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胃癌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胃癌根治
  • 3篇胃癌根治术
  • 3篇癌患者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营养状态
  • 2篇预后
  • 2篇早期肠内营养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胃癌患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根治术后
  • 2篇肠内

机构

  • 10篇重庆市肿瘤研...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作者

  • 10篇李卫
  • 7篇周铃
  • 6篇孙浩
  • 4篇魏珂
  • 3篇陈利辉
  • 3篇李敏
  • 2篇余仙
  • 2篇陈刚
  • 1篇匡毅
  • 1篇王帅奇
  • 1篇王颖
  • 1篇郑晓东
  • 1篇蒋又新
  • 1篇邹妤婕
  • 1篇徐发良

传媒

  • 5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周切缘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环周切缘(CRM)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跟CRM的关系。结果 CRM(<1 mm)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其远处转移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 CRM阳性是仅次于TNM分期的一个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李敏
关键词:CRM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存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需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对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CD8+无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营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分别为(35.6±4.2)%、(42.2±3.0)%、(1.7±0.3)%、(27.3±5.3)%,接近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的临床结局较好,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李卫周铃孙浩陈刚陈利辉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免疫功能营养状态
肠系膜下动脉的临床解剖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情况,分析其对结、直肠手术的影响。方法:在结、直肠手术中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解剖该动脉及其属支,观察该动脉及其分支、分支吻合情况并测量长度。结果:23例肠系膜下动脉均自腹主动脉发出,14例左结肠动脉单独自肠系膜下动脉发出,7例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2例左结肠动脉缺如。肠系膜下动脉平均长度为(6.8±2.36)cm。其根部至发出第一分支的长度是(3.93±2.62)cm。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之间长度为(2.03±1.75)cm。左结肠动脉干长度(2.67±2.07)cm。结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及长度变异大,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转移淋巴结残留,也可能致吻合口血循环不好或形成张力。用带蒂乙状结肠瓣修复阴道时可因血管束张力、血循环不良致肠瓣坏死。
匡毅李卫
关键词:肠系膜下动脉直肠癌外科
特异性识别MD-2的紫杉醇结合域的DNA适配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特异性识别MD‑2的紫杉醇结合域的DNA适配子及其应用。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确定一种紫杉醇结合域,即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l protein,MD‑2)中的一段...
徐发良郑晓东李卫蒋又新魏珂
文献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可切除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术前短期放疗后4~6周进行手术;对照组34例,接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放疗组和对照组的保肛率分别为86.6%和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和1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不仅可提高直肠癌手术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周铃李卫王颖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疗局部复发率
氟尿嘧啶植入剂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化疗安全性的考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植入剂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化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术中给予氟尿嘧啶植入剂800 mg,分散放入肠系膜根部及手术区域,每个植入点给药量≤200 mg,且植入范围距切口及吻合口距离需保持>3 cm。术前30 min、术中3 h时,术后1~3 d常规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观察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术后3 d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较多,发生率均为2.6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采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腹腔化疗,但需注意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陈秀峰邹妤婕陈利辉魏珂王帅奇刘苗李卫孙浩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氟尿嘧啶植入剂腹腔化疗毒性反应安全性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对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CD8+无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营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分别为(35.6±4.2)%、(42.2±3.0)%、(1.72±0.27)%、(27.3±5.3)%,接近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的临床结局较好,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李卫周铃孙浩陈刚陈利辉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免疫功能营养状态
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36例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87例(36.9%)和未输血组149例(63.1%),并系统分析围手术期输血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输血发生率与患者肿瘤大小、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及术前贫血紧密相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1),并且输血量越多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但输血时间对其没有影响。结论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有关,临床实践中应尽量减少输血,合理输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李卫周铃李敏孙浩
关键词:围手术期输血胃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
手术切除程度对高危胃肠间质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及手术切除程度对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原发可切除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分析3种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对高危GIST预后的影响。结果 R0切除34例(70.83%),R1切除6例(11.50%),R2切除8例(16.67%)。术后均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平均用药时间(26.5±13.6)个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以水肿和白细胞减少最为常见。3种切除方式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6%、66.67%、25.00%。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及肿瘤是否破裂是高危GIST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完整手术切除,防止肿瘤破裂,是提高高危GIST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李卫周铃李敏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高危外科手术
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未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止血药组),每组40例。检测比较2组D-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D-D、t-PA、PAI-1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PT、APTT术后比术前延长,TT明显缩短,PLT含量减少;研究组D-D、t-PA、PAI-1、APTT低于对照组,TT、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LT外,其他指标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5.0%(10/40),高于研究组12.5%(5/40),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药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后应考虑减少止血药的使用。
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
关键词:结肠癌下肢深静脉血栓止血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