 4导联,而三尖瓣环间隔部室性心律失常的QRS波的移行大多≤V 3导联。结论:射频消融能够有效治疗起源于三尖瓣环的室性心律失常。三尖瓣环游离壁和间隔部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电图特征,可有效指导消融导管的定位。
- 赵文军孙健李威王群山张澎湃张睿于瀛冯向飞李毅刚
- 关键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三尖瓣环
- Docosahexaenoic Acid Attenuates Doxorubicin-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ng NF-kB/iNOS/NO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ion in H9C2 Cardiac Cells
- 汪智权侯建文费聿东郭凯李威李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